现代诗中的语言学知识——音步一、音步1、什么是音步一行诗之所以成为“诗”而不是普通的散文,最重要的特征是它有均衡的节奏,有起伏的韵味。
各种语言的节奏来源于这种语言的规律自身。
现代汉语的规律不同于古代汉语,也不同于外国语。
现代汉语诗的节奏单位是“音步”。
通常由两个字(音)或三个字(音)组成一个音步,再由若干音步构成诗行。
诗行中的一个音步与下一个音步之间,在朗读时可以有一个小的“顿”,把它们划分开来。
二字(音)组成的音步,叫做“二字组”。
例如:群峰/一片/沉寂树梢/微风/敛迹三字(音)组成的音步,叫做“三字组”。
例如:一早起/我儿子/直催我他骂我/怎么还/不出城(讲解:“二字组”是最基本的音步;“三字组”可以认为是由二字组派生出来的。
此外还有“一字组”,“四字组”等等。
)2、音步中的衬字一个音步中,往往可以有衬字(轻声):的、了、着、过、子、儿、们、里、上、下、了的、着的、着了、起来、下去、等等,以及虚字、其他轻声字:在、于、和、把、以、等等。
重读音节加上这些衬字以后,使得音步有灵活性、参差性,不单调乏味、不呆滞僵化。
(讲解:通常,“二字组”音步中的两个字都是重读的(可以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声中的任何一个声调);然而,加上的衬字则是轻读的(轻声)。
衬字可以加在重读字音的前面,称为“前衬字”;加在后面、称为“后衬字”;加在中间,称为“中衬字”。
)例如: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这古书的/纸香/一阵阵的/袭来;要好的/茶杯/贞女般的/洁白;其中,“这”都是前衬字;“的”都是“后衬字”;“了的”、“似的”、“般的”是两个相连的“后衬字”;又如:“也许/你要/睡一睡”“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其中“一”、“不”、“得”都是“中衬字”。
3、二字组(1)两个重读音节组成的二字组严格的“二字组”音步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重读的。
例如,由两个音节组成的双音词:春天/兰草/秋季/菊花以及由两个单音词组成的双音词组:有酸/有甜/是苦/是辣(2)一个重读音节加一个衬字组成的“二字组”音步例如:过了/村头/别了/你们好吧/看哪/花呀/走哇4、三字组严格的“三字组”音步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重读的。
例如,由三个音节组成的三音词,(多半是名词,也有形容词):紫罗兰图书馆无线电通行证还有许多三个重读音节构成的“词组”,例如:新大陆好望角太阳岛红樱桃这些三音词和三字词组,都可以用来作“三字组音步”,例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二字组加一个衬字”、“一字组加两个衬字”,通常也都可以看作是三字组(或“准三组音步”)来灵活运用,它们与标准的三音重读的“三字组”有不同也有相通的地方。
这要依照具体情况而加以变通。
在写诗和读诗的时候,可以灵活掌握。
例如:两个重读音节加一个衬字构成“三字组”音步老头儿白杏儿小孩子摔一交睡了睡看得见5、一字组在现代汉语诗中,“一字组”是一种特殊的音步。
通常,在“一字组”后面有一个无形的“空白”,也占一个字音的长度。
这样,在朗读时。
“一字组”跟二字组音步的节拍(时间长度)就相等了。
特别是在句尾的场合。
例如: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象春风里/一出/梦象梦里的/一声/钟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她”、“花”、“梦”、“钟”等一字组后面,都应有一个“空白”,使得它们的长度都相当于“二字组”音步的长度。
有的时候,“一字组”加上一个轻声的衬字,也相当于一个“二字组”音步。
例如: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其中“谁的”就是“一字组”加一个衬字,相当于一个“二字组”的音步。
6、四字组在现代汉语诗中,“四字组”是一种罕用的音步。
但有时因为诗歌艺术上的需要,使用“四字组”音步(节拍上念得急促一些)可以收到特别的效果。
“四字组”音步通常由两个重读音节加上两个“衬字”而构成。
(1)两个后衬字。
例如:蝼蚁一样/死亡;----加两个后衬字“一样”;(2)一个前衬字,一个后衬字。
例如:这浓郁的/香味; ---- 加一个前衬字“这”, 一个后衬字“的”;是黄昏中/交集的/悲欢; ---- 加一个前衬字“是”, 一个后衬字“中”;在太空上/*,---- 加一个前衬字“在”, 一个后衬字“上”;(3) 一个中衬字,一个后衬字。
例如:吐不完的/苦水;---- 加一个中衬字“不”,一个后衬字“的”;听得清的/足音; ---- 加一个中衬字“得”,一个后衬字“的”;“四字组”音步还可以由三个重读音节加上一个“衬字”而构成。
一般说来,这个衬字是后衬字,例如:白茫茫的/喧哗未成熟的/寒噤古铜色的/菊花紫罗兰的/圆锥二、由音步构成诗行1、每个诗行的字数与音步数初期(五四时期)的白话诗,每行长短是不拘的;30年代,有些新诗人写诗要求每行的字数(音节数)相等。
后来的创作实践表明,勉强凑成字数相等的诗行,并不一定能达到节奏的和谐与自然。
经过许多现代诗人的努力,认为诗行节奏和谐的关键,在于匀整的音步。
有些现代诗,每行的字数相同,音步数也相同。
例如,卞之琳的《寂寞》一诗,每行8个字(音),而且都是3音步:乡下/小孩子/怕寂寞(233)枕头边/养一只/蝈蝈(332)长大了/在城里/操劳(332)他买了/一个/夜明表(323)小时候/他常常/艳羡(332)墓草做/蝈蝈的/家园(332)如今/他死了/三小时(233)夜明表/还不曾/休止(332)其中,“乡下、蝈蝈、操劳、一个、艳羡、家园、如今、休止”都是“二字组”音步;“小孩子、养一只、长大了、在城里、他买了、蝈蝈的、他死了”(有一个衬字)以及“怕寂寞、枕头边、夜明表、小时候、他常常、墓草做、三小时、还不曾”都是“三字组”音步。
又例如冯至的《十四行集》第三首,前4行,每行四音步,都是9个字(音)----你/秋风里/萧萧的/玉树(1332)是一片/音乐/在我/耳旁(3222)筑了/一座/严肃的/庙堂(2232)让我/小心/翼翼地/走入(2232)但是,接下来10行诗句,就不对头了:虽然都是9个字(音),却有的3音步,有的4音步,字数相同但音步数不同----又是/插入/晴空的/高塔(4音步,2232)在我的/面前/高高/耸起(4音步,3222)有如/一个/圣者的/身体(4音步,2232)升华了/全城市的/喧哗(3音步,342)你无时/不脱/你的/躯壳(4音步,3222)雕零里/只看着/你生长(3音步,333)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3音步,333)我把你/看成/我的/引导(4音步,3222)祝你/永生,/我愿/一步步(4音步,2223)化身/为你/根下的/泥土(4音步,2232)其中,"你"是特殊的"一字组"音步;"筑了、你的、我的"是单音词加衬字构成"二字组"音步;"玉树、音乐、在我、耳旁、一座、庙堂、让我、小心、走入、又是、插入、高塔、面前、高高、耸起、有如、一个、身体、喧哗、不脱、躯壳、看成、引导、祝你、永生、我愿、化身、为你、泥土"是"二字组"音步;"秋风里、萧萧的、严肃的、翼翼地、晴空的、在我的、圣者的、升华了、雕零里、只看着、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根下的"是有一个衬字的"三字组"音步;"是一片、你无时、你生长、我把你、一步步"是"三字组"音步:"全城市的"是有一个衬字的"四字组"音步。
实践表明,如果片面只追求每个诗行的字数相同,但不注意音步匀整的话,写出来的效果并不怎么好。
读起来拗口,显得又呆板、又别扭。
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必须特别注重音步的协调。
(讲解:对于现代汉语说来,五音步或更长的诗行显得有些沉重、平缓、拖沓。
朱自清在《新诗杂话》中说:“据卞之琳先生的经验,新诗每行也只该到十个字左右,每行最多五个音步。
我读过不少新诗,也觉得这是诗行最适当的长度。
再长就拗口了。
这里得注意轻声字,这种字不妨作为半个音,可以调整音步(原文为音节)和诗行;行里有轻声字,就不妨多一个两个字的。
”(参看朱自清《新诗杂话》104页)。
穆旦说:“诗本来是字少而意繁,所以应避免罗嗦。
我认为,每行最多十一二个字足以表现任何思想,诗行太长,就失去了诗的分行意义了。
”)下面是一首我校07级外语系林琳同学的诗《你是我心中孤独的轮廓》中的诗句,第一句四音步,第二句四音步,第三句三音步:你是/我心中/孤独的/轮廓我/只在/孤独的/时候将你/轻轻地/回忆读来轻盈灵巧,颇富韵律美。
有一个办法可以补救五音步诗行的冗长拖沓,这就是在某一行诗的中间用一个逗点或句号甚至问号、惊叹号,作一个句中的停顿。
有些诗人不约而同地运用了这个诀窍。
如我系08级1班王婷燕同学的《读诗的习惯》:掠过/雪域的/那缕微光怎么会/那么,//那么/轻易地/穿透了我/全部的/生命又如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生徐钺的近期诗作:仍然/像昨天,//你在/一块/红色石头之中/找我我/则/在它/消失不见的/地方/寻找/声音。
虽然句子很长,但其中加入了逗号和不少轻声字,不会显得沉重冗长(讲解:一行诗中,长短的音步是参差的;一段诗中,长短的诗行排列是交错的;显得生动活跃。
如果一连串所有音步的字数长短都相同(例如都是二字组的音步),就会令人觉得呆滞、刻板;如果一连串所有诗行的长短都相等(例如每行都是五音步或十个字音),虽说可以造成庄重、扎实、严肃的效果,但往往难免令人觉得单调。
过去人们嘲笑的“豆腐干”诗,就是强求每行字数完全相等,很不自然,形成一种沉闷乏味的古板形式,不容易博得读者们的欢迎。
)(讲解:但如果把诗行写得杂乱无章,不讲节奏,不讲韵律,更会令人反感,难以接受,甚至不堪卒读。
)现代诗通常爱采用参差的音步和交错的诗行,排列成相对有规则的形式,就造成动态中的对称之美,不整齐中的匀整之美,起伏跌荡中的韵律之美。
音步的参差,诗行的交错,是现代诗歌节奏的主要形式,“音乐美”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