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审美论文

建筑审美论文

建筑艺术与审美
美轮美奂的建筑堪称是艺术中的精品,起审美价值也是绝对值得予以肯定。

人们可以不听音乐,不看戏剧,不欣赏画展,不读小说,但却不可能不能离开建筑。

从每种程度上讲,建筑的审美是带“强制性”的。

首先,我们谈谈建筑艺术的特性。

双重性:人类产品一般不是物质的,就是精神的。

建筑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具有双重性。

具有物质性使用功能,居住、工作或公共交往;另一方面,它又要给人以美好形象,令人赏心、悦目。

所以它不是纯粹物质的,必须用美的形象来感染人。

层级性:这是就建筑的精神属性而言的。

建筑的物质与精神属性不是各50%。

有些侧重物质、有些侧重精神。

就建筑的精神性属性来说,不同的建筑精神属性的层级会有较大区别。

标准不高的注重的是舒适、安全这一精神层面,这是基本的、重要的,舒适、安全这是低层次;中间层级,除舒适、安全还要有美感,简洁美观大方,造型比例适宜,关系合谐,色彩协调,如学校、医院、商店这些建筑物,层次上升了;更高的建筑层次,积极创造具有特色艺术氛围,要有情绪感染力,如宫殿——庄严、隆重,显示皇权尊贵;教堂——显示上帝的崇高、宗教的神秘、上帝的神圣;园林——高雅、宁静、风雅清净;大会堂——开阔宏大,象征中国人民的尊严等等。

表现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概括,各种艺术对生活概括的方式、方法不一样。

有的写实,有的重表现,如戏剧、电影,写实性绘画、雕塑是艺术再现社会生活中的事件、人物性格,小说、戏剧显示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情况;另一种表现性艺术,不是具体再现事件或人物性格,只可能表现,表现抽象的情绪,抽象氛围,表现某种意境,如音乐,建筑也是如此,所以又称建筑为“凝固的音乐”。

其次,我们谈谈建筑艺术与审美的共通性。

建筑审美是极具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从审美主体来看,建筑审美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诸多审美心理因素综合参与的过程,既有如情感、想像等审美认识心理因素,又有如审美需要、审美欲望等审美价值心理因素。

从审美客体来看,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特别是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传统建筑,其营造与构建始终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重整体、重体悟的系统思维方式,注重与其他门类艺术之间的交叉、渗透、相通和综合。

一、建筑与书法艺术的共通性
书法艺术是中国具有独特传统和悠久历史的精神性艺术。

正由于书法艺术的独特性和历史性,所以,首先通过关于书法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共通性的分析来揭示中国传统建筑所禀赋的文化精神和审美特征就最具价值和意义。

书法艺术美对于建筑美的点缀、形容、渗透、生发,是人所共知、一致首肯的事实。

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四墙满缀书法,从长卷短幅到匾额对联,从一字之作到十余字乃至数百字之作,形式各异、品类繁多,且几乎清一色的“御笔”题书。

它们和殿内陈设的各种珍贵工艺品交错辉映,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室内艺
术空间,烘托且凸现了皇家建筑的雍容华贵和庄严典雅。

又如苏州园林,“在沧浪亭,潭西石上刻有俞樾的篆书‘流玉’二字,其婉润流动、诘屈悠久的线条美,引起了人们关于潭中水流如碧玉的感受。


二、建筑与音乐艺术的相通性
建筑主要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则属于时间艺术,二者之间区别明显。

这在西方美学和艺术史上有很多的论述。

比如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他肯定了音乐与建筑的类似,但更强调二者的差别。

“建筑就静止的并列关系和占空间的外在形状来掌握或运用有重量有体积的感性材料,而音乐则运用脱离空间物质的声响及其音质的差异和只占时间的流转运动作材料。

所以这两种艺术作品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领域,建筑用持久的象征形式来建立它的巨大的结构,以供外在器官的观照,而迅速消逝的声音世界却通过耳朵直接渗透到心灵的深处,引起灵魂的同情共鸣。

”然而,将建筑与音乐相联作比,完全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

在西方,文学家歌德、哲学家谢林、音乐大师贝多芬等人,都将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 。

中国建筑又何尝不是具有浓郁的音乐美感。

三、建筑与绘画艺术的共通性
中国古代建筑与乐理相联,也与画理相通,尤其传统园林更是如此。

中国画的传统以线造型,以形写神,注重白描、散点透视、虚实相映,以有限之景寓无限之情,追求的是“象外之象”,追求的是气韵生动的“境”。

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园手法讲究虚实、透漏、因借和景移,园林建筑的布局安排疏密有致、虚虚实实,颇有章法。

以有限的建筑园林空间表现无限的人生情趣,寄托中国文化的宇宙意识和生命精神,颇近于画理。

“可以说,古代艺术理论中的‘境’,或者‘境界’所具有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较之在其他艺术门类中要更为清晰,从而也更易把握。


四、建筑与诗词艺术的共通性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独特范畴,是中国各类艺术一致的美学追求,虽然各类艺术意境构成方式和表现手段不同。

近代美学家王国维明确提出诗词优劣的判别标准在于意境的有无与高低。

诗词如此,建筑亦然。

无论诗词意境还是建筑意境,它们都蕴含着苍茫的宇宙感、厚重的历史感和深情的人生感。

用叶朗先生的话来说,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五、建筑与史学经典的共同性
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史学、文学经典,是中华五千年文化铁的印证。

文字带给后代的是真真切切的叙述,而古老建筑艺术则带来的是充满想象与神秘的宝藏。

优秀的建筑艺术作品是人类思想的纪念碑,我们用建筑艺术创造出书法、音乐、绘画、诗词一样的美的享受,也通过建筑艺术记载着人类思想进步的车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