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
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
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
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那么影响利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首先经济因素,一是经济周期。
危机阶段:利率节节上升;萧条阶段:利率降低;复苏阶段:利率较低;繁荣阶段:前期利率不很高,危机前利率上升。
二是通货膨胀。
会造成借贷资本金贬值,实际利率下降,因此,应该提高利率。
三是税收。
利息税率直接影响利率。
其次是政策因素,自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利率成为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宏观调节的重要工具。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把调节利率作为调节信用,从而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规定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实现对重点产业、部门或项目的扶持,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完成国家预期的经济目标;通过规定和调整官方利率以影响整个市场利率的变动。
因此,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有重要的影响。
再次是制度因
素,主要是利率管制。
在一国经济的非常时期或在经济不发达的阶段,利率管制也是影响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有关部门实行利率管制,直接制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
由于利率管制具有高度行政干预和法律约束力量,排斥各类经济因素对利率的直接影响,因此,实行利率管制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一旦非常时期结束或经济已走出不发达的阶段,应及时解除管制。
最后是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偿还期风险以及政策性风险。
利率上升或下降,会改变居民和企业等微观主体行为选择,进而明显地影响经济运行,也会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表现,反映到资本市场会直接造成股票和债券市场价格的变化。
同时,基准利率作为资本市场定价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是现代央行所倚重的。
利率作为“经济杠杆”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个人而言,储蓄是其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以后的消费部分。
利率变动会影响储蓄收益和个人储蓄倾向,从而调节居民消费和储蓄的相对比重。
(2)居民可用多样化的方式保有其储蓄——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而金融资产中,又有货币资产和股票、债券等非货币资产。
利率变动对通胀率和各种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资产持有结构。
(3)利率作为企业借款的成本,对投资的规模和结构都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总体来说,投资项目收益既定时,社会投资规模会与利率的升降反向变化。
因此国家可以通过调节基准利率进行宏观调控。
(4)利率的变动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与规模,从而会对投资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差别化的利率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5)利息成本支付是企业盈利的最低界限,利率水平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提高利率可以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激励,使资源更集中于优质高效的企业,同时督促企业降低资源耗费速度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6)在宏观经济方面,利率调整可以在不扩大货币供应的条件下,改变社会资金总量和借贷资金的供给,从而影响总供求。
其主要体现在短期内对总需求的调节,利率降低一方面增强居民的消费动机,另一方面导致企业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的增加,但是从长期看来,低利率导致的企业投资规模扩张会倾于增加总供给。
面对通货膨胀率的持续上升,对利率的调整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但是单纯的加息或者减息所带来的政策效果已明显大打折扣。
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水平作用机制和特点来看,实行稳定型货币政策和波动型利率政策相搭配的方针,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坤荣、江建。
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J]。
金融研究,2000,(8)。
[2] 屠孝敏:利率调整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J].货币与资本,2007(10)。
[3] 易纲、王召: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J].经济研究,2002(3)。
[4]王忠.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
[5] 李建军.利率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综述[J].商业文化,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