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就像匹野马一样,只有学会驾驭自己,才能乖乖地在成功的路上不断往前奔驰。
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一些缺陷,只有不断修正自己,才能让自己越来越成熟和完善,才能逐步赋予自己人格魅力。
1.成功者在于改变自己普通人士:人们常把目光盯在别人的缺陷上,苛责别人这个不是那个不行。
成功人士:每个人都有缺陷,只有改变自己,才对你的成功有所帮助。
在与别人相处时,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如果别人有不顺自己心意的地方,便常常挑剔他有这个那个缺点。
我们常常把精力放在议论别人的缺点上,而很少关注自身,常把自己的标准框框套在别人身上,希望对方能迎合自己。
这或许是出于好意,希望对方的为人处事能得以完善,但如果把精力放在改变别人身上,有可能引起别人的反感,而且对你本身并没有任何帮助。
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那些只会挑别人毛病的人,就好像不拔自己田里的草,却跑到别人田里除草一样,很可恶。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缺点,只是我们常把关注点放在别人身上,而没有去审视自己。
如果回首反思一下自己,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比别人好不到哪里去。
有一个笑话能充分体现这一点:张三被李四借了五毛钱,说了三天后还,没想到三天后李四一点反映也没有,这让张三很不爽,心里骂他这么小气,连五毛钱也要吞;后来按柰不住,向其他人述说李四的小气。
李四听到了,于是有一天拿了五毛钱还张三,张三假意推说:“五毛钱也要还啊?算了吧。
”李四回答说:“五毛钱也是钱啊!”张三接着回答了一句:“那我回去把你的账销掉!”于是李四又在众人面前笑张三的小气。
生活中常常是我们在众人面前讥讽别人的缺点,而别人也在议论我们的缺点。
有一个人为人比较苛刻,心胸比较狭窄,在公司里担任主管多年,手下人换了一拨又一拨。
他每天早上都要把下属叫进自己的办公室里,唠叨不停地说上半天,下属的工作原本很简单,但向他交接工作时,他却要将它复杂化,让下属翻来覆去返工很多次,他常常在众人面前批评这个能力差,那个不认真,如果跟别人去吃饭,对方让他付了钱,他要在公司反复说对方小气。
结果在公司裁员时,他却被首当其冲地被裁掉了,而同事们却拍手称快。
失业的他想借用点人际关系去创业,结果一个合作伙伴也找不到,常抱怨别人胆小,没有魄力,而别人都说他太精明,太工于心计。
我们常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想按照自己的逻辑标准去改造别人,结果却适得其反。
其实,成功者在于改变自己,通过修正自己身上的缺陷来迎合别人,而不是去帮别人完善他们自己。
就算不引起别人的反感,别人按你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也是在改造别人,让别人更出色,而你身上的缺陷却一直没有改变。
与其帮别人做镜子,还不如自己给自己做一面镜子。
其实一个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自身有很多缺陷在阻碍自己,只有把自身缺陷修补好,你才能扫清障碍,走向成功。
邱吉尔的演讲功力世人折服,其演讲的措词语调和手势中透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
二战中最困难的时刻,英国军民的精神支持,几乎全靠邱吉尔每天的广播演讲。
可是有谁知道,邱吉尔青年时特别害羞,一讲话就睑红,期期艾艾,唯唯诺诺。
当他确定了自己远大的目标和抱负后,决心彻底改变自己的弱点。
于是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演讲,自演自看,自讲自听。
每一句词语,每一个语调,每一个神态,都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锤炼,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磨炼、提高。
几年后,他便风度翩翩,语惊四座。
成功者在于改变自己,其实当你做得很优秀、很成功的时候,不用去要求别人,别人也会主动以你为榜样。
冯仑对柳传志有句经典的评价:“伟大在于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
有人曾经询问过柳传志身边的工作人员:“局外之人总会被柳总的个人魅力吸引、感佩,在你看来,柳总的最大优点是什么?”对方回答说:“自律、自持”。
这四个字是对柳传志最为精当的评说。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
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责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
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的那些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这就是柳传志,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别人”。
“说到的事情必须做到,除非不可抗力”,柳传志首先这样约束自己,然后再去影响他人。
时至今日,“说到做到”可谓联想企业文化的精髓要义。
的确如此,先要求自己才能去要求别人,如果自己都做不到,让别人遵照你的意愿去做,那只会遭到别人的抗拒和嘲笑,如果只是挑剔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陷,那也是以五十步笑百步。
我们常常花了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别人,却很少静下心来审视自己。
在要求别人完善缺点之前,我们应该要先检讨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缺陷。
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各种的缺陷,如果注意力总放在别人身上,就容易忽视自己,与其老是关注别人,甚至因为别人的缺陷而触动自己的情绪,还不如好好审视自己,不断地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的修为!如果我们认清了自己,生活中很多问题我们可能就不会去抱怨,自己犯的错误可能也不会那么多了。
2.良好的性格胜于卓越的才智普通人士:许多人很看重自己的智商,认为智商决定着自己的成功。
成功人士:人的智商相差不大,情商才是左右一个人成败的关键!人们都很在意自己的智商,因为智商代表聪明。
有一个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次培训课上,他做了一次调查:你认为自己的智商是否能排入在座中的前二十名,结果一百多名学员,80%的人选择了“是”。
人们常认为智商高,成功就容易得多,而智商低就只能被别人奴役。
如果骂一个人弱智,他会勃然大怒。
人们常过于关注自己的智商,而往往忽视了一个真正决定你成败的因素:你的情商。
智商高的人虽然头脑灵活,点子多,攻于心计,但自己一番用心良苦的布局,却往往被自己的情商所打破,因为情商低的人,往往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要别人按照他的思维逻辑转,常常很难驾驭自己的情绪,为了急切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意图,结果遭人反感。
深圳某集团公司有一位女员工,人非常聪明。
在一个大型的公司里,人际关系非常复杂,你争我斗,她很会看出人与人关系间的漏洞,很会钻这些空子,拉拢这个,暗地里打击那个,有很多人不知不觉地倒在她手中。
她也很善于给自己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领导来了马上就贴了上去,处理一些重要事务时,本来不关她的事,她也会设局把别人挤掉。
按道理来说,她应该是容易升职的人,但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情商不高,在关键时候沉不住气。
有一次,她上司与别的经理斗气的时候处于下风,形势很不妙,就在此时,她倒戈相向,想联合别人干掉自己的上司,结果上司没倒,她被打入了冷宫。
没多久,部门的负责人向外招聘一主管,一直觊觎这个位置的她坐不住了,直接冲到部门负责人那里去责问,结果上司和部门负责人联手把她辞掉。
人常常因为自己一时的沉不住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内心的欲望,让别人看到了自己的本性,最终导致自己的计划全盘落空。
智商高意味着一个人比较聪明,但真正影响一个人成败的往往是你的情商。
有的人用心良苦地布了一个局,却常常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坏了大局。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智商相差不大,绝大多数人都在120以上,都不是笨人,而情商的差距非常大,有的人能沉得住气,而有的人很容易暴露自己的情感,例如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轻易表达出自己的不满,轻易责骂他人,情商低的人往往容不得不愉快的事。
而这些都是破坏你人际关系,破坏你前景的根源。
有时候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说话做事完全以自己为主导,而给别人的内心造成巨大的伤害,让自己四面树敌,结果在没有别人支撑,甚至在别人的阻挠之下,让自己成功的计划破碎。
所以一个人如果要成功,不能仅仅在意自己的智商,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情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一个小男孩脾气很坏,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发脾气的时候,就在后院的围篱上钉一根钉子。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20根钉子。
但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在减少。
因为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了,他很高兴地把这事告诉他父亲。
父亲听后跟他说:从现在开始,每当你碰到事情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牵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孩子。
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恢复成从前。
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
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
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人的成功在于多与别人合作,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成功之路已经走不通了。
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你是否能建立一个有效的人际关系网,这个网有多大,那你的事业空间就有多大。
要赢得别人的信赖与合作,你就得学会与他们维持良好的关系,就得尊重别人的利益和情感,控制好自己的言行和情绪,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与他们交往,而不能以自己为主导,完全按照自己的情绪去做事。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不愉快的言语和行为,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你要避免这些伤害对你成功的影响,你就要从控制你的情绪和言行开始,努力培养你的情商!3.把身上的棱角磨平普通人士:有些人常带着一些个性,并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结果显得不合群。
成功人士:一个人只有将自己身上的棱角磨平,才能与大家相处时融为一体。
许多刚步入社会的人,喜欢张扬个性,喜欢由着自己的个性行事,结果与环境格格不入。
常常与别人的关系处理不好,与周围人关系非常紧张,于是不断换环境,但结果都是一样。
有一位女员工大学毕业一年来,换了五家公司,最长的一家公司也只待了不到三个月。
她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从不迁就别人,所以上司给她安排工作任务时,她常常坚决不执行,并声称:“辅助性的工作我不做!”要与上司分庭抗礼。
结果常成了上司的刺头,在试用期就被公司辞掉了。
个性看起来似乎是自己特有的东西,一些人往往奇货可居地将个性保持。
其实个性是你身上的棱棱角角,也往往是导致你不合群的根源。
有些人会不断埋怨别人的过错,指责别人的缺点,他们觉得周围的环境和人处处跟自己作对。
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来自于周围,而是来自于他们自身,正是身上的棱角在作怪。
我们常常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事情,常常随着自己的喜好来做事,将自己的一套强加在别人身上,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个人规则做事,而不会去顾及别人的感受,自然就会备受他人反感,并且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把名声搞得很烂,成了大家排斥的对象。
有一只鸽子老是不断地搬家。
它觉得每次新窝住了没多久,就有一种浓烈的怪味,让它喘不上气来,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
它感到非常困扰,于是就把烦恼一股脑儿地告诉给一只经验丰富的老鸽子。
老鸽子听后说:“你搬了这么多次家,其实根本没什么用,因为那种让你困扰的怪味并不是从窝里面发出来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