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1)2.1、工程概况 (1)2.2、地质概况 (2)3、监控量测的目的 (8)3.1、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 (8)4、监控量测的意义 (8)5、监控量测管理机构、人员及设备要求 (9)5.1、管理机构、人员配置 (9)5.2、职责 (10)5.3、监控量测设备管理 (12)6、监控量测项目和频率 (12)6.1、监测项目 (12)6.2、量测频率 (12)7、监控量测方案 (13)7.1、监控量测的基本要求 (13)7.2、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 (14)7.3、洞口段地表沉降监测 (15)7.4、隧道净空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 (17)7.5、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及水位观测 (20)7.6、洞内、外观察 (21)7.7、必测项目的测点布置 (23)7.8、必测项目的量测频率及数据分析 (27)7.9、部分选测项目的监控量测 (30)8、监控量测实施及要求 (32)8.1、净空变化量测 (33)8.2、拱顶下沉量测 (37)8.3、地表下沉量测 (37)9、监控量测控制和结束基准 (39)9.1、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9)9.2、位移控制基准 (40)9.3、量测结束标准 (42)10、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信息反馈 (42)10.1、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42)10.2、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42)10.3、量测数据信息化处理与分析 (45)10.4、监控量测信息反馈 (61)11、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 (65)11.1、日报 (65)11.2、月(周)报 (65)11.3、专题报告 (66)11.4、监测总报告 (66)12、工程安全性管理及应对措施 (67)12.1、工程安全性管理内容 (67)12.2、监测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69)13、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70)13.1、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70)13.2、监测点保护措施 (71)13.3、安全文明作业 (71)附表 (72)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1、编制依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状态和支护、衬砌的可靠程度,确保施工安全及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及时为隧道围岩级别变更、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为施工决策管理服务,实现信息化施工管理。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 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工管办函〔2014〕92号);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关于印发《拉林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管理细则》的通知(拉林指工管〔2015〕48号);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LLZQ12标设计图纸,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编制本方案。

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2.1、工程概况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LLZQ-12标段正线全长53.015km,共计隧道6座,分别为米林隧道、罗布琼则隧道,觉官坝一号隧道、觉官坝二号隧道、色苏隧道、卓木隧道,隧道总长18751延长米。

重点控制隧道:卓木隧道,总长6845延长米;米林隧道,总长5586延长米。

2.2、地质概况2.2.1米林隧道米林隧道全长11560m,隧区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高山区,山高谷深,气候极端恶劣。

山脉呈南北纵贯延伸,谷岭相间,地势起伏跌宕。

区内山势雄伟,测区内高点位于隧道轴线左侧山脉,标高为4230m;最低点位于隧道出口宽谷地点,标高为2940m。

隧道纵断面标高范围为:2965~3076m。

隧道进、出口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最大埋深为1200m。

隧址区范围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al)的细砂、全新统滑坡对基层(Q4del)的碎石土及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3fgl)的卵石土。

下覆基岩为新元古-中元古界念青唐古拉岩群八拉岩组(pt2-3b)片麻岩、糜棱岩及碳酸盐块(Ca),地层情况如下:<3-4>碎石土(Q4del)<3-4-2>碎石土(Q4dl+el)<4-4>细砂(Q4al+el)<6-5>块石土(Q4dl+col)<8-4>细砂(Q4fgl)<8-9>卵石土、碎石土(Q3fgl)<8-10>漂石土(Q3fgl)<23-1>片麻岩(pt2-3b)<23-1-1>糜棱岩(pt2-3b)<23-1-3>碳酸盐岩块(Ca)2.2.2罗布琼则隧道罗布琼则隧道全长1750m,测区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高山区,山高谷深,气候极端恶劣。

山脉呈南北纵贯延伸,谷岭相间,地势起伏跌宕。

区内山势雄伟,测区内高点位于隧道轴线左侧山脉,标高为3120m;最低点位于隧道出口斜坡地带,标高为2950m。

隧道纵断面标高范围为:2950~3120m。

隧道进、出口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最大埋深为1200m。

测区范围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的粉土、细、粗角砾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的粉土、细砂、细、粗圆(角)砾土、卵(碎)石土及上漂石土。

下覆基岩为新元古-中元古界念青唐古拉岩群八拉岩组片麻岩(pt2-3b)。

地层情况如下:<3-2-1>粉土(Q4dl+el)<3-3>细角砾土(Q4dl+el)<3-3-1>粗角砾土(Q4dl+el)<4-3-1>粉土(Q4al)<4-4>细砂(Q4al)<4-6-1-4>砾砂(Q4al)<4-8>粗圆(角)砾土(Q4al)<4-9>卵(碎)石土(Q4al)<4-10-4>漂石土(Q4al)<23-1>片麻岩(pt2-3b)2.2.3觉官坝一号隧道觉官坝一号隧道全长2290m,测区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高山区,山高谷深,气候极端恶劣。

测区内高点位于隧道轴线左侧山脉,高程为4500m;最低点位于隧道右侧宽谷地带,高程为2920m。

隧道纵断面标高范围为:2951.012m~2957.252m。

隧道进、出口位于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扎绕乡境内,进口段地形相对平缓,植被不发育,多为小型灌木,在线位右侧有岗米公路通过,路宽约为5米左右,出口段植被一般,多为灌木丛,洞口下方有一乡村便道通过,宽约2m,交通方便。

测区范围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层(Q4col)粉砂、坡残积层(Q4dl+el)的粉土、粗角砾土、泥石流堆积层(Q4gel)粉土、碎石土、块石土;上更新统洪冲积成(Q3al)的粉土、粉、细砂。

下覆基岩为新元古-中元古界念青唐古拉岩群八拉岩组(pt2-3b)靡棱岩。

地层分述如下:<2-2-1>粉砂(Q4col)<3-2-1>粉土(Q4dl+el)<3-3-1>粗角砾土(Q4dl+el)<5-3-1>粉土(Q4gel)<5-3-2>细砂(Q4gel)<5-5>粗角砾土(Q4gel)<5-6>碎石土(Q4gel)<5-7>块石土(Q4gel)<7-3-1>粉土(Q3al)<7-4>细砂(Q3al)<23-1-1>靡麻岩(pt2-3b)2.2.4觉官坝二号隧道觉官坝二号隧道全长932m,测址区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高山区,山高谷深,气候极端恶劣。

山脉呈南北纵贯延伸,谷岭相间,地势起伏跌宕。

区内山势雄伟,测区内高点位于隧道轴线左侧山脉,高程为4500m;最低点位于隧道右侧宽谷地带,高程为2920m。

隧道纵断面标高范围为:2951.012m~2957.252m。

隧道进、出口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最大埋深为1200m。

测区范围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的粉土、细砂、细圆(角)砾土、粗圆(角)砾土、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的角砾土及堆积成因(Q4dl)的粉土、细、粗、角砾土及块石土。

下覆基岩为新元古-中元古界念青唐古拉岩群八拉岩组片麻岩(pt2-3b)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朗县混杂岩组(KL)砂质板岩夹片岩。

地层情况如下:<3-2-1>粉土(Q4dl+el及Q4dl)<3-3>细角砾土(Q4dl+el及Q4dl)<3-3-1>粗角砾土(Q4dl+el及Q4dl)<3-5>块石土(Q4dl+el及Q4dl)<4-3-1>粉土(Q4al)<4-4>细砂(Q4al)<4-7>细圆砾土(Q4al)<4-8>粗圆砾土(Q4al)<4-9>卵(碎)石土(Q4al)<4-10-3>块石土(Q4al)<23-1>片麻岩(pt2-3b)<27-1>砂质板岩夹片岩(KL)2.2.5色苏隧道色苏隧道全长1348m米,隧址区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高山区,山高谷深,气候极端恶劣。

山脉呈南北向纵贯延展,谷岭相间,地势起伏跌宕。

区内山势雄伟,测区内高点位于隧道轴线左侧山脉,标高约为4500m;最低点位于隧道右侧宽谷地带,标高为2920m。

隧道纵断面标高范围为:2959.652m~2963.192m。

最大埋深约182.5m,隧道进、出口有公路相通,交通较方便。

测区范围内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的粉土、细砂、细、粗圆(角)砾土、卵(碎)石土、块石土;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的粉土。

下覆基岩为白垩系辉长岩、变质辉长岩、辉长堆晶岩;中生界白垩系朗线混杂岩砂质板岩夹片岩。

地层情况如下:<3-2-1>粉土(Q4dl+el)<4-3-1>粉土(Q4al)<4-4>细砂(Q4al)<4-7>细圆(角)砾土(Q4al)<4-8>粗圆(角)砾土(Q4al)<4-9>卵(碎)石土(Q4al)<4-10-4>块石土(Q4al)<13-3>辉长岩(K2V)<27-1>砂质板岩夹片岩(KL)2.2.6卓木隧道卓木隧道全长6845米,隧区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高山区,山高谷深,气候极端恶劣,山脉呈南北向纵贯延展,谷岭相间,地势起伏跌宕。

区内山势雄伟,测区内高点位于隧道轴线左侧山脉,标高为4400m;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出口宽谷雅江地带,标高为292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