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奥赛(遗传与进化)

生物奥赛(遗传与进化)


4.分离规律的意义 (1)确立颗粒遗传 (2)杂交育种 (3)培育稳定遗传的纯合体 (4)开展人类遗传学研究,进行 遗传病的防止和优生优育的宣传
• 5.复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同一个位置上,控制多个(大 于等于3)相对性状的基因
举例:人的ABO血型 AB、A、B、O型,受IA,IB,Ii
推测各血型的基因型;推测AB型个体与O型个体婚配,后代的血型?
3.自由组合规律的意义 (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2)指导育种
(三)、连锁与交换规律
连锁遗传理论的由来(p92)
根据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与独立分配规律: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时独立分配; 如果有一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必然会出现非独
立分配的现象,即连锁现象。
美国学者贝特森和潘耐特(1906)在香豌豆两对相对性 状杂交试验中发现连锁遗传(linkage)现象。
Wx wx
碘液染色
花粉呈蓝黑色 花粉呈红棕色

F1
Wxwx
↓ Wx wx 杂种花粉
碘液染色
呈蓝黑色 呈红棕色
2.显性的相对性
(1)、完全显性 F1所表现的性状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
而非中间型或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称之。
(2)、不完全显性 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之
• 举例:紫茉莉花色的遗传
P 红花亲本×白花亲本
• 与环境有关 内环境:基因产物,条件显性(绵羊的角) 外环境:例子,条件显性(曼陀罗的茎色)
(二)自由组合定律
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过程:纯合P的杂交和F1的自交(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作出假设) 测交(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 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 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Aa Bb
aa AA
B Bb b
AA BB
aa bb
A B
A B
a b
a b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A b
Aa Bb
Aa Bb
AA bb
aa BB
A b
a B
a B
关于自由组合定律的补充
1.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1)、测交法 (2)、自交法,P100
T. H. Morgan et al.(1910)提出连锁遗传规律以及连锁 与交换的遗传机理,并创立基因论(theory of the gene) 。
分离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
关于分离定律的补充
1.分离规律的验证 (1)、测交法 (2)、自交法 (3)、F1花粉鉴定法
测交: •P
红花×白花 Cc cc
• 配子 C c c
• 测交后代: Cc cc

红花 白花
•比例: 1 : 1
(RR) ↓ (rr)
F1
(Rr)为粉红色

F2 1RR: 2Rr: 1rr • 1/4(红) 2/4(粉) 1/4(白)
(3)、共显性 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 举例:混花毛马的遗传,AB血型个体
红细胞表面同时具有A抗原和B抗原。
(4)、镶嵌显性 双亲的性状在F1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
(5)、条件显性 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因环境因素的影
2.多对性状杂交的F2中基因型和表型
用二项式法分析多对相对性状遗传
• 1.一对基因F2的分离(完全显性情况下): – 表现型:种类:21=2,比例:显性:隐性=(3:1)1; – 基因型:种类:31=3,比例:显纯:杂合:隐纯 =(1:2:1)1;
• 2.两对基因F2的分离(完全显性情况下): – 表现型:种类:22=4,比例:(3:1)2=9:3:3:1; – 基因型:种类:32=9,比例: (1:2:1)2=1:2:1:2:4:2:1:2:1。
• 如:玉米正常叶绿素的形成与50多对不同的基因有关 ,分别控制叶绿素不同成份形成或不同发育阶段的生化 反应。
• 一因多效: 一个基因影响、控制多个性状发育的现象。
• 生化基础:一个基因改变直接影响以该基因为主的生化 过程,同时也影响与之有联系的其它生化过程,从而影 响其它性状表现。
• 如:豌豆花色基因C/c实际上是与植株色素形成相关的 一系列生长反应相关,同时还控制种皮颜色(C-灰色种 皮,c-淡色种皮)、叶腋色斑(C-有黑斑,c-无黑斑)。
响而改变。
• 举例:金鱼草花色的遗传(P96曼陀罗茎色和绵 羊角) 红花品种×象牙色品种 ↓ F1
• 在低温、强光下为红色,红色为显性 • 在高温、遮光下为象牙色,象牙色为显性
3.分离比出现的条件 根据分离规律,一对相对性状
的情为3个 况:体 下1,杂 ,测交自交产交后生后代的代分(F1离F,2比在 )例完 分为全 离1显 比:1性 例 。要达到理想的分离比例,必须具 备下列条件:
自交法
(3)、花粉鉴定法 ●理论基础
在减数分裂期间,同源染色
体分开并分配到两个配子中去,杂种的等位基 因也就随之分开而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如 果这个基因在配子发育期间就表பைடு நூலகம்,那么就可 用花粉粒进行观察检定。
●举例:糯性玉米与非糯性玉米杂交
P
(非糯性)WxWx × wxwx(糯性)
(含直链淀粉) ↓ ↓(支链淀粉)
(1)亲本必需是纯合二倍体,相对性状差异明显。 (2)基因显性完全,且不受其他基因影响而改变作 用方式。 (3)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机会均等,形 成两类配子的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配子能良好 地发育并以均等机会相互结合。 (4)不同基因型合子及个体具有同等的存活率。 (5)生长条件一致,试验群体比较大。
• 6.人的血型介绍 ABO血型: MN型:MM型 MM;MN型
NN型 NN Rh+和Rh-: Rh+型;Rh -型
MN;
• 7.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 多因一效: 由多对基因控制、影响同一性状表现的现象称为多因一 效。
• 生化基础:一个性状形成是由许多基因所控制的许多生 化过程连续作用的结果。
生物奥赛辅导 “第三章 生物遗传与进 化”
第一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 遗传 • 变异
一、遗传的规律
• 分离定律 • 自由组合定律 • 连锁和交换规律 •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分离定律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过程:纯合P的杂交和F1的自交(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作出假设) 测交(验证) 分离定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