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1、电气安装工程一.配管及管内穿线工程第一条导线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 管内所穿的导线, 其规格、品种、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额定电压等级应是500伏及其以上,不得使用其他电压等级代替。

2. 使用500伏的兆欧表,逐回路测量其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都必须大于0.5MΩ。

3. 严禁将导线先穿入管内敷设。

4. 按各配电箱、逐回路记好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测量记录。

第二条配管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配管所用的品种、规格和适用的场所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不得任意更改。

2.配管的连接方法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丝扣连接: 管端套线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管接头与管子连接后,在管接头两端,视管径大小,用Φ6~8元钢焊跨接接地线, 其焊接长度符合接地要求(不小于元钢直径的6倍)。

2)套管连接:该种连接方法宜用于暗配管。

所用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外径的1.5~3倍, 连接管的对口处应在套管中心,套管两端应焊接,其焊接应牢固、严密,以下漏(渗)水为准。

如用于明配管,其焊接长度不得小于相应管口的1/3周长。

3)薄壁电管之间的连接严禁采用气焊或电焊直接对焊连接,必须采用丝扣连接。

3.塑料管材质要求:1)塑料管的材质有二种: 一种是硬塑料管,一种是半硬塑料管及波纹软管,可按设计规定使用,不得随意采用塑料管代替钢管。

2)半硬塑料管和波纹管必须是自灭和阻燃的。

严禁使用在吊平顶内及隔板墙夹层内或板条墙内。

严禁敷设在楼板上用水泥浆找平。

第三条管子敷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1.管子截断后,必须用锉刀去掉毛刺,做到管口及管子内、外壁光滑无毛刺,以保证穿线时不伤导线绝缘。

2.所有管口都应加装护圈保护,护口有外护口、内护口,我国目前常用的有木圈、塑料圈、尼龙圈、压盖帽等。

护口齐全是指所有管口上均应套以护圈,并且要紧密、牢固、不脱落,保证穿导线时和在使用中不损伤导线绝缘。

3.为了保证穿导线时无阴力,也便于今后的维修更换导线,管子弯曲处不应有折扁、裂缝和明显折皱。

4.管子油漆防腐应符合以下要求:1)直接埋入混凝土内的电线管不需要防腐处理;2)埋入土层内的电线不但要防腐,而且还要防潮,因此应刷两度沥青漆或使用镀锌钢管。

锌层破坏处需防腐;3)埋入有腐蚀性土层内或有腐蚀性场所敷设的电线管,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4)埋入砖墙或其他隔墙内的电线管应刷防锈油漆;5)吊平顶内的电线管应刷防锈油漆;6)不论是电线管和支架、防腐工作均应在安装和敷设前进行完毕。

严格做到“无防腐、后安装”;5.暗配电线管的保护层应不大于15mm,为此应做到以下规定:1)入砖墙内的电线管,应与土建密切配合,在砖墙砌筑的同时,将管子配合敷设,如墙体砌好需打槽敷设电管,槽的深度应视管径大小而定。

电管敷设好后,管子应凹进砖墙面5~8mm,以保证建筑粉刷层的牢固;2)暗配在现浇混凝土梁、柱、楼板及板墙内的电线管,一定要将管子敷设在底筋或边筋上面,且不可直接敷设在模板上。

特别要注意从楼板进大梁的弯曲处,一定保证弯曲半径或将电线管用水泥块垫起,以保证脱模后无露管现象。

6.配管所用的箱(盒)应符合以下要求:1)箱(盒)的座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暗开头距门框150~200 mm,在同一个建筑物内的座标应一致;2)箱(盒)的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场所的相互标高差不要超过5mm;3)箱(盒)不应设在建筑物的水泥或磁砖台度线上,防止影响美观;4)成排灯头箱的座标的中心线应成一直线,其中心偏差不要超过5 mm;5)箱(盒)上的孔洞应利用原孔洞,如需开孔,应用机械开孔,严禁采用气(电)焊割孔。

管子与箱(盒)固定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1)管子进入箱(盒)处(灯头箱、开头箱、插座箱、拉线箱、接线盒及配电箱等)应顺直。

在箱(盒)内露出的长度小于5 mm;2)薄壁电管不论是明配还是暗配,均应用锁紧螺母固定,过桥焊接地线;3)厚壁电管暗配管可在箱(盒)外侧焊接固定,但焊接要牢固,并及时做好防腐处理;明配管可用锁紧螺母或压盖帽固定,过桥焊接地线。

特殊情况(如成排管或大管径)应特殊处理。

8. 吊顶内配管应单独设吊卡、吊架。

吊架不得直接敷在土建作吊顶的轻钢龙骨上,也不得直接放在其他管道上,配管距吊顶高度应大于200毫米,由灯头箱引至各灯具的电线,应穿金属软管保护,金属软管必须用金属软管接头与灯头箱固定。

平顶内所有箱(盒)均应加盖封闭,任何电线均不得裸露在平顶内。

第四条凡穿过建筑物变形缝处的电线管,不论是明配还是暗配,均应有补偿配置,其装置形式按标准图集制作。

补偿装置应有一定的余量,使其能随伸缩与沉隐降而自如活动。

一般余量不应小于200 mm。

电线管穿过建筑物和设备基础处应加保护套管,以防止基础下沉时折断电线管而影响使用,同时也是便于拆修。

保护管应为电线管直径的2倍以上,其长度为露出建筑物或基础两端不小于100 mm;保护管管口应制成喇叭型,并在隐蔽工程记录中标示正确。

第五条管内穿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1.穿在电线管内的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伏。

2.管内导线的总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子截面积的40%。

3.电线管内壁应清洁无杂物和水,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

4.凡不进入箱(盒)的垂直管子口,导线穿好后管口应做密封处理,以防止杂物和水等有害气体进入管内。

第六条电线管箱(盒)及支架接地(接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所有电线管与箱(盒)及配电箱外壳均应连成一体接地(接零)。

2.电气设备、器具及非带电的金属部件的接地(接零)支线应连接紧密、牢固,并有防松装置。

3.所有接地(接零)支线色标准确。

4.测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欧姆,并作好测试记录。

第七条电线管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以下要求。

1.暗配电线管的弯曲外径应大于管外径的6倍。

2.明配电线管只有一个弯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管外径的4倍;有二个及以上弯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管外径的6倍。

第八条电线管弯曲处的弯偏度应不小于0.1管外径。

第九条明配电线管固定点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1. 15~20mm的电线管:厚壁电管为1500 mm±30 mm;薄壁电管为1000 mm±30 mm。

2. 25~30mm的电线管:厚壁电管为2000 mm±40 mm;薄壁电管为1500 mm±40 mm。

3. 40~50mm的电线管:厚壁电管为2500 mm±40 mm;薄壁电管为2000 mm±50 mm。

4. 65~100mm的电线管为3500 mm±60 mm。

第十条明配电线管敷设,在任意2米段内,其水平度和垂直度均不应大于3mm。

二、电缆线路工程第一条电缆的支、托、吊架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支架安装应牢固,横平竖直。

各电缆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差不应大于±5毫米。

2.托架水平安装应平整,无高低起伏现象,更不应有撬裂等缺陷,其水平偏差在任一段上都不应大于5毫米。

垂直偏差不大于1.5‰毫米, 转角处接头平整圆滑,能托住电缆平滑均匀过渡,托架加盖部分,其盖板应紧密齐全,并能自由拆卸。

3.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上安装的支架,庆有与电缆沟或建筑物相同的坡度;支架横档到沟顶、楼板或沟底的距离。

第二条电缆保护管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电缆保护管的制作质量:1)保护管截断严禁用气、电焊切割;2)保护管截断后,管口应锉光无毛刺,管口应呈喇叭形;3)选用保护管的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4)保护管弯制时,不应有裂缝或者凹瘪现象,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5倍,管弯扁程,不应大于管径的10%。

2.电缆保护管的安装质量:1)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楼板和墙壁处均应加保护管保护。

由室外进入室内的保护管应里高外低,并且有不小于1%的排水坡度;2)从地沟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和房屋内行人容易接近的电缆,其距地上2米高度内应加保护管;3)凡有可能受到机械操作的电缆,均应加保护管;4)埋入地下的保护管应防腐良好,刷二度沥青漆。

埋设深度不应小于100毫米,伸出建筑物散水坡长度不应小于250毫米。

而且出入地沟、隧道和建筑物时,保护管两端应塞入50毫米以上的麻丝,再用沥青或环氧树脂密封;5)成排的保护管应排列整齐,保护管间应留有30~50毫米间隙,以保证混凝土浇灌实心密实,在灌浆处保护管不需刷漆;6)过铁路、公路、城市街道、厂区道路的电缆保护管的两端,应伸出道路路基两边各2米;排出水沟0.5米,在城市街道应伸出车道路面。

第三条电缆敷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1.电缆敷设前应检查其支架是否齐全;油漆是否完好;电缆型号、电压、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量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直埋电缆和水下电缆应经直流耐压试验合格,方可开始敷设。

2.穿管敷设1)一根管内只允许单独穿入一根多芯电力电缆,但交流单芯电力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2)敷设在混凝土管、陶土管、石棉水泥管内的电缆,宜选用塑料护套电缆;3)裸铠装控制电缆不得与其他保护层的电缆穿在同一根管内。

3.在支架或托盘上敷设1)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分开在支架或托盘上敷设;2)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在同一侧支架上敷设时,应将控制电缆放在电力电缆的下面,1千伏及以下的电力电缆应放在1千伏以上电力电缆的下面;3)在室内、电缆沟、隧道、竖井内明敷设的电缆,应剥除麻护层,并应对其铠装加以防腐处理;4)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在平行敷设时应不小于1米,交叉时应不小于0.5米。

如保证不了上述数值,则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

4.直埋电缆的敷设1)电缆的埋设深度:1千伏以下的电缆表面距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0.7米,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米;6千伏及以上的电缆不应小于1米;2)单根或多根电缆直埋敷设时,应排列整齐,电缆与电缆之间应有不小于100毫米的净距;电缆的上下均须铺不小于100毫米厚的软土或沙层(不得含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并盖以混凝土保护板或红砖,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毫米。

盖板上再回填土,其土中不应有石块,也不能有冻土。

5.标志牌、标志桩1)敷设在支架、托盘上的电缆,应在其起端、终端、转角、接头处、隧道及竖井的两端,入井内和直埋电缆的起端、终端均应装设标志牌;2)直埋电缆的起端、终端、转角、接头处和沿线路每隔30米段均应设永久标志桩;3)标志牌或标志桩上,均应注明线路编号及电缆规格型号、起迄地点等。

三、电气照明器具及其配电箱(盘)安装工程第一条器具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灯具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吊装大(重)型灯具的固定装置,应作1倍以上的过载起吊试验,吊钩或吊环应牢固,并作好试验记录;在任何结构上安装灯具,严禁采用木榫固定,应视情况,采用支架、膨胀螺栓、塑料或尼龙胀管等固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