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烁课件68页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烁课件68页
就是拉长音,读出抑扬顿挫。
②译读 以诗译诗。以意境对意境,以悟对悟。可以用现代诗
译,也可以用古诗译。无论现代诗和古诗,都要有韵脚。
课文学习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庭前日暮风凉,暗秋光。无处寻花残叶自空黄。 多少事,不堪想,泪沾裳。独上西楼胸怀几许文章。
以意境对意境,以悟对悟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意境翻译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 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课文学习
以意境对意境,以悟对悟 还可以用“和原韵”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创作。
比邻。”送别的意境高远开阔,语气高亢。也让这 首诗使一切送别诗黯然失色。 尾联:语气舒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 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课文学习
《醉花阴》 半夜凉初透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 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课文学习
《破阵子》 五十弦翻塞外声 本义:鸟飞。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野兽的足掌和爪,下面的 “田”象兽足踩出的印子。本义:兽足。 引申义:演奏
课文学习
《观沧海》 竦峙 “竦”,初为敬。还有伸长脖子,提起脚跟。
(二)人的教学 1、学生与诗。
无论学生写什么,都应该在尊重他们思想的过程中加以引导。
2、认识作者。
了解作者不能停留在就诗论诗的层次。但凡讲解一首诗, 应该把这个作家的生平详细的讲出。
建议:让学生收集跟诗人有关的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
课文学习
(三)意境教学
意境教学是超越了诗本身的教学。文字传递出来的东 西有限,但是意境也必须由诗本身作为载体来体现。
物境生情境,情境生意境 。 具体操作: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好的同学:以意境对意境, 以悟对悟。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稍差的同学:可以进行意 境翻译。抽出诗词中表事物的词——用文中的文字说出特 征——把他们连词成句。但是要有些许文彩。
课文学习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萤飞罢,孤光上残楼。萤去萤飞萤还是, 人去楼空亦幽悠。独篙泪望洲。
课文学习
“四读”教学思路
看:上面是“手”字的变形,下面是“目”,意思是用手
住眼睛远望。本义:用手加额遮目而远望。
读:《说文》诵书也。诵《说文》讽也。背文曰讽,以
可以从写法上与作者交流,可以从情感是否与作者共鸣交流,可 以从炼字上与作者交流,可以从情境的设置上与作者交流,甚 至可以想象与作者坐在一起把酒言欢的场景,等等等等。
课文学习
《唐诗五首》《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词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词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带动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 能力。
课文学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落实: 首联:点出送别之地和赴任之地。营造气氛。由近景写
到远景。 颔联:点出身份。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
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颈联: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
课文学习
这个过程就是分析诗词的过程、走进作者的过 程、培养学生创作情趣的过程以及训练学生表达的 过程。同时,还可以在这个环节中穿插创作的背景, 帮助学生及时了解作者创作情感。
课文学习
③背读 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结合刚才营造译读的情境,按照
事物的特征去背诵。 ④说读
穿越时空,可以让学生用第二人称“你”来同诗人进行 交流,把想对诗人说得话说出来。进一步走进诗人的生活, 从多角度来把握。
引申有“高”的意思。 肃穆的高大 “峙”,从山,寺声。本义:稳固地、高高地立 起。是一种威严,稳重。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破坏,折断。 挤
课文学习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明朝散发弄扁舟 会意。上为“玉”,下为“廾”(即廾, gǒng)。指双手 玩赏玉器。本义:用手把玩;玩弄。
课文学习
声节之曰诵。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并 且背诵,才是真正的读书。要解决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 一问题,就是要让他们抑扬顿挫的读起来,声调有了起伏, 他们多少就会开始思考。让学生初步的理解诗歌,这是最好 的方法。
课文学习
“四读”教学思路
①吟读 按照诗歌的个性来读。读得要慢,甚至要有拖音,也
诗歌教学应有的环节
模式:朗读——感受 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在读过之后能很好 地自主地去鉴赏诗歌。
课文学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文字教学
这里说的文字教学不是像小学生那样讲字的结 构、读音,也不是大家都注意到的诗词炼字,而是 侧重于文字本意的探讨和研究。就是从诗歌本身的 文字理解着手,帮助学生把握住事物在诗歌中的特 征,进而更好的贴近诗歌的本意。
课文学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城阙辅三秦 輔,人颊车也。——《说文》 本义:车旁横木。辅所以益辐,使之能重载。 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辅佐,帮助,护卫。
课文学习
《登幽州台歌》 念天地之悠悠 攸,会意。表示人扶杖走水路。本义:水流的样子。 下面加了心,攸就变成了表示声旁,而心主意!从 《说文》解为“忧”的意思。
课文学习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静静的西阁。在月光下捡拾忧愁的往事。我们相对无言。端一 樽酒,让我们今夜长醉。月,挂在楼上。钩起一匹青纱。院中只有 梧桐。秋风扫落叶。寂寞无声。深门内宅中的秋,清,寂。独坐秋 中自衔觞,落叶卷袭漫天黄。纷纷扰扰的离愁,包裹在心头。剔不 去,躲不开。装愁绪的箱箧,却依然空。相见欢,分离愁。既不忍 别离,又何必相逢。人生世事,聚聚散散,只是自寻苦恼罢了。无 奈人生世事皆忙愁。风凄兮,雨阴兮,月寂兮。悲欢离合依然绕心 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