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城管行政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规范(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内务建设规范第三章行政执法车辆管理规范第四章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一)纪律规范(二)着装规范(三)举止规范(四)参加集会和重大活动规范(五)执勤规范(六)执法规范(七)服务规范(八)用语规范第五章责任追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强化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内部监督,提升行政效能,塑造城管新形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蚌埠市城管行政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暂行规定。
第二条城管行政执法人员要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认真落<<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理念。
第三条城管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当遵循为民服务的原则,积极推行”721”工作法,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市城管系统行政执法部门。
第二章内务建设规范第五条配置固定办公场所。
各区执法局、执法大队及市局直属单位人均办公建筑面积不低于8平方米,街道(中队)人均办公建筑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区局、大队设会议室、案件审理室、仓库、更衣室,一人一桌椅,配备工作必须的办公、通讯、取证设备,配有计算机、电话、传真机、复印(打印)机、摄像机、数码相机、录音笔、执法记录仪、测量工具等设备。
第六条建立岗位责任制及思想政治、行政执法、装备管理、内务管理、行为规范、业务学习等规章制度,台帐规范齐全。
第七条城管执法机关应当加强办公秩序管理,维护办公场所整洁卫生,物品放置整齐有序,装备状态良好,保证办公环境整洁优美、秩序井然。
第八条执法人员在办公时必须姿态端正,不得斜靠、倒卧、翘腿、聊天(含网聊);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第三章行政执法车辆管理规范第九条为切实加强全市城管执法车辆(以下简称“执法车辆”)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执法车辆违规使用情况的发生,维护城管执法机关的良好形象,制定本规定。
第十条本规定所称执法车辆指全市城管执法机关已备案登记,喷涂“行政执法”图标的机动车辆。
第十一条执法车辆的使用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全系统执法车辆管理工作使用情况的检查、指导和监督。
县、区城管执法局,市局属各单位是执法车辆使用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单位执法车辆管理工作,第十二条加强执法车辆日常使用和管理。
(一)各单位必须建立和落实执法车辆管理使用责任制,确定车辆保理人员,配备相应数量专职和兼职驾驶员。
(二)各单位要教育驾驶人员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自觉做到文明驾驶、安全行车,不得以执行公务为由开特权车、霸王车,不得超速行驶,要接受和服从交通民警和督察人员的管理和指挥。
(三)各单位配备的执法车辆必须专用于执法工作,节假日要安排好值班和备勤车辆。
保证各类应急勤务的需要。
(四)严禁将执法车辆交给无车辆准驾证人员或借给城管执法机关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严禁公车私用,严禁城管执法车辆用于非执法管理活动。
(五)非因工作需要,严禁将执法车辆停放在宾馆酒店、娱乐场所和风景旅游区。
严禁利用工作之便将执法车辆停放在住宅小区等公共场所过夜。
无执法管理任务时必须将执法车辆停放在单位或指定停车场。
第十三条责任追究(一)公车私用或非因工作需要将执法车辆停放在宾馆酒店、娱乐场所或风景旅游区的,按有关规定处理;将执法车辆停放在小区内过夜的,车辆责任单位应查明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相关责任人员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
被上级机关查获或被新闻媒体曝光的,从严处理,并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二)驾驶执法车辆有交通违法行为的,一律按照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处理。
对违反执法车辆管理规定,造成车辆被盗、被抢的,对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
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当事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三)因个人违规驾驶执法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事故责任大小和情节轻重,在交警部门处理的同时,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处理。
第四章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一)纪律规范第十四条热爱城管事业,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第十五条服从安排,听从指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决议。
第十六条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执行公务。
第十七条严守纪律,做到文明执法,服务管理。
第十八条团结同志,尊重他人;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洁身自好,严于律己。
第十九条维护城管大局,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做到不道听途说,不传播谣言。
(二)着装规范第二十条为规范全市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制式服装着装行为,确保执法人员着装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制定本规定。
第二十一条城管执法人员在工作时间(除规定情形外),必须按规定统一着制式服装,其款式按住建部统一规定。
第二十二条城管执法人员的制式服装包括春秋装、夏装、冬装、作训服及配套制式帽子、标识等。
第二十三条城管执法人员应按季节和工作性质统一着装,严格遵守下列规定:(一)春秋季节着春秋服时,制服内必须着制式长袖衬衫,并系制式领带。
(二)夏季着夏服时,制式短袖衬衫与制式夏裤配套穿着。
(三)冬季着制服常服,必须着制式长袖衬衫,并系制式领带。
着冬执勤服,应系好风纪扣。
(四)在训练、拆除违法建设或者劳动时可统一着作训服。
(五)不同制服不得混穿,制服与便服不得混穿。
制服内着非制式服装时,非制式服装不得外露。
(六)按照规定佩戴肩章、臂章、胸号、胸徽、帽徽等标识,不同标识不得混戴。
不得佩戴、系挂与城管人员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识、饰品(上级统一要求的除外)。
(七)除工作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外,应当穿制式皮鞋或者其他黑、棕色皮鞋。
男性执法人员鞋跟一般不得高于3厘米,女性执法人员鞋跟不得高于5厘米。
非工作需要,不得赤脚穿鞋。
(八)不得系扎围巾,不得染指甲,不得纹身,不得染彩发、戴首饰。
男性执法人员不得留长发、大鬓角、卷发(自然卷除外)、剃光头或者蓄胡须。
女性执法人员发辫(盘发)不得过肩。
不准戴耳环、项链、手链、手镯、领饰等饰物。
(九)保持制服干净整洁,仪表端庄,姿态良好。
不得歪戴帽子,不得披衣、敞怀、挽袖、竖衣领、卷裤腿。
除工作需要或眼疾外,不得戴有色眼镜。
第二十四条执法人员着制服时,除在办公区或者其他不宜戴帽子的场合外,应当戴城管制式帽子。
(一)进入室内时,通常脱帽。
立姿时可以将帽子用左手托或夹于左腋下(帽顶朝向体外侧,帽徽朝前);坐姿时(参加会议)可以将帽子置于桌(台)前沿左侧或者用左手托放于左侧膝盖上(帽顶向上,帽徽朝前)。
(二)在办公室时,帽子挂在衣帽架上(帽顶向外,帽徽朝下),或者统一放置在办公桌前沿左(右)角,帽顶朝上,帽徽朝前。
(三)在执行大型集中任务时,如拆除违法建设等执法行动中,可戴城管钢盔。
第二十五条城管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着制式服装:(一)执行与城管执法无关任务或者从事其他工作不宜着制式服装的。
(二)非工作时间或因公出差的。
(三)女性执法人员怀孕后体型发生明显变化的。
(四)其他场合不宜或者不需要着制式服装的。
第二十七六执法人员应当爱护和妥善保管好配发的制服,不得赠送、转借给城管执法以外的人员。
第二十七条执法人员季节换装的时间,由市行政执法局根据气候条件和工作需要确定。
同季节着装各部门要统一。
(三)举止规范第二十八条执法人员应当举止端庄,谈吐文明,精神振作,姿态良好。
外出时,必须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形象和声誉。
第二十九条在执勤车辆内应保持姿态良好,不得将脚放在方向盘或车窗上。
不得在车内吸烟、玩手机。
第三十条不准边走边吃东西、扇扇子,不准在公共场所或者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不准背手、袖手、插兜、搭肩、挽臂、揽腰,不准嬉笑打闹、高声喧哗,不准席地坐卧。
第三十一条不准酗酒、赌博、打架斗殴。
第三十二条执行公务时举止端正,语言文明,不准嬉笑打闹;不准窜岗脱离岗位。
第三十三条执行公务时要文明执法,严格遵守执法程序,不得盛气凌人,态度粗暴;不准推搡或用手指点管理对象;不准踢、砸、敲被管理者的商品、器具等物品。
第三十四条到其他相关单位执行公务时或进入其他科室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
在室内,遇领导或者上级到来时,应自行起立让座。
(四)参加集会和重大活动规范第三十五条执法人员参加会议或活动,须按规定时间和顺序入场,按指定位置就座,遵守会场秩序,散会依次退场。
第三十六条参加全局大型会议和活动,必须统一着制服,以会议主办方通知为准。
第三十七条会议进行中,不准随意走动,不准歪靠,不准翘二郎腿,不准打瞌睡,不准交头接耳,不准接听移动电话,不准看与会议无关的材料。
第三十八条会议或重大执法活动结束后等领导先离开会场,参加人员待指挥员讲评或下达口令后,方可依次离开会场。
第三十九条参加庆典、集会等重大活动升国旗时,着装列队的执法人员应当自行立正,行瞩目礼,带队人员行举手礼;未列队的执法人员应当行注目礼;奏(唱)国歌时,应当自行立正。
(五)执勤规范第四十条实行早点名制度,每天早上执法队伍上岗执勤前先列队、带队领导清点人数,整理着装,检查执法证、胸牌号、执法文书和票据,明确任务,提出要求。
第四十一条执勤时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按时上下岗,认真填写城管执法工作日志,遇重大事件及时请示或报告。
第四十二条两名以上城管执法人员着装徒步巡查时,应当两人成行、三人成列,步调一致、威严有序。
第四十三条执勤下岗后,带队领导应组织小结点评,对执法文书和票据等应及时上缴。
(六)执法规范第四十四条执法时要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规定,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先教育后处罚的原则,严格按照文明执法程序执法。
即敬礼——亮证——文明用语(称呼,您好!),自我介绍——指出违章事实——进行宣传教育——纠正违章行为提供服务——填写违章登记表——向上一级报告,记录备案。
对拒不纠正者,告知当事人处罚事实、依据和理由——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填写处罚决定书并交当事人签字——告知当事人相应权利及义务——执行完毕——备案,填写备案登记表。
第四十五条城管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检查或查处违法行为时,不得少于两人。
执法中必须出示安徽省人民政府制发的《行政执法证》,要按照执法流程,严格执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必须告知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相对人应享有的权利,允许其陈述与申辩。
第四十六条行政处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适用法律法规准确。
做到执法主体合法、程序合法,证据确凿,文书规范,罚缴分离。
第四十七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准办人情案、关系案,不准为违法单位和违法者开脱责任,隐瞒实情。
第四十八条违法行为轻微,并能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要以批评教育为主。
第四十九条不准在工作期间饮酒;严禁酒后执法。
第五十条城管执法人员要尊重相对人,态度要诚恳谦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严禁态度蛮横,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严禁对相对人采取过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