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一节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 D )A. 把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结合在一起的B. 有国家宏观调控的C. 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统一的D. 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宏观调控下使(C )A. 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重要作用B. 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C. 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D. 计划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C )A.、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收入B、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所有收入C、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D、劳动者的所有个人收入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5.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A )A、生产力状况B、资金短缺C、就业压力D、市场经济的存在6.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A、公有制经济B、股份制经济C、国有经济D、集体经济7、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c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上B、国有资产的垄断地位上C、控制力上D、国有经济的大发展上二、多项选择题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资经济D、混和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E、股份经济2.在计划与市场的问题上,邓小平认为(ABCD )A、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B、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E、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C )A.存在着计划的指导B.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结合C.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相结合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E.存在着国家的宏观调控4.“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这个论断说明()A、市场经济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B、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C、社会主义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资本主义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D、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E、计划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5.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ABCDE )A.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B.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C.公有制经济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D.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E.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6.自主创新包括(ABC )A.原始创新B.集成创新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D.理论创新E.体制创新7.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主要包括(CDE)A、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收入B、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C、个体劳动者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取得的收入D、私营企业雇用劳动者取得的收入E、外资企业雇用劳动者取得的收入7. 新型工业化道路(ABCDE)A.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B.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工业化C.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D.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E.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8.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ABDE) )A.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C.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E.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9.在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CD )A.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公有制企业在各地区各行业中都占有绝对优势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D.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即((ABCD)A.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B.企业是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C.政府运用间接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D.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受健全的法律体系规范和约束三、判断分析题1.衡量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就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参考答案】(1)错误。
(2)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决定多种所有制结构。
为了克服我国原有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化的弊端,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条件下,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而提高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必要的。
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要根据我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客观需要来确定,不能简单地以它来衡量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
2.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答案】正确。
所有制关系决定收入分配关系。
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的实现和保证。
公有制经济的个人收入分配应与效率挂钩,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公有制企业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也必然多样化。
例如,实行租赁和承包经营的方式,存在租赁收入和承包收入;在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条件下,职工拥有本企业股票还可以得到股利(息)收入,职工以资本、技术为生产要素入股,还可以得到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等。
这些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3、有商品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
【参考答案】错误。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市场最初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有商品,就有商品交换,因而就有市场。
(2)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一种运行机制。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劳动产品和生产要素都成为商品,成为买卖的对象,商品经济就成为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市场的作用也就覆盖全社会,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形式。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就发展成为市场经济。
所以,不能笼统地说,有市场就有市场经济。
四、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参考答案】在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2)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怎样体现?【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参考答案】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有哪些形式和类型?【参考答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和类型有:(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它主要是个体劳动者的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得的收入,受雇于非公有制经济雇佣劳动者所取得的收入;(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主要是资本所有者取得的利润,利息,以实物形态租借给他人而取得的租金;(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五、论述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分配制度?【参考答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首先,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
产品分配的方式是由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所决定的。
同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结构上,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其次,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土地、经营能力等生产要素都是稀缺性资源,以商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
要获得其使用权,就必须向其所有者支付使用代价,实行生产要素有偿使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中,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按生产要素获得收益,即使在公有制企业内部,职工也可能将一部分收入转化为证券投资,获得相应的要素收入。
可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除按劳分配这种主要方式以外,还有多种分配方式。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这种分配结构才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目前我国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分配政策是什么?答:第一,存在的问题有:平均主义的分配现象仍然存在;靠权力换取利益的现象仍然存在;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与“暴富”阶层形成巨大反差;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
在分配领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如不认真解决,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
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要把这一问题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
党的十五大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强调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解决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应采取的分配政策是:(1)依法保护合法收入:继续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一切合法收入,均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2)取缔非法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和他人财产,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
(3)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予以纠正。
(4)调节过高收入:逐步完善累进递增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清理和规范免征范围,调整消费税,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新税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