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质量控制

六、控制图的种类 计量型控制图 平均数与极差控制图( Chart) 平均数与标准差控制图( Chart) 中位数与极差控制图( Chart) 个別值与移动极差控制图( chart)

计数值控制图

不良率控制图(P chart) 不良数控制图(Pn chart,又称np chart或d chart) 缺点数控制图(C chart) 单位缺点数控制图(U chart
过程质量控制
1、波动的原因:
材料
机器

波动原因
环境
测量
方法
过程质量控制
预防或容忍?
人 机 法
环 测量 测量 结果

原料
PROCESS
不好
过程质量控制
2、波动的种类:


正常波动:是由普通(偶然)原因造成的。如操 作方法的微小变动,机床的微小振动,刀具的 正常磨损,夹具的微小松动,材质上的微量差 异等。正常波动引起工序质量微小变化,难以 查明或难以消除。它不能被操作工人控制,只 能由技术、管理人员控制在公差范围内。 异常波动:是由特殊(异常)原因造成的。 如原材料不合格,设备出现故障,工夹具不良, 操作者不熟练等。异常波动造成的波动较大, 容易发现,应该由操作人员发现并纠正。


过程质量控制 “α”及“β”风险说
“α”风险说明 “β”风险说明 β”风险说明
过程质量控制
“α ”及“β ”风险说明
控制界限 ±σ ±2σ ±3σ ±4σ
“α”值 31.74% 4.56% 0.27% 0.005%
平均值移动 ±σ
“β”值 97.72%
±2σ
±3σ ±4σ
84.13%
50% 15.87%
1
e

( x )2 2 2
过程质量控制

规格界限和控制界限


规格界限:是用以说明质量特性的最大 许可值,来保证各个单位产品的正确性 能。 控制界限:应用于一群单位产品集体的 量度,这种量度是从一群中各个单位产 品所得观测值中计算出来者。
过程质量控制
控制图原理


工序处于稳定状态下,其计量值的分布大致符合正态 分布。由正态分布的性质可知:质量数据出现在平均 值的正负三个标准偏差(X3)之外的概率仅为0.27%。 这是一个很小的概率,根据概率论 “视小概率事件为 实际上不可能” 的原理,可以认为:出现在X3区 间外的事件是异常波动,它的发生是由于异常原因使 其总体的分布偏离了正常位置。 控制限的宽度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定为3。
过程质量控制

产品-过程综合能力评价表
CP
过程能力 等级 特性 关键质量特性 重要质量特性 一般质量特性
过程能力指数范围
≥1.67 ≥1.33-1.67 ≥1-1.33 ≥0.67-1 <0.67
Ⅲ Ⅱ Ⅰ
Ⅳ Ⅲ Ⅱ
Ⅴ Ⅳ Ⅲ
Ⅳ Ⅴ Ⅳ
Ⅶ Ⅵ Ⅴ
过程质量控制
三、波动的概念:
波动的概念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两件东西是完 全一样的。生产实践证明,无论用多么精密的设备 和工具,多么高超的操作技术,甚至由同一操作工 ,在同一设备上,用相同的工具,生产相同材料的 同种产品,其加工后的质量特性(如:重量、尺寸 等)总是有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波动,公差制度实 际上就是对这个事实的客观承认。消除波动不是SPC 的目的,但通过SPC可以对波动进行预测和控制。



过程质量控制



对过程而言,能否长期、稳定地生产合 格产品或优质产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 件: 有足够的过程能力 过程保持稳定受控
过程质量控制


2、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指数的定义:指过程能力满足质量要 求的程度。 符号C P =T/B=( TU-TL) /6σ T为产品质量特性值的质量要求,即公差(规 格)范围 TU为上公差界限,TL为下公差界限 C P 过程能力指数,B过程能力。
过程质量控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现组织目标的保证手段
组织应确保影响其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因素处于受 控状态。 技术受控的标识:企业采用最选进的工艺技术生产产 品,使企业具备保证不生产不合格产品的能力 管理受控的标识:企业应采用科学方法(统计技术) 对过程实施有效控制,企业保持不出不合格品的能力 人的受控标识:企业职工具有高的素质(文化素质、 专业和管理技能素质及工作经验等)。


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能力的等级评定 传统的过程能力等级评定表
二级
≥1-1.33
等级 特级 一级 CP
≥1.67 ≥1.33-1.67
三级
≥0.67-1
四级
<0.67
评价 过高 充分
尚可
不充分 不足
过程质量控制


在传统的能力等价评定中认定认定 CP=1.33时最理想、最佳水平; CP < 1时为过程能力不足; CP ≥1.67 时为过程能力富余;
过程质量控制


四、关于测量、分析和改进的要求:
应包括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 的确定 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 行监视,并在适宜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 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 处可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过程质量控制

3、过程方法的重要性 理解和满足要求 需要在增值方面考虑过程 获得过程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 基于客观的测量结果对过程实施持续改 进。
过程质量控制


二、过程能力及过程能力指数 1、过程能力 定义:过程处于正常状态(稳定受控状 态时,加工产品的能力。通常以产品质 量特性数据分布的6倍标准偏差表示。符 号记为B。B=6σ 过程能力即实现过程目标的能力。
过程质量控制
控制图示意图
上控制界限(UCL)
中心线(CL)
下控制界限(LCL)
过程质量控制

控制图的设计原理:
1、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计量值的分布形式有:
过程质量控制

控制图原理说明
抽样 μ μ -k μ -kσ σ μ μ+k μ+kσ σ
2 e 2.718
k

k
过程质量控制

控制图的判读 超出控制界限的点:出现一个或多个点超出任何一个控制界限是 该点处于失控状态的主要证据
异常
异常 UCL
CL
LCL
过程质量控制

链:有下列现象之一即表明过程已改变:

连续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 连续7点上升(后点等于或大于前点)或下降。
UCL
CL
LCL
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质量控制

芜湖工厂品质管理 二OO四年六月
过程质量控制
引子 一、质量控制的定义: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 要求。 并将应用包括统计技术在内的“过程方法”作为 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之一。 过程方法:组织内诸过程组成系统的应用,以及 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
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质量控制


一、过程的概念
1、过程的定义: 过程—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的系统。 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控制 输入 过程 输出

资源
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定义强调过程是活动的系统,其依靠投入 的资源(技术及物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 而这一转化过程必须实施必要控制手段,以保 证过程的增值。 即要求输出的价值一定要大于输入,此时的过 程称为有效过程。 对过程的控制和过程的增值赋予了过程的有效 性。
过程质量控制
控制图定义
控制图是用于分析和控制过程质量的一种 方法。控制图是一种带有控制界限的反映过程 质量的记录图形,图的纵轴代表产品质量特性 值(或由质量特性值获得的某种统计量);横轴 代表按时间顺序(自左至右)抽取的各个样本号 ;图内有中心线(记为CL)、上控制界限(记为 UCL)和下控制界限(记为LCL)三条线(见下图) 。
过程质量控制
图示判定准则 当控制图中的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说明生产过程存在特殊原因, 需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以确保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 判定准则2: (4/5B) 判定准则1:(2/3A) 5点中有4点在B区或B区以外 3点中有2点在A区或A区以外

UCL A
B
C C B
UCL A
B
C
C B
过程质量控制


”及“”风险定义
根据控制限作出的判断也可能产生错误。可能产生的错误有两类。 第一类错误是把正常判为异常,它的概率为,也就是说, 工序过程并没有发生异常,只是由于随机的原因引起了数据过大 波动,少数数据越出了控制限,使人误将正常判为异常。 虛发警 报, 由于徒劳地查找原因并为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从而造成损 失. 因此, 第一种错误又称为徒劳错误. 第二类错误是将异常判为正常,它的概率记为,即工序中 确实发生了异常,但数据没有越出控制限,没有反映出异常,因 而使人将异常误判为正常。漏发警报,过程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 但并未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不合格品增加, 也造成损失. 两类错误不能同时避免,减少第一类错误(),就会增加第 二类错误(),反之亦然。
过程质量控制
3 普通原因、特殊原因


普通原因:指的是造成随着时间推移具有稳定的且可 重复的分布过程中的许多变差的原因,我们称之为: “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受统计控制”,或有时间 称“受控”,普通原因表现为一个稳定系統的偶然原 因。只有变差的普通原因存在且不改变时,过程的输 出才可以预测。 特殊原因:指的是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变差的 原因,即当它们出现时将造成(整个)过程的分布改变。 除非所有的特殊原因都被查找出来并且采取了措施, 否則它们将继续用不可预测的方式来影响过程的输出。 如果系统內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随时间的推移,过 程的输出将不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