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
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019重庆一中小升初数学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一个数,个位、十位交换位置后得到的两位数比原数小27,问这样的数有______
个。
2.两人玩猜拳,约定:赢一次得3分,输一次扣2分,起始分20分,玩了10次后,小红共有40分,她赢了______次。
3.河中有A、B两点距210KM,两艘船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朝一个方向行驶14时,甲追上乙,问甲的速度是______。
4.有100块糖,分成5份,要求每一份都要比上一份多两块,问5份中,最少的一份有______块,最多的一份有______块。
5.AB两地中,甲1小时走完,乙2小
时走完,甲乙同时出发,在某一时刻中,甲未走的路程是乙未走完路程的一半,这一时刻,两人走了______分钟。
6.一个正方体,使其表面积扩大4倍,则棱长扩大了______倍,体积扩大了______倍。
7.3*3*3立体魔方,将六面中间挖走
1*1*1的小正方体,则剩下的几何图形体积为______。
8.有一种饮料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瓶子的容积为400立方厘米,现在瓶中装着一些饮料,液体高20厘米,倒放时空余部分高5厘米,求瓶内饮料的体积为
______。
二、计算题
9、计算写出必要的的步骤
(1)6666×74-3333×48(2)89.6×3.62+8.96×63.8
(3)(10.68+8.52×÷1(4)4.8×[1-(-)×3]÷1665633553521
三、应用题
10.饲养场养鸡与鸭的只数的比是3:2,养鸭与鹅的只数的比是3:4,养的鸡比鹅多500只,鸭子有多少只?
11.一件工作,甲独做要20天完成,乙独做要12天完成。
这项工作,先由甲做若干天,然后由乙继续做完,从开工到完工共用了14天,那么甲用了多少天?乙用了多少天?
12.某学生参加若干次考试,在最后一次考试时发现,如果这次考97分,那么他的平均分数是90分。
如果这次考73分那么平均分数是87分,该生一共参加了几次考试?
13.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出发时他们的速度之比是3:2,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20%,乙的速度提高3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
地还有14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4.一片匀速生长的草地,如果有15头牛吃草,那么8天可以把草全部吃完。
如果起初这15头牛在草地上吃了2天后,又来了2头牛,则总共7天就可以把草吃完。
如果起初这15头牛吃了两天后,又来了5头牛,再过多少天可以把草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