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答题
序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故作此。
”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头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题目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么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词中又是怎样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①。
怀旧空吟闻笛赋②,到乡翻似烂柯人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二十三年,指刘禹锡被贬官前后二十三年。
巴山楚水指贬谪之地。
②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写了一篇《思旧赋》。
③烂柯人相传晋人王质进山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观看。
棋到终局,王质发现手里的斧柄已烂掉。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问题A 、用诗中词语填空首联说自己谪居在____________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____________了。
B 、简答颔联说自己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掉念而已。
接下去用王质烂柯的典故。
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颈联两句诗,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们以何种新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这首诗用了多种抒情表意的方法,请指出来。
(有几种写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什么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1、“何当”照应上文的_____________字。
另2、用简洁的话想像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3、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1、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北方(长安)。
2、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长安)联结起来。
五、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谈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