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大学生特点

当代大学生特点

当代大学生特点
90后学生
一、“90后”心理特点
1、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
“90后”的大部分大学生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热情、开放、能言善辩是在熟悉的人或者朋友面前,在陌生人面前他们表现的比较沉默,不善言辞。

让人感觉比较清高。

从通过部分学生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与同学交流并不多,他们的交往范围仅限于同宿舍同学,有的学生甚至在宿舍也很少说话,同学会反映他比较孤僻之类的,遇到事情也从来不和周围同学说,时间长了,别的同学也会觉得他们不合群,不好交往,渐渐的大家会习惯于他们的沉默,遇到事情也很少与其交流。

这样,他们自己就会觉得孤独、被忽视。

2、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
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别人打扰,讨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过多的管自己的事情,但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比较多,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很少自己洗衣服、做家务,因此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依赖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大。

另外,由于独生子女,被宠习惯了,与人分享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学校里和室友、同学也会存在矛盾有些
子只需要把学习学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需要管,对子女非常溺爱。

造成了他们任性、敏感、自我为中心。

由于过度被保护,抗挫折能力不强,心理素质比较差。

3、个人因素
追求高物质的生活享受。

很多人把游遍天下山水,吃遍天下美食当成了自己生活的目标,于是请客吃饭,买高档的衣服,玩时尚的、价格昂贵电子产品体验浪漫的爱情故事几乎成了这个群体的时尚。

在大学校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图书馆本来是安静的学习场所,打电话聊天的声音比比皆是;电脑是用来学习的工具,反倒成了展示游戏才华的舞台。

宿舍是休息的处所,但是他们无所不为。

相对于老一辈来说他们没有了自己的信仰,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失去了远大的理想,变得越来越现实和功利。

于是学习浮躁、静不下心,高分低能,太过柔弱、经不起风雨,不懂合作、不关心他人,颓废等等我们身上的弊病理所当然也就全落在他们身上。

三、“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正确对待“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任何一个年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不能过多的去批评“90后”的大学生的种种我们看不惯的行为或性格特点。

抱着平常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凸显出来的个性特征,并适当的利用这些特点对他们采取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

首先承认在他们身上存在某些共同的个性特点,并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进而产生“同理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2、让心理关怀走进宿舍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地方,是最能让他们放松的地方,在宿舍里他们可以随便谈任何问题,心理健康的老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学生宿舍去,听他们说说自己的生活,对学校各方面的意见,了解他们有没有什么困难,听听他们的心声。

这样即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可以了解到一些通过其他途径很难了解到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

当然,不要让学生感觉你像他们的妈妈,什么都想管,什么都想了解,要以听为主,这样你才能获得你想获得的信息。

另外,除了和学生聊天之外还要多和宿舍的值班人员聊天,从他们那里你可以了解到某个学生最近心情不好,一些学生的性格。

对社区工作人员、宿舍阿姨等进行心理健康的培训,以便识别和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3、根据各年级学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并结合他们的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1)大一注重适应性和自立能力的培养。

初入大学,面临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式、新的人际关系,这些都要重新去开始去经营,对于独立性和比较自我的80后大学生来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更多,因此,要注重适应性教育,包括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课余时间怎么利用等。

(2)大二通过素质拓展提高学生意志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素质拓展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挑战极限、挖掘潜能,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自立性、团队合作精神。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训练的手段。

目前有不少高校正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素质拓展活动,也有一些高校建立了自己的拓展基地,聘请专门人员对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心理意义,这种形式也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素质拓展活动在低年级比较适合,因为大一有军训,最好放在大二。

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做好学业规划。

(3)大三、大四侧重就业辅导,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选择找工作还是升学,并做好大学生升学或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辅导。

3、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学校为在校大学生搭建创新平台,如我校依托各学院,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参加各类比赛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
的创造热情,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改变心理咨询中的被动局面,主动关怀学生
心理咨询和辅导一般都是等待学生主动来咨询,但是很多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或者这样那样的因素影响阻止了他们接受咨询,因而显得被动。

当我们了解到一些学生的信息之后就主动的通过辅导员、心理委员进一步了解信息。

在做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之后,或者通过辅导员、心理委员引导其接受咨询、或者主动到宿舍,和同学“聊天”,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进一步了解情况,从做朋友开始,慢慢的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自己就会向你说一些事情,尤其是人际关系、学习问题等,在聊天中进行心理意识的宣传,引导其接受咨询。

5、采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我们也可以投其所好,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可以通过邮件、QQ、飞信、网上留言、博客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

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必然主要以网络为平台。

“90后”大学生是特殊的,也是不特殊的,无论他们的性格特征如何,我们都不能说他们是不健康的,相信用我们的爱心和
责任心,通过各方面的努力,“90后”的大学校园会是更加充满活力、和谐美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