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高一学生化学情况调查报告鱼窝头中学林鹏英高一化学比初三化学内容抽象, 综合性强。

当学生学习高一化学时, 由于自身的学习习惯、认知水平往往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容易造成学习上的较大分化, 作为高一化学教师很有必要认真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 问题的提出“我的初中会考成绩是95 分,进入高中后,也很努力, 为什么成绩不好呢?”“高中化学是不是很难学?”一学期以来, 笔者在和高一学生谈心时, 时常听到学生如是说,令人深思。

过去教高一化学, 感觉只是学生入门难、基础差, 不是学理科的料, 高二文理分科后,大部分学生化学科相对较好, 教学比较顺手,没有在意高一学生的学习困难。

现在看来,高二开始文理分科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固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状况是必须改变的。

高中化学教学从高一起应当面向全体学生, 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实施素质教育是高中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笔者在高一开展了问卷调查,也参考了有关资料 ,其结果大致相同:①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化学比较难学。

②女生比男生普遍感到化学难学。

③高一化学对学生来说是“易懂难做题”。

由此可见,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具有普遍性。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客观要求。

2 原因分析2. 1 初高中化学在教材和教学上衔接欠缺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三化学教材,比较注意知识面,接近生活实际,符合初三学生身心特点以及“普九”的要求。

但化学知识的深度不够、系统性亦较差,而高中教材对此未做适当的弥补。

例如: ①金属非金属的单质和元素概念的区分②温度和溶剂量同时变化的溶液计算③酸的沸点和碱的溶解性对复分解反应的影响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反应规律。

还有一类是初中教材未做要求的,或者是化学经常使用的数学物理知识。

例如: ①氧化还原系列概念及应用②氧化物的分类和性质③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如:巧解、估算等④数理专项知识如:比例、平均值、计量单位等。

对于上述内容,高中教师若不予以足够重视和适当处置,大而化之,客观上必然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困难。

2. 2 高一教材偏难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必修) , 在体现重难点均匀分布和循序渐进原则上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问题,重点内容和难点知识过于集中于第一册,如摩尔概念及其计算, 氧化还原概念及其应用,离子反应和物质结构理论及其应用等;而第二册只是有机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显得困难。

这样就造成高一比高二难学的问题。

即便对高一教材而言,为什么不可以把碱金属放在第一章,而后是卤素,再安排摩尔呢?此外,教材过于专业化,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和学科逻辑, 削弱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缺少人文内容。

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也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2. 3 化学学习“入门”无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它既高度抽象, 如摩尔、氧化还原、物质结构等;又形象生动,如性质、现象、实验的描述,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等。

这是一门本来就有趣好学而且学得好的学科。

一方面,高一化学规律性强,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都是按族编写的,化学理论穿插其中;各元素族又总是以一代表元素为典型,按单质→氧化物或氢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或其他化合物的线路, 对这些物质的存在、制取、结构、性质和用途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然后推广到其他同族元素的学习之中,以点代面简明扼要。

这种编排既把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又将相似性与递变性相映证,富于哲理和趣味,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

另一方面,高一学生十六七岁,生理和心理基本成熟,思维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已如成人,具备了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的基础。

所以说,化学知识和理论难度不是造成高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唯一原因。

教师在引导学生入门的问题上没有解决好,恐怕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学习氯气物理性质,不进行个性概括,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点,什么都记,什么也记不得,久而久之,兴趣索然。

通过实验记住黄绿色和水溶性,不就很管用了吗? 又如高中化学有许多对立统一的概念或观念,如氧化与还原、歧化与归一、电子的得失等等,如何适时地启发诱导学生思维,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培养他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演绎、概括、系统化等多种能力,这是化学教师的功力所在,也是无法回避的。

学生一旦具备了这些能力,就等于有了开门的钥匙,也等于降低了门坎的高度,学生不仅能入门而且会学得很好。

综上所述,化学入门的任务在高一,高一是学生化学入门的最佳时期,也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怎样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入门,及时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是高一化学教师的重要课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3 教学策略3. 1 提高化学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它能引起并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而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 它使人乐于积极地寻找满足他认识需要的途径和方法。

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这说明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的学习是按照确定的教育目的引起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要使学习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固然是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在众多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求知欲、学习意向等与学习积极性有关的动机因素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学习动机的强度和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而且与教学工作的成效成正相关。

举凡古今中外有成就者, 无一不是对某些方面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碰到问题肯去追求钻研,专心致志而不见异思迁,热情充沛而又乐此不疲。

基于这个道理,高一化学教学,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广泛的实用性和化学实验强烈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化学深厚而稳定的兴趣,激发他们持久的主导性学习动机,把学习变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负担。

这是最重要的教学策略。

3. 2 坚持循序渐进,加强学法指导学习方法有许多,各学科既自成特点, 学生在学法上又有个体差异,不可能有一个什么都管用的方法。

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因势利导, 在教学中适时地教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

这可以简单地区分为3 个层次:一般的学习方法,专业的学习方法,专业学习的思维方法,分述如下:在高一开始时,主要教给学生一般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三会”: 会预习、会听课或实验、会复习。

会预习就是会看书,看本章本节内容,看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以便在教师讲课时注意弄懂。

所谓会听课或实验,是指提高听课效率或学会操作。

要明确告诉学生,教师的讲授不可能也不必全部听,要集中注意力听关键的和自己不懂的,即使弄懂了也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

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防止遗忘。

会复习就是善于把前后知识进行归纳对比,使之系统化,是一种高级的思维过程,绝不是简单做做作业。

在进行一至二章教学后,就应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化学的学习方法了。

比如学习物理性质,一要抓“色、味、态、溶解度、密度”,二要抓个性概括;学习化学性质应遵循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解释→典型应用→联想类比的方法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习化学概念则侧重于它的外延和内涵,以及概念的运用。

此外,化学理论、性质、实验,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在进入物质结构内容的教学后,学生已掌握了一般的学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学习能力。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逐步培养思维能力。

比如氯气和氯化氢、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等,它们有某种联系,学习时容易混淆,只有加以比较才能准确掌握它们的特性,化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相似或相关,许多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也相似或相关,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在归纳中提炼它们的共性,在比较中区别出它们的个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更准确更全面。

像这类思维方法还有许多,如演绎推理、提出假说和建立模型等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和增长能力的有力工具,当然也是高一学生开启化学之门的万能钥匙。

对中学化学教学来讲,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永远是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加强学法指导,并不是强调方法越多越好,也不是方法越复杂层次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

知识的获得和学法的掌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学法的载体,学法是知识的运作。

学习知识是循序渐进的,掌握学习方法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只有符合学生个体心理特征的学习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法时,要十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3 适时适量补漏,耐心辅导做题新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准确地制定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将教材的知识体系转化成适宜于学生学习的教学顺序;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练习和复习,使学生能在新的认识水平上理解和掌握学过的知识与技能, 并能综合应用。

因此, 适时适量地弥补和深化初中化学欠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策略,也是解决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必然要求。

本文2. 1 提出的相关问题, 前半部分宜在高一新课前予以弥补和深化,后半部分应在新课进行中,给予充足的时间按新课要求, 穿插进行教学。

得氧失氧概念放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前、氧化物的分类和性质跟两性氢氧化物结合讲授。

对于解题技巧和数理专项知识,则可以专题的形式完成或请相关学科教师弥补。

高一化学教师大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些学生在化学计算中总是不能找出相关2 个量列比例式,或者总是将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吃力地换成质量计算。

这说明学生的运算能力的确较差。

不能巧解估算也属于这方面的原因。

化学教师要将数理相关知识有机地融入化学中, 耐心细致地进行专题辅导和专项训练,形成技能,学生便不会感到化学是“易懂难做题”了。

高一学生学习化学困难是客观事实。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办法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改进和创造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化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总之,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了解学生学情, 优化教法, 指导学法, 则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