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文化小论文

俄罗斯文化小论文

我的俄罗斯情结
我觉得在世界文学中俄罗斯文学可以说是最迷人的。

我从上俄罗斯文化课的时候便接触和迷上了俄国文学。

尽管有世界文学这样一个巨大文学宝库,但俄罗斯文学的分量是无可替代的。

一个人要了解世界文学,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俄罗斯文学最具代表性。

俄罗斯文学非常迷人,我想这主要取决于人种,就是一种民族的特性。

民族的特性是有很大差别的,就像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之差,或像飞翔空中与爬行地上之差。

一个民族的文化、地域性、种族精神,都决定着这个民族的文学。

俄罗斯人好像是世界上最自由奔放的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民族的外表特征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不受物欲之累的自由奔放的民族,她的精神境界和气质,超出“物欲”这个人类的共性,他们是一个激情民族和抒情民族。

他们不像西方许多民族受宗教束缚太深,世界上的几大宗教没有一种是诞生在他们的国土上,他们的精神是人性的,不受拘束。

从这块土地上诞生的文学与这个民族是一致的。

普希金的诗,莱蒙托夫的诗,叶赛宁的诗,都是迷人的。

中国的爱情诗里绝不会产生“血液中燃烧着欲望的情焰”这样的诗句。

叶赛宁沿着初雪漫步,想把自己炽热的身体紧贴白桦林袒露的胸脯,想在柳树的枝杈上也嫁接上自己的手臂。

莱蒙托夫“我爱那谷茬焚烧后的袅袅轻烟”……无不让人情动。

他们的小说和诗一样迷人,同样是激情奔放的,高尔基的小说,那大海与草原,那优美的文字和意境,那澎湃的激情,让人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文学的魅力,太美了!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样的作品,让人感到的依然是美。

法国文学同样迷人,每一个热爱世界文学的读者,皆会迷上这两个民族的文学,他们都是世界文学的高峰。

但相比而言,俄罗斯文学更迷人,而且绝对迷人。

法国文学可称为都市文学,更注重社会与现实,而俄罗斯文学更注重人性,更注重大自然,在精神上如没有任何天敌的兽王。

像《静静的顿河》,完全把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哥萨克史就是自由奔放的历史,或战胜一切灾难争取自由的历史。

英国人具有绅士的风度,可以出现萧伯纳那样的作家,法国文学被都市文明圈定在物欲横流的都市里,德国是一个哲学的国度,理性的东西多,他们太务实求真了,他们的文学注定不会像俄罗斯文学那样迷人。

后来,我读了俄罗斯文学史,按照文学史的评价,我更系统地读起名家的作品。

到课程结束前,读完了我所能借到的从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到柯罗连柯、高尔基的所有俄罗斯重要作家的作品。

在那段时间,我的眼前常常浮现着一片神奇的土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茂密的白桦树林,盛开的丁香和樱桃花,婉转歌唱的百灵鸟和夜莺……还有五光十色的涅瓦大街,安静的乡村教堂,衰败的地主庄园……
我的感情也常常和书中人物一起悲喜:我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而流泪,也对他们的美好心灵和觉悟的人格尊严而肃然起敬;对那些才华横溢而无所作为的“多余人”既充满同情惋惜又感到可怜可悲。

我想我以后仍然热衷于读文学名著,而且从俄罗斯文学延伸到苏联文学。

绥拉菲莫维支、法捷耶夫、萧洛霍夫、阿·托尔斯泰、费定等,这些苏联名家的作品又会成了我新的精神食粮。

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仿佛真切地看到了与白军浴血奋战的红色“铁流”,看到在“静静的顿河”两岸曲折复杂的斗争,感受到贵族知识分子回归祖国和走向革命的“苦难的历程”……
我读着这些“过时的古董”,也一定被别人视为“古董”了。

但我仍不思悔改,仍津津有味地读着。

我就不信,曾如此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真实而又有巨大艺术魅力的文学经典会过时。

不,他们将永远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等我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远离浮躁和喧嚣,从容地再次拿起俄罗斯文学作品,重温那些让我激动的人物和故事。

奇怪的是,如今我不再痴迷和激动,我好像在和早已熟悉与尊敬的师友聊天,倾听着他们的理想与愿望,体会着他们的苦难和欢乐,品味着他们的深刻与睿智;同时,我也向他们倾诉着我的人生遭际。

我常问自己,这持续了半个学期的阅读给了我什么?我说不清楚,好像也无法说清楚。

它给我的是无形的财富。

我从这些阅读中体味历史、关注人生,
学会了自尊和尊重别人,学会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悲悯,学会了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的爱。

在大半的阅读中,有两点最为遗憾。

一是我不会俄语,不能读俄文原著,这也许使我不能原汁原味地体味书中的真谛。

但使我欣慰的是,我相信我国杰出的翻译家们已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文的美,用丰富多彩的汉语再现了原文的韵味,使我仅从译文也能品味出托尔斯泰的厚重,契诃夫的幽默,高尔基的激情。

二是虽然向往多年,但从未踏上俄罗斯的土地。

而我认为只有踏上那片大地,才能真正理解俄罗斯民族,理解俄罗斯文学。

这一遗憾在开放的今天是不难弥补的,我深信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踏上那古老、广袤的大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