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13章作业管理
为直接人工的 400%~500%
制造费用比重上升 生产 条件 变动
直接人工比重下降 占产品成本比重 约为10%~20%
作业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 ——传统制造费用分配方法面临挑战
传统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无论从费用分配 率来看,还是从费用分配过程来看,都会使产品 成本由于制造费用分配不准确而使其失去真实性, 从而造成成本信息严重失真,这不利于企业进行 正确的价格决策。
作业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 高科技广泛应用于企业,随着企业生产条件的 转化,一方面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比重急剧 增长,而直接人工比重则相对下降。在这种情 况下,一方面传统产品成本计算中的制造费用 分配方法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变动成本法面临 挑战。
作业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 ——传统制造费用分配方法面临挑战
作业动因反映产品产量与作业成本之间的
因果关系。这类成本动因发生在各作业 中心将归集的作业成本向各产品分配的 过程中,为作业成本的分配标准。
作业管理与传统成本控制的区别
☆成本控制的对象不同 ☆成本控制的性质不同 ☆研究范畴不同 ☆分析内容不同 ☆成本改进的侧重点不同
区别 成本控制对象
作业管理 以作业为对象
适时生产系统
产品生产总时间
=加工时间+整理运送时间+等待时间+检验时间
不足总时间 的10%
要求生产过程 不间断!
主张适时生产系统的人认为:
只有加工时间才是增值时间
本章重点问题
作业管理的理论依据 作业、作业链、价值链的概念 作业管理条件下的成本性态及成本性态分析的概念 成本动因的种类 作业管理与传统成本控制的区别 作业管理的产生年限 作业管理的实施步骤
短期变动成本的显著特征是:
成本的变动在时间上与业务量的变动同步,其 成本动因是业务量。分配费用时,以业务量 (即数量)为标准,可选择的分配标准有直接 人工、直接材料用量、机器小时等。
如:生产批次、 订货次数、检验 时数等
长期变动成本:是指在较长时期内,
与作业消耗量(也称业务活动量)成正 比例变动的成本。
三、作业预算的编制
编制作业预算与实际作业成本的计算 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作业分配过程中 涉及的数量与价格与成本动因相关,而 且这些数额是预计值而不是实际值。在 实际工作中,编制作业预算应当以作业 中心为核心。
编制目的在 于确定距理 想的差距
按照预算 制定的生 产环境不 同
理想作业预算
现实作业预算
单位:元
成本 差异 未耗 用能 力成 本 资 源 利 用 率
作业 单位层作业 --- 批量层作业 --- 产品层作业 --- 公司层作业 ---
合计
五、改善经营的具体措施
★消除非增值作业 ★分析供应商和客户 ★改变产品工艺设计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产品设计与经济相结合
◇优化作业链 ◇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推行适时生产系统 ◇坚持全面质量管理 ◇调动全体职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作业管理的产生
伴随着作业成本计算的产生,作业管理也随 之出现。 虽然作业成本计算起源于产品成本计算的精 确性,但深入到作业层面进行分析已经完全超 出了成本计算的范畴。作业分析的出现是传统 成本管理观念变革的结果。
作业成本计算 作业成 本法 作业管理
第三节 作业管理的实施
作业管理的实施步骤 作业价值分析 作业预算的编制 作业水平的分析评价 改善经营的具体措施
作业预算的编制 ——作业预算的编制程序
制定标准 编制作业中心资源耗费预算 编制作业中心成本分配预算 编制产品成本预算
四、作业水平的分析评价
●利用作业预算进行分析评价 ●利用约定能力预算进行分析评价 ●综合评价
实际与预算进 行比较
利用作业预算 进行分析评价
约定能力预算是指当企业现有资源 得到充分利用条件下的数量预算。
首先分析作业中 心划分是否合理
只有具有相同动因的作业,才可以合 并为同质的作业中心,否则不能合并。 在实际工作中,作业中心可以小到一项 作业,大到多项作业的集合。企业应结 合实际予以确定。
作业价值分析——资源动因价值分析
要合理选择资源 动因的分配标准
资源是指企业从事各项作业所必需的 经济要素。包括:货币资源、材料资源、 人力资源、动力资源和厂房设备资源等 内容。
作业价值分析——作业动因价值分析
单位层作业
作业按 其等级 不同
批量层作业 产品层作业
公司层作业
想想: 作用动因是谁?
单位层作业是指作业动因随单位产品数量 变动而成比例变动的作业。如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等。
作业动因是 谁?
批量层作业是指作业动因随批别的变动 而成比例变动的作业。如机器调整、 产品检验等。
作业价值分析——作业价值分析的内容
◆资源动因价值分析 ◆作业动因价值分析 ◆作业链的连结价值分析 ◆增值作业的确认
作业价值分析——资源动因价值分析
进行资源动因价值分析,要求以客户 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有关作业进行 判别分析,形成有关资源动因是否合理 和作业耗费资源成本高低等项评价结论。
作业价值分析——资源动因价值分析
第十三章 作业管理
第一节 作业管理概述 第二节 作业管理的产生 第三节 作业管理的实施
本章重点问题
第一节 作业管理概述
作业管理的涵义 作业管理的相关概念 作业管理与传统成本控制的区别
作业管理的涵义
作业管理,简称ABM,是指以客户需 要为出发点,以作业分析为核心,以不 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价值为目的,通 过对作业链的不断改进和不断优化,从 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先进的成 本管理方式。
从费用分配率来看:
随着制造费用比重的明显增长,仍采用 单一的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就会使制造 费用的分配不准确。
从费用分配过程来看:
如果按照传统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来分配 费用,会使生产数量多的产品承担较多 的制造费用,而生产数量少的产品则承 担较少的制造费用,这与事实不符。
作业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 ——变动成本法面临挑战
传统成本控制 以产品为对象
成本控制性质
研究范畴
以客户的需求 为出发点
分析视角延伸 至供应商和客 户 从作业链角度 分析 缩短产品的生 产时间
局限于企业内 部
局限于企业内 部的供产销 从成本项目角 度分析 成本本身的降 低
分析内容 成本改进的侧 重点
第二节 作业管理的产生
作业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 作业成本计算的形成 作业管理的产生
作业管理的相关概念
◎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概念 ◎成本、成本性态和成本性态分析的新解释 ◎成本动因和作业中心的涵义
作业管理的相关概念
——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
作业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独立并
相互联系的活动。
作业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设立 的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的集合体。
价值链是指企业作业链的价值表现。
一、作业管理的实施步骤
◎分析客户的需求 ◎分析作业链的构成 ◎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 ◎分析作业预算执行的结果 ◎采取措施,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
二、作业价值分析
所谓作业价值分析是指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 点,对作业形成的原因、确认与计量以及产品 成本形成的作业动因展开的全面分析,即在进 行市场调查,明确客户意愿及需求的基础上, 对产品成本形成过程及分配过程所展开的分析, 旨在消除非增值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价值分析——资源动因价值分析
要提高作业的利 用效率
计算出作业所耗资源成本的水平后, 应分析所耗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果某 项作业是必须的,而且所耗资源少, 完成的效率高,就可将其归属为高效 作业;否则,就属于低效作业。
作业价值分析——作业动因价值分析
作业动因价值分析是以客户的需求为 出发点,对产品成本驱动因素的合理性进 行的分析。
二者区别在哪?
作业1
作业2
作业3
……
作业n-1
作业n
现实作业链中各项作业连结状况示意图
作业1
作业2
作业3
……
作业n-1
作业n
理想作业链中各项作业连结状况示意图
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消除作业链的重复与 断开之处,使其转化为理想的作业链。
作业价值分析——增值作业的确认
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的判断标准是: 如果去掉某项作业,仍然能够为客户提 供与以前同样的效果,则该项作业为非 增值作业,否则为增值作业。
因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 的事项或活动。
作业中心亦称成本库,
是指按同一作业动因, 将各种资源耗费项目归 集在一起的成本类别。
成本动 因有资 源动因 和作业 动因两 类
资源动因反映作业量与资源耗费之间的因果关
系。这类成本动因发生在各种资源耗费向相应 作业中心分配的过程中,它是将资源成本分配 到作业中心的分配标准,资源动因与最终产品 的产量没有直接的关系。
作业成本计算的形成
作业成本计算简称ABC,是指以作业为计 算产品成本的中间桥梁,通过作业动因来确认和 计量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并以作业动因为基础来 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理论依据: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成本计算真正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 美国哈佛大学的库珀(R . ooper)和 卡普兰(R . Kaplan)两位教授是作业 成本计算的推动者。
在理想状态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有产 品设计、产品加工、产品交付为增值作业。 常见的非增值作业则包括:存货中的存储、 整理和搬运;生产中的待料停工以及机器维修 停工;因质量问题出现的返修、重复检测等。
如果要彻底消除 这些非增值作 业,企业必须 进行生产系统 的变革,实行 适时生产系统。
适时生产系 统的核心是 按制造单元 组织生产, 从而实现零 存货、零缺 陷的目标 。
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只包括变动生 产成本,而将固定成本全部计入期间成本。在 新的经营条件下,随着间接费用的增加、直接 人工成本的降低,变动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仍将固定成本再列入期间成本 是不合理的,变动成本法由此失去了存在的基 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