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概念与本质
关于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例
• 胎儿权利能力附条件:附停止条件;附 解除条件。 • 胎儿权利能力及于范围:概括主义立法 模式下,及于全部民事法律关系;个别 规定立法模式下,胎儿的权利能力仅及 于个别民事法律关系。诸如:继承、受 遗赠、未来抚养费赔偿、接受赠送等。
自然人遗存保护
一、自然人之遗存:物质上的遗存(尸体、遗骸、 骨灰);精神上的遗存(名誉、荣誉、姓名、 肖像、隐私) 二、保护的法理依据 (一)保护的必要性 (二)保护的理论根据:1、自然人权利的延伸 说;2、遗属的权利说;3、死者权利与遗属权 利的结合说;4、法益说 三、保护的限制:时间上的限制;范围上的限制; 内容上的限制
法律事实
• 法律事实的概念:法律事实是指依据法 律,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 消灭的客观状况。 • 法律事实的特征: 1、客观状况;2、产生法律后果;3、为 法律所规定。 • 法律事实与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联系: 前者是后者的充要条件。
法律事实的分类
• • • • 一、自然事实 (一)状态(如占有) (二)事件(果实分离) 1、外形事件(出生、死亡、成年、患精 神疾病、精神疾病的康复、生死不明等) • 2、内心事件(知、不知、善意、恶意等) • 3、第三人的行为
民法的概念与本质
——民法总论
问题的提出
• • • • • • • • • 福建保安搜身、超市 搜身; 私人电话号码进黄页事件; 自然人遗存的法律地位; 居民楼顶建造移动电话基站之争; 住宅小区宣传栏的设与废之争; 业主委员会的成立谁做主之争; 城管执法成本谁支付之争; 动迁主体地位的认定; 紧急救助利益的法律地位。
民法的概述
(三)民法编纂体例 2、潘德克吞式 潘德克吞,即罗马法大全(优士丁尼法典中的 《学说汇纂》)的音译。潘德克吞法学,是指 19世纪德意志法学通过对《学说汇纂》的研究 构成的近代民法理论体系。 《德国民法典》采此例。分五编:总则、债权、 物权、亲属、继承。 中国民法典的立法趋势采此例。
民法的本质
民法的概述
(二)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 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有实质意义上的民法,与形式意义上的民 法之分。 凡调整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法律 规范均为实质意义上的民法。 以民法命名的成文法典,为形式意义上的民法。
民法的概述
(三)民法编纂体例 1、罗马式 仿效罗马法学家盖尤士法学教科书《法 学阶梯》的体例,分为三编:人法、物 法、诉讼。 《法国民法典》采此例,但将诉讼排除 在外,分三编:人、财产及对所有权的 限制、取得财产的种方法。
理论上揭示民法为私法的意义
• 承认、尊重私法关系主体的人格和利益。 • 公权利不直接干预私法关系主体间的活 动。 • 私权受到充分保护,人格权神圣,财产 权神圣。 • 国家干预私法活动必须依据法律。
(三)民法是权利法
• • • • 民法以权利为本位。 民法确定人格,赋予权利能力。 法不禁止,即为权。 民法的一切制度都是以权利为中心而建 立。 • 民法规定(条文)多数为授权性规范而 不是义务性规范。
自然人的住所
• 住所:自然人以久住的意思而经常居住 的场所。 • 自然人以户籍所在地的居所为住所。 • 户籍所在地的居所与经常居住地的居所 不一致,以经常居住地的居所为住所。 • 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为经常居住地,但 是住院治疗的除外。
监护
• 监护的定义:监护人照顾、管教、维护无行为 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制度。 • 监护的设立:法定监护、指定监护、委托监护。 • 监护人的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 顾被监护人的生活、对被监护人进行管教、保 护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 事或民事诉讼活动。 • 监护的终止:1、被监护人具备行为能力;2、 被监护人或监护人死亡;3、监护人丧失行为 能力;4、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
(一)民法是人法 民法将一个自然意义的人确定为一个法 律意义的人。人格平等。 人格平等是人性使然,人的自由属性的 必然演绎。 人格平等是商品交换的要求,是民法所 调整的财产关系的要求。
(二)民法是私法
• 关于私法的几种学说: • 目的说:以保护公益为目的的为公法;以保护 私益为目的的为私法。 • 效力说:产生权力关系的为公法;产生平等对 立关系的为私法。 • 主体说:主体一方为国家、公共团体的为公法; 双方均为私人的为私法。 • 统治关系说:双方有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为公 法:反之为私法。 • 统治主体说:规定统治主体(国家)生活关系 的为公法;反之为私法。
•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 概念: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 权利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事 物)。 • 特点:客观性、效用性、可支配性、稀 缺性、适法性 • 分类: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三)
• 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依据 自己的意志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 法律之力。 • 民事义务: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实 现权利人的权利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 定行为的约束。
宣告失踪
• 概念: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一定期 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依法宣告该自 然人失踪的法律制度。 • 要件:1、自然人离开最后居住地没有音讯;2、 没有音讯的状况持续一定的时间;3、厉害关 系人提出宣告失踪申请;4、法院公告查找 (公告期间3个月)。 • 效力:为失踪人指定财产代管人。 • 撤销:1、条件:失踪人复出或知其下落;失 踪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2、效力:代管关系 消灭;财产移交;报告工作情况。
民法的基本原则
• • • • • • 平等原则 自愿原则 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权益受保护原则 民事活动守法守德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 指由民法调整,以民事权利、民事义务 为内容,具有法律拘束力的社会关系。 •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 1、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2、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社会关系 • 3、由民法调整 • 4、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
权利的行使
权利行使与权利的处分 权利行使的方法 权利行使与行为能力 权利竞合与权利行使
权利行使的限制
实质上的限制:不得滥用权利、不 得违反公序良俗、诚实信用 时间上的限制:时效限制、除斥期 间限制、约定期间限制、权利失效制度 限制 顺位上的限制:优先受偿权、先取 特权、物权优先权
权利的维护
权利之侵害:违约行为、侵权行为、 缔约过错行为 权利之救济:公力救济——追究加 害人的民事责任;自力救济——自卫行 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
权利的竞合
一、概念:数个权利具有同一目的,各权利之行 使发生同一后果,其中一个权利的行使,其他 权利因目的的实现而消灭的,谓权利的竞合。 二、依据:权利的竞合基于法规的竞合 三、关于权利竞合的三种学说:法条竞合说;请 求权竞合说;请求权规范竞合说 四、权利竞合的立法例:禁止竞合;允许竞合; 有限制地选择诉讼模式 五、权利竞合之后果:选择其中一项权利行使; 区别权利聚合与权利竞合
自然人行为能力
• 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为自己设 定义务的资格。 • 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应备条件:达到一定的 年龄及精神正常。 • 具有视为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应具备条件:1、 年满16岁;2、以劳动所得作为主要生活来源; 3、精神正常。 • 限制行为能力人应具备的条件:十岁以上的未 成年人及精神正常,或者成年人及不能完全辨 认行为后果的精神病人。 • 无行为能力的人:未满十岁的人或者不能辨认 行为后果的精神病人
民事义务概述
概念: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应为一定 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拘束。 特征:应当作为或不作为;受法律之强 制;义务自主或法定。 种类: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约定义务 与法定义务;明示义务与默示义务;一 般义务与附随义务。
不履行义务之后果
(一)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不履行民事义务的后果。 特征:是私法上的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 是不履行义务的后果;具有补偿性和惩罚性。 (二)民事责任的分类 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 (三)民事责任的形式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 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 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பைடு நூலகம்
民事权利的性质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依据自由 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限度。追求自由是 人的本性,但是,人是群居类动物,任 何人均不能为所欲为,人只能在一定范 围内自由活动。该自由活动的范围就是 权利。 权利,即自由。
权利的内容
• 本体性权能 • 救济性权能 • 处分性权能 • 保全性权能
权利的分类
一、基于权利主体分类:身份权与非身份权;专 属权与非专属权 二、基于权利效力所及之范围分类:绝对权与相 对权; 三、基于权利内容分类:人格权、身份权、物权、 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社员权、能权、 四、基于权利作用分类:支配权、请求权、形成 权、期待权、抗辩权 五、基于权利相互关系分类:原权利与救济权; 主权利与从权利
法律事实的分类
• • • • • • • 二、行为 (二)违法行为 1、违约行为 2、侵权行为 3、缔约过失行为 4、失权行为 (三)无过错应承担责任的行
事实构成
• 事实构成的概念:事实构成,又称引起 民事法律关系变动事实构成,是指引起 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数个 法律事实的结合。 • 事实构成的类型:行为与事件的构成; 行为与行为的构成;事件与事件的构
• • • • • • • 房屋买卖 遗产分割 男女恋爱 结婚离婚 远洋运输 商标注册 国债发行 土地租赁 动产占有 超生罚款 子女收养 好意施惠 专利转让 股票发行 损害赔偿 财产所有 税款征收 父母子女 土地批租 更改姓名 法定继承
民法的概述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 2、人身关系 与特定人密不可分,没有直接的财产内 容,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特征: (1)主体地位平等;(2)与特定人不 可分离;(3)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 (4)可以成为财产关系的发生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