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稳态与环境教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稳态与环境教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教学案江苏省阜宁中学伏书俊[课题]第1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第2课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本节聚焦]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知识结构]什么是稳态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内环境稳态稳态的调节机制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稳态的重要性[自主学习]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1)状态,叫做稳态。

举例:体温一月变化一般不超过1℃,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进行,是维持(2)基础。

2、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关系由上图可知(3)(4)(5)(6)这四个系统。

与人体细胞代谢有直接关系。

3、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⑴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7)的调节。

⑵美国生理学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的稳态是在(8)和(9)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⑶人们现在发现,免疫系统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10)等引起的内环境波动因素,因此,目前普遍认为(11)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12)的必要条件。

例如:酶的活性受(13)、(14)等影响。

细胞代谢需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当(15)和血液中的(16)保持在正常水平,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合作探究]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不同的人体温变化有何异同?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日变化有何差别?2、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

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

甲、乙两支试管在加入酸或碱后的pH变化有何不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课本P7“问题探讨”中的血液生化六项化验单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正常?4、以内环境中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实现的?5、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6、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7、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机体健康?[规律总结]一、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1、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2、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原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3、内环境的变化都是有一定的范围,而不是某一恒定值。

如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为36.5~37.5℃,血液pH变化范围为7.35~7.45,血糖正常水平为0.8~1.2g/L等。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机体的相对稳定状态。

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础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O2等会使机体中毒。

5、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典题讨论]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解析]人体内环境中的各种稳态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波动,不是恒定不变,因为生命就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此外,内环境稳态是人体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

[答案]C。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2、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C、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有血糖浓度下降时不断地释放入血液[解析]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A、B、D三项均是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调节过程。

C项只能使内环境中的CO2含量增加。

[答案]C。

3、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

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在额头上敷一冷水浸泡过的毛巾C、用酒精棉球擦试四肢等部位D、适当撤减衣被[答案]A。

4、如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⑴填出各标号所指液体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⑵正常人③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_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_。

⑶①内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图中③进入①的外来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图中④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⑹从图中②进入③的细胞代谢产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⑵7.35~7.45 缓冲H2CO3NaHCO3(或NaH2PO4Na2HPO4)⑶适宜的温度和pH⑷氧气、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⑸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⑹CO2、H2O和尿素5、如图是人的肾脏不能正常完成清除尿素功能时,其血液被处理的过程图解。

进入机器中的X溶液含有同正常血浆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无机盐。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⑴说明并解释处理后的血液中尿素浓度的变化情况。

⑵为什么X溶液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无机盐浓度相同?⑶为什么X溶液的流向与血液的流向相反?⑷让血液流经大量透析管有何作用?说明理由。

[答案]⑴尿素浓度降低;尿素透过透析管进入X溶液。

⑵为保证血液中血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X溶液必须与血浆中的物质浓度相同(构成等渗溶液)。

⑶血液透析是缓慢进行的,两种液体(一端尿素等废物的浓度高,一端浓度低)的相向流动,有利于尿素等废物的排出。

⑷可降低血液中尿素、尿酸的浓度,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课堂巩固]1、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B、供给营养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2、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3、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A、酸碱平衡B、Na+、K+平衡C、血糖平衡D、CO2—O2平衡4、人体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包括人体中水分的含量占体重的60%~70%,体液维持在一定的pH范围内,如血液的pH范围维持在7.35~7.45之间。

请回答:⑴人体内水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___两种,其中____________对内环境的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血液的pH范围维持在7.35~7.45之间,对内环境的稳定有什么生理意义?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检测](每题5分,共40分)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A、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的是()A、温度B、酶C、pHD、渗透压3、当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意义是()A、排出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B、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排出人体过多的无机盐D、带走人体的热量4、下列细胞中能在组织液中游走的是()A、红细胞B、脂肪细胞C、白细胞D、精子5、某人由于外伤大出血,并导致脱水,但病人无口渴现象,尿量也有增无减,这样情况的治疗方法除了作外伤处理、输血外还应()A、向患者滴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B、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C、向患者输入5%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D、向患者输入经严格消毒后的纯净水6、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A、大于7.35~7.45B、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7、(多选)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8、(多选)下列曲线中,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pH变化的图象不正确的是()二、简答题:(每空5分,共60分)⑴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细胞内液的运输方式一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维持人体渗透压的作用上,Na+主要维持机体细胞__________液的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__________液的渗透压。

10、如图是人体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与四大系统关系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⑴A为_________系统,A中物质进入B的过程称______________。

⑵外界物质经C进入B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

⑶可在B内流动但不能进入D的是______________。

⑷经D排出的最终成分除了___________外,还有多余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⑴相对稳定状态⑵内环境稳态⑶消化系统⑷呼吸系统⑸泌尿系统⑹循环系统⑺神经调节⑻神经调节⑼体液调节⑽外来病原微生物⑾神经——体液——免疫⑿生命活动⒀温度⒁pH ⒂血糖浓度⒃含氧量二、课堂巩固1、C2、D3、ABCD4、⑴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是动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的载体⑵保证酶的最适酸碱度,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三、课后检测1、B2、B3、B4、C5、B6、C7、ABC8、BCD9、⑴主动运输K+是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运输的⑵①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②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K+和Na+的总量大体相等⑶外内10、⑴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⑵气体扩散⑶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⑷尿素水分、无机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