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物质转化
应用
设计意图: 联系钠在氧气中的燃烧 反应,钠转化成为氯化 钠,前后呼应,便于理
解
能量转换
设计意图: 联系实验所演示的铜锌 原电池反应,化学能转
氧化还原反应 说课
4/1/2020 6:35 AM
氧化还原反应
设计理念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反思体会 板书设计
说课总体思路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 设计理念
知识的主动构造 改变传统教与学方式
科学联系生活
1.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线索,确定教学的知 识脉络; 2.分析学生的已有概念与科协概念间的差异, 确定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脉络; 3.分享教材的活动线索和 STS线索,结合学 生的已有知识和探究能力,确定教学过程的 问题线索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难点:从电子转移的微观角度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
4/1/2020
二.教材分析
3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 从化合价降电子转移观点来理解氧 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并进一步理解四种基本反 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演示实验,提高观察, 分析问的能力,充分运用对比类推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十大反应选择使用的标准: 1.包括四大基本反映的类型 2.学生原来认识的典型的氧化
还原反应 3.用原有的分类方法不能归纳
的反应
问题三:请同学们从化合价的角 度给十个化学反应在分类
BACK
四.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约十分钟)
问题五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说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本质原因 是什么?下面联系初中所学原子结构的知识,讨论 2个反应:
反应
设计意图:
1.设计简洁明了,
移
形象具
转
2.吸引注意,激发
子
学习激情
电
3.街是内在联系,
无
便于理解
化学
BACK
五.归纳小结,检测反馈(约四分钟)
1.由学生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更给本质的定义
2.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检测反 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把握
课堂教学探究的知识较快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BACK
三.教学分析
教法学法指导
教法指导: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 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 ,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
学法指导: 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 悬念法 类比法。
BACK
四.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
初步戒备氧化和 还原反应的直观
概念
已具备常见元素 化合价和原子结
构相关知识
4/1/2020
学法指导
实验揭示本质 教法引导学法 理论结合应用
苹果久置变色 金属的腐蚀
绿茶久置变色
设计意图: 1.图片贴近生活,直观性强 2.以生活实例激起学生兴趣,妙设问引发新的认知
需求 3.引导知识在原生长点上继续 迁 移,有生活走
进化学,有化学走向社会
设计意图: 1.联系日程生活,解决图 片中所展示的实际问题。 2.,化学源于生活,有服
务 于生活
防腐工艺
1.问题引导互动方式教学 2.讨论合作学习 3.自主建构知识学习
1.突破教材局限,挖掘深层教学资源 2.生活走向化学,化学服务于社会 3.科学的最高价值是应用
BACK
二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3
教学目标分析
4/1/2020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承上:初中初步接触到氧化还原反应,但又不深,不系统。 启下:贯穿于高中化学教材始终,是继续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 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分解)
4.2KClO3=2KCl+3O2 ( 分解)
5.H2+CuSO4=ZnSO4+Cu 置换)
6.Zn +CuSO4=ZnSO4+Cu (置换)
7.HCl+NaOH= H2O+Na (复分解)
8.Fe2O3+3CO=2Fe+3CO2 (?)
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变化)
化学反应
反应
移 转 子 电 有
情
BACK
(二)从得失氧角度分析(约三分钟)
问题一: 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基
本反应类型,还有其他的反应类 型吗?试举出几个例子来。
设计意图: 联系初中熟悉的知 识,由浅入深,循
序渐进
问题二: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 独立的吗? (以CuO+H2=Cu+H2O为例子 分析)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
力,注重过程与方法, 渗透对立统一规律
问题引导:从元素化合价角度看,反应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动画演示:NaCl 形成过程
化合价特征
互动:根据所学知识,给下列反应分类
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不变)
1.4Na+O2==2Na2O (化合)
2.Na2+H2O=2NaOH (化合)
3. 2NaHCO3=Na2CO3+CO3+
CO2↑+H2O
4/1/2020
BACK
三.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分析(约十三分钟)
1.CuO+H2=Cu+H2O 2.2CuO+C=2Cu+CO2 3.C+H2O=H2+CO 4.2Mg+O2=2MgO 5.3KClO3=2KCl+3O2 ↑ 6.Na2O+H2O=2NaOH 7.CaCO3=CaO+CO2↑ 8.NaCl+AgNO3=AgCl ↓+NaNO3 9.3CO+Fe2O3=3CO3+2Fe 10.Fe+CuSO4=FeSO4+Cu
BACK
五.教学过程
从
教
1. 兴
2. 从
学
趣 引
得 氧
过
课
和 失
程
创 新
氧 的
分
情 景
角 度
析
3.
从 化 合 价 升 降 的 角 度
4. 从 电 子 转 移 的 角 度
5.
6.
归
拓
纳
展
小
视
结
野
检
独
测
立
反
探
馈
究
BACK
(一)兴趣引课,创设情景(约两分钟)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 民族自豪感 以及爱国热
2Na+Cl=2NaCl
H2+Cl2=2HCl
设计意图:对新知识的理解需要一个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 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并结合初中所学的知识,使学生不仅复习 了初中知识,同时也更深刻地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件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本质原 因是原子核外电子发生了转移(得失或偏移)
化合价特征
BACK
六.拓展视野,独立探究(约一分钟)
1.作业题. 请同学们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氧化还原反应的 概念的形成过程 2.作业题. (具体应用)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 存在,而在日常生活中却要使用游离态的金属单质,请你 说明怎样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提示:一 Fe2O3转变为 Fe为例).
4/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