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题目:湖北省水土流失治理的问题和措施学生姓名:陈英鹏
学号:201132020128
班级: 土建资环11-1班
指导教师:王晓燕
目录
摘要关键词·· 1
一湖北省水土流失现状以及30年来治理的成果回顾··2
1 水土流失基本情况··2
2 30年治理成果··3
二造成湖北省水土流失现状的因素分析··3
1 自然因素··3
2 人为因素··4
三湖北省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挑战··4
四未来水土保持治理防护工作的开展方向··5
五建议··6
摘要
湖北省水系发达,被誉为千湖之省,但也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目前存在着治理任务繁重、投入严重不足、认识不到位、监督执法难度大等突出问题。
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树立先进的水保理念;重视经济效益,着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和收入水平;针对问题,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建立完善的投入机制和政策措施;强化领导,加强协调与配合,形成社会办水保的格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国策意识,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关键词:湖北省水土流失分流域治理
一湖北省水土流失现状以及30年来治理的成果回顾
1 .水土流失基本情况
湖北省总面积18.59 万km2,共有水土流失面积 6.0843 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2.7%,年均土壤侵蚀量高达 2.1亿t,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地形特征为三面环山、山地众多,中间地平,略向南敞开,地势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湖北省处于长江中游,西部地势偏高,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之间,如果遇到降雨时间长、暴雨多、强度大的情况,鄂西地区很容易发生山洪、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以自然环境决定了鄂西的水土流失要相对严重些。
2 . 30年治理成果
国家相继在湖北葛洲坝库区、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大别山区等地,实施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有效改善了治理区生态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湖北省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1000平方公里提高到现在的每年2000平方公里以上,重点治理县由13个扩大到32 个。
近5年来,湖北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总投入达15.8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8.84亿元;治理水平快速提高.30年治理了“4个武汉”。
治理区有60多万人通过水土保持解决了温饱问题,近10万农民因此走上富裕发展的道路。
治理区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约0.66亿吨,增加蓄水能力11多亿立方米,提高林草覆盖率8个百分点。
二造成湖北省水土流失现状的因素分析
1 自然因素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
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
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
这种强烈的东西高差,再加上鄂西土质的酥松,分布不均的强降雨,使得鄂西的水土流失问题特别突出。
森林蓄积量达9500万立方米,主要集中在神农架、清江、沮漳河、幕阜山、大别山、大洪山等6林区。
以神农架林区最大。
2 人为因素
一是重开发轻治理思想。
特别是很多矿山的开采,一些个体私营业主不讲条件,不计后果,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生态资源的破坏。
二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急功近利思想,为了经济发展,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不顾长远处益。
三是目标单一思想,为某一方面的需要建设某一项工程,往往是兴一利,生一弊,资源利用上的单一目标,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的不良循环。
另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发生根本变化,河道范围缩小,大量洲滩常年裸露,水土流失面积增大,且有风蚀危害沿江城市。
这也是一个原因。
三湖北省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挑战
全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6.0843万平方公里,按目前的治理速度,至少需要50 年才能能初步治理一遍,急需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
同时,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依然比较严重,人为新增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建设山川秀美湖北任重道远。
具体有以下挑战:
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繁重,坡耕地整治任务相当艰巨
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不足,水土流失治理经费严重短缺。
3 各类生产建设活动大量增加,人为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遏制,少数开发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意识淡薄,对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给
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破坏。
4 监督执法难度很大.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过程中,地方保护、行政干预,阻力很大,致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难以正常开展。
四未来水土保持治理防护工作的开展方向
1 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一次重大的战略调整。
比如说,对于鄂西山区的重点治理区实施综合治理。
在鄂西北汉江上中游地区、桐柏山区,鄂西南武陵山区、三峡库区、清江流域,鄂东北大别山区和鄂东南幕阜山区等7 个水土流失重点区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 万km2,实施生态修面积700 km2,使重点治理区治理程度达到50% 以上; 大于25°坡耕地基本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初步进入良性循环。
2 注重经济效益,始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提高农民收入上;
3 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实行国家投资、集体投资和个人投入相结合,内资和外资相结合,有偿资金和无偿资金相结合;
4 加强与计划、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工作,特别是省、地、县要尽快建立起相应的水保监测机构,科学地制订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并经当地政府批准后,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统一实施的依据。
比如说,规范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法配套法规制度,强化对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到80%以上,其中大中型项目申报率达90% 以上,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达到80% 以上。
实现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的转变,使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5 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和国策意识。
五建议
湖北水文网复杂,被称为“千湖省”,所以针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繁重,坡耕地整治任务相当艰巨的问题,可以分大小流域进行不同的综合治理。
大流域,有长江中段,汉江中段;小流域有各个区域的河流及湖泊。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大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
1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在川、鄂边境切过巫山,形成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过宜昌后,穿行于江汉平原,过小池口流入江西、安徽2省。
长沙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流失物质粗,输移比小,上中游堆积量大,滑坡,泥石流危害严重。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分布深受植被、岩性、地形、土壤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因此,流失区多呈零散块状分布,其中尤以花岗岩、紫色
砂页岩、泥质页岩、第四纪红土、石灰岩、砂砾岩区流失最严重。
2 汉江中游区版土面积32072 km2 ,占湖北省幅员的17.3%,区内山地、丘陵、平原分别占31.8%、44.8%、23.4%。
汉江中游区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水力侵蚀(含面蚀和沟蚀),按全国水土流失划分属南方红壤侵蚀区,其次有重力侵蚀、混和侵蚀,并有轻微风蚀(长期干早的沙土地带)。
影响自然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气象、气候因子、地形、地质、植被、土壤等。
其实在大流域的治理中,仍然要因地制宜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集中治理。
坡沟兼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就地消化坡面上的流失泥沙;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集中治理。
资环11-1班
陈英鹏201132020128
参考文献
[1]对湖北省水土保持工作的回顾与展望王沫( 湖北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湖北武汉430071)
[2]关于湖北省水土流失治理的问题与对策李传刚,余建华(湖北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湖北武汉430071)
[3]湖北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与实验雏议黄闰泉涂光(湖北省林学会,邮编:430075)张伟(潮北省林业厅)陈泉(丹江口市汉江集团绿化处)
[4]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史德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5]湖北省汉江中游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概要黄清涛王光义王英郭汉平(襄樊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襄樊41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