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学科组高二政史地(地理)主备人毕钰执教人毕钰
课时第 23 课时课型复习时间2012年课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2、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说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设想重点: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难点: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教法学法指导: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哪些?(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例如,陕西省的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本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仅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

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设问引发思考】: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治理水土流失?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主要的危害)
【思考】1、水土流失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带走了水分和养分(腐殖质、氮、磷、钾),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耕地支离破碎,最后只得废耕,还会造成滑坡等自然灾害;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土壤蓄水抗旱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加剧。

【思考】2.泥沙带到了哪里?对那里的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淤积江河湖库,(在下游形成地上河);
加剧洪涝灾情;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小结】:
1、水土流失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水土流失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水土流失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水土流失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的利用。

(引导学生看图2-1-9)
过渡: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带来如此大的危害,那应该如何治理呢?请同学们试着说说可采取哪些办法来治理呢?
生:举例
黄土高原地区采取了很多的办法来治理水土流失,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P38-39图片让学生感知黄土高原的变化。

【提问】黄土高原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治理呢?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为原因是主要的因素,因此治理水土流失,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对黄土高原人为的破坏。

我们可针对这些人为原因来对症下药进行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是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

1、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取的生物措施主要是恢复植被,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生物措施主要包括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等。

2、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取的工程措施有在沟谷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

修建水平梯田可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修建水库、打坝淤地一方面可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另一方面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可发展农业生产。

过渡: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措施是进行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措施。

3、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什么是小流域。


1、概念: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干沟、平坦谷地)或河沟(支流)的沟道流域,它在黄土高原上多达百万条以上,遍及整个地区。

是黄土高原泥沙产生和输水输沙的源头。

2、为什么从小流域入手?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过程,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内完成。


3、小流域治理有哪些优势?
(便于合理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以有统一管理,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
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 4、小流域治理时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下面我们以韭元沟的综合治理为例来学习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①保塬: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营造护田林网,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

②护坡: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封坡育林育草,达到拦截坡面径流的作用。

③固沟: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既能固定沟床,又可拦截坡面和上游的大量泥沙,从而稳定坡脚。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之一。

要注意工程、生物、农业技术三结合,做到效益互补。

【本课小结】:如何研究一个区域的问题?通过本节课案例的学习,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课堂反馈】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有:( ) A .新疆地区 B .青藏地区 C .长江中下游地区 D .南方丘陵地区
黄土特征 降水特点 地质构造 植被
开垦陡坡、毁坏林木、 过度放牧和采樵、滥用土地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山区:侵蚀和淤积 生态恶化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生物措施:种树种草
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梯田、打坝淤地等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危害:平原、山区、干旱区、多雨区、农业生产、其它生产
治理措施
原因
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地势低平 B.地势坦荡
C.千沟万壑 D.波状起伏
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
A.农业历史悠久,耕地垦殖殆尽 B.人口快速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C.耕作技术、耕作方法落后 D.垦荒种地,破坏植被
5.根据这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其农业发展方向是( )
A.以林为主、以农为辅
B.以牧为主、以农为辅
C.退耕还林还牧,走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
D.陡坡退耕还林,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
【板书设计】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2课时)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主要措施——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
2、治理经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

3、具体举措——植树造林和种草,修建梯田,淤地坝,引洪淤灌。

作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如何治理呢?



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