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作为一名经历过数学教学改革的初中数学教师,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
基本原则。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创新兴趣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使所有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变抽
象为直观。
这是每个教师所应倡导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更是学生数学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所必需的学习情境,也是创新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前提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创新教育不等于脱离教材的活动,
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不等同于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进入另一个极端。
所谓创新是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
教师的创新意识,要改变以纯粹的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而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
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初中学生正处于对新知识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阶段,总想弄清楚要学的是什么东西。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也是求知欲的基础。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在教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寻找诱发10多岁孩子们兴趣点的突破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唤起学生探索问题、解答问题的乐趣。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2、鼓励疑问,激励发展
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我在讲授新课时总让学生在课下预习,将不懂得地记下来。
上课前先让同学们说说有哪些疑问,把握学生的思维难点和歧见,老师上课也有重点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上课过程中也鼓励学生提问,鼓励生生间讨论,最后老师总结,不同学生的疑点总合起来就会把问题看得全面透彻,让学生主动解
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避免以前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害怕、学习被动的行为,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关键
1、根据学生特点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
来维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
利用10多岁学生们的好奇心强,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
兴趣源于思考,而思考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因兴趣而学,因乐趣思考,因好奇提出质疑,自觉
地去解决、去创新,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
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
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
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3、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初中时代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张扬的阶段,个性发展、好胜心强是典型,合理的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多鼓励少批评,多讲解少训斥,多引导少遏制,不要让学生出现抵触心理,作为初中数学老师要多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有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
要的。
总之,初中数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时,按照以上要求,
精心备课,合理、有效、充分地安排课堂45分钟。
只有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要求的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到实处,才能完成一名教师的神圣使命,才能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