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

煤矿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

瓮安县洗马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及年度防治水工作打算编写:韦正雄2014年3月7日洗马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打算审批表编制人: 韦正雄编制日期:2014年3月前言依照当前我省煤矿事故分析,矿井水害成为继瓦斯事故后阻碍煤矿安全生产的另一重要灾难,水害事故在我县域内更是首当其冲。

为充分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政策规范要求,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在日常安全治理工作当中,务必结合我矿水文地质情况,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地面与井下、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防、堵、疏、排、截”等措施,开展对矿井的防治水工作。

为确保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现编制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及2013年度防治水工作打算如下,请煤矿各职能部门对比整体规划及年度打算要求,严格执行、加强落实,从全然上有效遏制煤矿水害事故。

目录瓮安县洗马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第一章矿井概况 (4)第一节井田概况 (4)第二节水文地质特征 (5)第二章矿井防治水工作现状 (10)第一节矿井生产现状 (10)第二节井下排水设施 (10)第三节矿井近期水害治理情况 (11)第三章矿井防治水工作规划 (17)第一节矿井防治水工作目标 (17)第二节矿井防治水工作规划的确定 (18)第三节防治水安全措施 (20)第四章防治水规划执行方法 (24)第一节规划执行打算 (24)第二节规划实施效果 (25)2014年度防治水工作打算第一节编制依据 (27)第二节采掘工程打算 (27)第三节采掘打算工程水文地质预测 (28)第四节区域水文地质 (30)第五节矿井年度防治水工作实施打算 (31)第六节年度防治水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 (35)瓮安县洗马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瓮安县洗马煤矿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矿井位于贵州省瓮安县永和镇洗马塘村,距瓮安县城直距约8.1km,距永和镇约3.6km,有简易公路与X932线连接,交通方便。

二、地形地貌地处贵州高原第二梯级地带,属黔中北部溶丘洼地高原区,地形切割中等,地势总体呈现西高东低。

区域内海拔最高1358.3m,最低1084m,最大相对高差274.3m,一般50-100m。

三、矿井境地依照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1月颁发的瓮安县洗马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2011120122665),洗马煤矿具体范围由11个拐点座标圈定。

矿区面积3.3993m2,可采资源储量116.4万吨,开采深度由1275m至550m。

四、气象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6℃,最高年14.5℃,最低年12.8℃。

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3.1℃,极端最高气温34.3℃;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 2.9℃,极端最低气温-9.2℃。

年平均降水量1148.2mm,雨季多集中在4-9月份。

五、地表水系地表水系较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白水河从该区的矿区的东部通过,流量2.976m3/S。

其余地表水大多为季节性的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水量较小,旱季时干涸。

六、冲击地压依照周边矿井和本矿井原生产过程中相关资料,矿井无冲击地压动力现象。

七、地温本区地温正常。

第二节水文地质特征依照《瓮安县洗马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本矿水文地质特征如下: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洗马煤矿地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乌江南岸一级支流清水江次级支流白水河上游。

位于黔中高原,区内地形以低中山为主,西高东低,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分布普遍。

区域内海拔最高1315.10m,最低1081m,最大相对高差234m,一般50-100m。

区域内岩层要紧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碳酸盐岩要紧包括茅口组灰岩、长兴组灰岩及大冶组灰岩,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大泉等较发育,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大泉、岩溶泉群(S3:17.56L/S)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河谷中。

碎屑岩分布面积较小,要紧包括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一段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一段砂泥岩,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地段,含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操纵,富水性总体较弱,要紧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阻碍,一般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

区域内岩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均以大气降水作为要紧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据瓮安气象资料区域内累计年平均降水量1148.2mm,最多年1369.7 mm,最青年714.8 mm;区域内春季平均降水量为346.2 mm,夏季平均降水量为474.5 mm,秋季平均降水量为250.4 mm,冬季平均降水量为77.1 mm,降水量最多月是6月,降水量为201.9 mm,最少月是1月,降水量为23.6 mm。

区域内吴家坪组煤层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之间一般具有较好的隔水层,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弱,对煤层开采阻碍较小,只是当导水断层或其它导水通道沟通上覆含水层与煤层水力联系时,上覆含水层才会成为矿井的充水水源,从而威胁到煤层的开采。

煤层下伏茅口组强灰岩含水层与煤层之间隔水层较厚,其地下水对深部煤层的开采威胁不大。

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洗马煤矿位于洗马向斜西翼,矿区东缘为白水河上游,河流自南向北在矿区北端转折向东流出矿区,在该区的流量 2.976 m3/s,矿区内煤层大部分(最低采矿标高为+500m)埋藏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下(+1081m);矿区岩溶发育,见洼地、漏斗、溶洞、溶沟、石芽、残丘等。

该区地下水补给来源要紧是大气降水,降水通过岩石裂隙、岩溶漏斗、落水洞等途径补给地下水,在岩溶溶孔、溶隙和溶洞等岩溶管道中径流,在低洼处以泉、地下暗河及从溶洞出口汇出等形式排泄。

本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矿化度24-436毫克/升,受煤粉污染的矿井水属SO4.Ca型水。

矿化度中等,PH值中偏酸性。

地质测量的同时,对该区泉、生产窑及岩溶等水文地质现象,相应地进行了调查与测量,面积8.5km2,水文调查点19个,其中:调查泉点11个、河流点2个、溶洞2个、老窑4个。

矿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为茅口组(P2m)、吴家坪组(P3w)、长兴组(P3c)、大冶组(T1d)。

(1)茅口组(P2m):灰至浅灰色厚层至块状泥晶至粉晶灰岩,岩溶化作用强烈,地下水均一性较差,排泄集中,属岩溶溶洞水,富水性较强。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

(2)吴家坪组第一段(P3w1):为含煤地层,岩性为粘土岩,间夹页岩及煤。

厚约25m,为隔水层。

(3)吴家坪组第二、三段及长兴组(P3w2+3+c):岩性为灰岩及燧石灰岩,岩溶化作用强烈,调查泉点8个。

泉流量0.152-5.25L/S,地下径流模数2.459L/S.Km2,属岩溶溶洞水及岩溶裂隙水,富水性中等偏强。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

(4)大冶组第一段(T1d1):分布于矿区东部,岩性为页岩,属隔水层。

(5)大冶组第二.三段(T1d2+3):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

调查泉点2个,泉流量0.14-17.56L/S,地下径流模数22.059L/S.Km2。

属岩溶溶洞水,富水性强。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

(6)第四系(Q):残留于山谷、溪沟、洼地及山间斜坡一带。

碎屑岩的残积、坡积及冲积物厚度一般小于10m,仅含微弱孔隙潜水。

调查中未发觉泉点,总体上该层为一弱含水层。

三、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矿区构造中等,没有沟通地表水体或强富含水层的导水断层存在,当井巷穿越地下浅部发育的小断层时,由于周围岩层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井巷可能发生渗水、淋水和涌水现象。

四、小煤矿、老窑水文地质特征矿区调查老窑4个,老窑开采历史较长,以斜井为主,见煤后沿煤层掘进,开采斜长一般60-300m,由于井口垮塌、排水困难、通风困难等缘故而停采。

老窑经天长日久内部积存着一定的矿坑水。

五、水文地质类型本矿区大部分煤层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直接充水水源要紧为长兴组岩溶裂隙水、吴家坪组裂隙水、茅口组强岩溶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及河流水,故本矿区属于以岩溶裂隙水、岩溶水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水文地质类型属二类三型。

六、充水因素分析1、充水水源(1)地表水白水河沿途同意泉水及煤窑水补给,雨季还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白水河位于大冶组第二、三段(T1d2+3)地层露头地带,属岩溶溶洞水,富水性强,易与下伏吴家坪组第二、三段及长兴组(P3w2+3+c)所形成的岩溶溶孔、溶隙和溶洞等岩溶管道贯穿,在以后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水可能沿溶洞、溶隙、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这种水源涌水时有如下规律:①矿井涌水的程度与地区降水量的大小、降水性质、强度和连续时刻有相应关系,降水量大和长时刻降水对渗入有利,因此矿井的涌水量也大。

②矿井的涌水量随气候呈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涌水量出现高峰的时刻则往往比雨季滞后。

③大气降水的渗入量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即同一矿井不同的开采深度,阻碍程度差不专门大。

矿区东缘有白水河自南向北流过矿区,流量 2.976 m3/S,矿区中部有一条溪沟(三羊溪)自西向东流过矿区汇入白水河,流量17.42L/s。

(2)第四系孔隙水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阻碍小。

(3)吴家坪组弱裂隙含水层该组要紧为碎屑岩,富水性总体微弱,在构造断裂及应力破坏阻碍的地段,含水量相对会较大,煤矿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大,该组为煤矿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4)老窑采空区积水老窑内存在着一定的积水,是浅部矿井开采的重要充水因素,在开采浅部煤层时,采空区积水易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这种积水通过废旧巷道或煤岩层裂隙渗入,成为矿井的涌水水源,它有如下特点:①在短时刻能够有大量的水涌入矿井,来势猛,具有专门大的破坏性。

②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根离子,具有腐蚀性,容易损坏井下设备。

③当其与其它水源无联系时,则易于疏干,若与其它水源有联系时,则可造成量大而稳定的涌水,危害程度大。

(5)茅口组岩溶水该组要紧为厚层—块状泥晶至粉晶灰岩,岩溶化作用强烈,易形成溶洞,大气降水可通过地表洼地的富集,经岩溶溶洞、溶隙、落水洞、采矿裂隙等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2、充水通道(1)岩石天然节理裂隙矿区内的吴家坪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专门发育,而深部则发育构造节理、裂隙,尤其是内部菱铁质细砂岩等脆性岩石更为发育,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