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烦恼人生》看池莉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内容提要:作为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示了现实生活的本质,展示了在现实社会中人的挣扎和奋斗。
其代表作《烦恼人生》以“零度感情”叙说生活的厚重和烦恼,为我们勾勒了现代人的生存状况与内心世界,唤起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作品也同时表现了池莉作为一位女性所特有的对生活的敏感体验,也表明了池莉本人对于生活对于爱情的态度。
关键词《烦恼人生》新写实爱情观人生态度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以一篇《烦恼人生》而引起世人注目。
这篇小说奠定池莉在文坛的地位,让她成为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同时这篇小说也让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关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
自从池莉的《烦恼人生》发表,人们似乎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生活存在这么多的烦恼,他们像灰尘一样充满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挥之不去,一直积蓄在心底,生老病死,生生不息。
正因为池莉的《烦恼人生》引发了人们潜伏在内心深处的人生体验,所以作品一发表就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也为池莉迎来盛名。
《烦恼人生》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小说月报》第三届百花奖,也是池莉唯一一篇收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的小说。
《烦恼人生》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池莉在《烦恼人生》中以“零度感情”冷静的叙述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还原了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
本文试图通过简析《烦恼人生》从而简单的透视池莉,透析池莉的人生态度和爱情观。
一池莉最初的小说讲述的是她的知青生活。
在描述知青生活的一系列作品中,池莉描写了爱情、友谊、理想和忧伤,用童年的温馨的梦想去审视人们的现实生活,表现这些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应该说这时候的池莉,她所写的小说,她所表现的生活,还在是一种理念上的生活还在是个尚未真正触摸到生活本质的孤独者,这种孤独是因为没有真正与生活相联系而产生的孤独。
所以池莉表现的生活,是种理想化的生活,池莉用诗意的心灵和美丽的语言来歌唱这种生活。
这时期的池莉,她的写作还在受主流写作规范的束缚,还在受经典的女性写作规范性和女性写作的文化现实的制约,所以这时期的作品,虽然也为她在文坛上立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并不能真正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共鸣,因为“它们是如此的忧美脆弱,以致它们面对现实的时候几乎充满了白日梦般的耻感”。
(戴锦华《池莉:烦恼人生的神圣》)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深入人心,这种理想化的叙事方式开始遭到新的文化尝试的冲击,实用主义和消费主义开始呼唤一种新的文学表现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池莉也开始了她写作风格的转型。
她以女性特有的对生活的敏感体验,率先嗅到了这种时代变革下新的文化气息。
她的生活以及她周边人们的生活告诉她:一个平民百姓的生活远远比她以往作品中表现的生活要困难的多,尤其是在物质文化充溢人们内心的八十年代后期,所以她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开始作品风格的转型写作。
就像池莉本人说的:“我的写作仅表达我个人的对生活的准确感知……”池莉曾经在一位灵仙那目睹了许多人的经历,在这些经历中,池莉看到了生命的挣扎和奋斗,而这种挣扎和奋斗充满着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引起了池莉的共鸣和感动,这种感动让她拿起笔来抒写平凡人的生活,用笔为普通人立传,她用笔表现人们生活的烦恼和无奈,表现他们生活的艰难和悲壮。
正是这些人面对物质生活所表现的挣扎和无奈让池莉明白:“只有生活是冷面无情的,它并没有因为我把它编成什么样子它就真的是那种样子……生活把什么没有展示出来?爱情,忠诚、欺诈、陷害,天灾人祸,大悲大喜,柴米油盐,家长里短。
我终于渐悟,我们的生活不是文学名著里的那些生活,我开始努力用我新的眼睛,把贴在新生活的标签,逐一剥离。
”①撕去贴在新生活上的标签,池莉呈现给读者的便是《烦人生》。
它作为“新写实”小说产生的标志而现于文学界和评论界。
在《烦恼人生》中,印家厚作为一个被世俗生活所左右的男人,向我们显现了他在生命过程中的一种挣扎和奋斗。
面对生活本身,他表现出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社会生活的物质化像前进的车轮,载着印家厚驶入滚滚的世俗生活大流中。
他不能停下脚步,不能选择,更不能退缩,因为这种种不能的无奈才让他产生了烦恼。
二就像池莉所说,生活把什么都展现了出来,爱情、忠诚、大悲大喜、柴米油盐、家常里短。
一切关于生活的理想主义都会在现实面前显原形。
在《烦恼人生》中,主人公印家厚作为现代化钢板厂的现代化操作工,经过了日本专家的严格培训,他对工作充满自豪感,他的精神状态极好。
但是低层次的现状—物质和精神的,在一天之内不断袭击他,使他成为生活的被动者;半夜孩子跌下床的内疚,晨起洗漱解手排队的无奈,带儿子挤月票的拥挤争吵,评奖金只得了个三等奖的恼怒,对徒弟雅丽的一往情深表白的恍惚,对幼儿园教师肖晓芬一瞬间的迷乱,食堂吃饭吃到青虫的愤懑,为父亲祝寿准备礼物的奔波,住房的拥挤,经济的拮据……这一系列最大限度地体现印家厚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烦恼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
在这篇小说中,池莉抛开了个人的对生活的粉饰,冷静的不带感情的一一用“相机”拍下生活的本来面目,再把它们展现给观众。
在这一过程中,池莉通过印家厚一天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像一艘幽暗的轮船载满了昏昏欲睡的乘客,慢慢悠悠地逆着我们的理想而行,我们不能下船因为四面都是滔滔江水。
站在生活的轮渡上,我们心中充满不可知的迷茫;但它是向前行驶的,所以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这种迷茫和希望交织的矛盾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烦恼。
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的生活,它改变着我们。
在生活面前,我们是积极的被动者,所以对于生活我们只有去承受。
在《烦恼人生》中,印家厚们面对生存的实际现状产生了一系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压力,面对这种压力,人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再具有自我选择性,更多的是一种被选择,在生活的逼迫下,人自觉的调整自己,无条件地接受世俗经验,在面临生活选择时,往往身不由己的服从了社会选择。
印家厚作为一个接受过先进培训的高级操作工,他有理想、有美好的幻想,甚至有那一瞬间的迷乱,但这些在现实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因为这些最终只能是一个“梦”、“梦”虽然是美的诱人的,但却是虚幻的,无根基的,易碎的。
所以印家厚“他几乎从来没有想过是否该为少年的梦感叹。
他只是十分明智地知道自己是个普通的男人,靠劳动拿工资生活。
哪有功夫去想入非非呢?日子总是那么快,一星期一星期地闪过去。
”印家厚的这种思想,表明了他对这种烦恼人生的一种认可,实际上也表明了池莉对于这种日常生活的认可,这种认可,让池莉不再感到孤独。
但生活并没有因为这种“烦”而停止,所以印家厚们还得继续这样的生活,既然要继续,那就要想办法去解决生活中的这些烦心事。
印家厚对于生活采取一种无奈的忍让,他能做到苦中求乐,所以面对妻子因为无房而对他冷嘲热讽时,他只能忍让,当公交车上为护儿子遭到姑娘的误解时,他只能忍让,当预定的一等奖变成三等奖时,他只能忍让……这些忍让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活着。
无数个印家厚们对生活的忍让,都只是为了当前的生存与发展,对于他们来讲,活着本身也是不容易的。
因为生活虽然波平浪静的,但在这种平静之下却有着一股暗流,有时暗流忽然涌现,就会让我们措手不及而生烦恼,但暗流的涌现又会把我们向前推进一大步而生希望。
在这希望与烦恼相生相成的过程中,我们得于体验人生的滋味。
但这一切都以我们要能战胜这股暗流为基础,也就是说我们要体验人生百态,要以存在为基础。
池莉的小说宣扬的就是这种存在哲学。
只要有能力,有勇气在这个艰难的世界存在下去,就是强者——理想的生活、美好的情感,高雅的情趣,一切都以存在作为基础。
这一点,在池莉的小说题目上就能得到体现。
《不谈爱情》——生活中只要有一个平稳的婚姻就好;《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将生活中的目的降到最低层,只要活着;《你以为你是谁》——在强大的社会群体面前,个人的理想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活秀》——人生的理想仅仅是这么坐着“从容不迫地抽她的香烟,心理静静地卖鸭颈”。
生活需要的首先是一种承受的勇气和坚韧的精神。
池莉就这样用她平静的笔调向我们叙述着普通人的生活,展示着生活的本质。
三在《烦恼人生》中,印家厚对婚姻的态度也可表现池莉对于爱情的诠释。
在池莉以前的作品中,爱情是温婉的,它闪耀着诗意的柔美的光环。
爱情对于个人有至高无上的意义,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到来,爱情的神话被现实生活瓦解了。
在现实生活中,爱情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也不再是狭义的两情相悦。
而作为爱情的衍生物-婚姻,也不再是卿卿我我,不再单单是精神上微妙的沟通,更多的是物质上的相互慰藉。
婚姻或者爱情在池莉这里,不再是以感情作为存在的基石,更多的也许是因为生活而存在,它是一种现实社会的衍生物,是现实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础。
池莉在转型后所写的爱情,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撕裂,也是对以往理想主义的撕裂。
在《烦恼人生》中,爱情不再是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志同道合,爱情变成了维持生存的一种必需的条件。
“印家厚摔掉挎包,踢掉鞋子倒在床上。
老婆递过一杯温开水,往他脸上扔了一条毛巾。
他深深吸吮着毛巾上太阳的气息和香皂的气息,久久不动。
这难道不是最幸福的时刻?他的家!他的老婆!尽管是憔悴,爱和他扯皮的老婆!此刻,花前月下的爱情,精神上微妙的沟通等都远远地离开了这个饥饿困顿的人。
”在池莉转型以后的作品中,她否定了80年代女性叙事中对婚姻之于个人意义的放大,将它还原为社会秩序的一环,自《烦恼人生》起,池莉的作品系列,就开始了对这一观点的诠释,在池莉这里婚姻要依附现实生活才能存在,它不再单纯的以爱情作为存在的基础。
在她笔下,爱情是一种物质性的感情,而不是精神性的。
精神性的爱情对于像印家厚这样的被物质生活所烦的男人们来说,它只是婚姻生活的一种调味剂,虽然它可以为我们平淡乏味的婚姻生活增添一点别样的味道,但它毕竟不是主食,不能让我们饱腹。
如果我们的婚姻生活能有精神慰藉这样一道花边点缀,那将是完美的结合,如果没有这道花边,我们固然有遗憾,但我们也没有勇气舍弃主布来选择花边,因为它不能让我们御寒。
而吃饱和穿暖是我们得于生存的首要前提。
所以在《烦恼人生》中,印家厚面对雅丽的深情的表白,甚至也有那么一瞬间的闪念。
“有个情妇不是挺好的——这是男人们私下的话。
他定睛注视着雅丽……”,但最终这一丝的闪念也被现实生活无情的淹没了,因为对于印家厚这些为了生存而努力活着的人来说,这份烦恼人生,这份不尽人意的婚姻不仅是他们别无选择的现实,而且是他一个普通人的全部拥有与财富。
所以“印家厚头也不回,大步流星汇入了滚滚的人流之中。
他背后不长眼睛,但却知道,那排破旧老朽的平房窗户前,有个烫了鸡窝式头发的女人,她披了件衣服,没穿袜子,趿着鞋,憔悴的脸上雾一般灰暗,她在目送他们父子。
这就是他的老婆。
你遗憾老婆为什么不鲜亮一点吗?然而这世界上就只有她一个在这送你和等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