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案例
⑵本课题国研究现状
在我国古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代理学家程颐曾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明代文学家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清人渔也说过:“开卷之初,当认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些理念都说明一个道理:当学生不乐意学习时,则应当先去检查自己的教育是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一开始有没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采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2003~2012年为时间界限,以“初中数学导入+趣”为主题进行一次检索,共检索到635篇文章,再以数学类期刊的刊名进行二次检索,《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刊)》有13篇、《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有2篇、《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有39篇、《中小学数学(初中版)》有34篇、《中学数学(初中版)》有33篇、《初中数学教与学》有29篇。但是,对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激趣”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还没有检索到。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结合所教容,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一种活动方式。
2.激趣
“激”是激发、激励;“趣”是兴趣、趣味,“激趣”在本课题中是指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导入阶段),通过新颖、巧妙、有趣的教学设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好数学。
如果起始课导而有趣、入能得法,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怎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数学学科的学习,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国针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课堂导入教学已有一些研究。师大学余文森教授从1986年开始连续深入中小学第一线,在其《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对如何提升课堂导入的趣味性进行了综合研究,他认为“孩子完全凭兴趣和感觉学习,是一种趣味学习。有趣则学,无趣就难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因此他指出教学中首先要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只有在此环境中才最容易发挥自己的潜能。2004年青浦区开展“探究数学规律,享受数学乐趣”的教研活动,其教育经验是:激励兴趣、引发趣味,使学生自己学、乐于学,事实证明,他们在激趣教学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可取的。
虽然国学者已有一部分趣味性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提出了一些激趣教学策略,但不少研究仍带有片面性,且多半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对数学课堂导入的激趣性研究策略还不够深入,对这方面的问题思考较少,在操作中还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
2.研究的价值
在理论层面上,从有效教学的视角对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激趣”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深化课堂导入艺术,丰富教学涵,增强情感对认知的驱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激趣教学策略方面的不足,同时也进一步拓展和细化了数学教学论的研究领域。
东台市校本微型课题案例
东台市新街镇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微型课题立项报告
类别: 初中数学 报告日期2013年7月15日
课题名称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激趣教学策略的研究
主持人
军
性别
男
年龄
38
职称
中高
所教班科
初三数学
电 话
电子信箱
Lijinmei263sina.
课题组成员
顾红军、周宏伟
(一)课题的提出(拟解决什么问题)
3.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学习互动而付诸实施,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等。
4.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激趣教学策略的研究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比较普遍存在着教师导入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缺乏信心等问题。本课题以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主体教育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秉持新课程理念,着力转变课堂导入方式,以有效的“激趣”, 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探索建立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激趣”教学的多元有效策略,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兴趣的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美出现了教育改革运动,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加涅于1962年也提出关于“激趣”方面的教学主:学生在学习起始及其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进行,导致更多学习的反省和分析思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容。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显然,当时研究者普遍认为:只有在自我兴趣的因素下,个体才会不断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或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其原因是他们获得了调节自己部的情感因素,形成了积极的主动认知。
(三)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⑴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公园前384—公元前322)认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由此可见一节课的导入是多么的重要,18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康德也提出“趣味在于把自己的快感和不快感传达给别人,并含有通过这种传达与别人一道体验愉快和感受喜悦的能力。”严格意义上来说,康德的观念非常接近激趣的实质,他从美学的角度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觉做了进一步的注解,进一步说明了“体验”与“感受”的容。只有我们所感受或体验到的事物让我们喜悦与愉快,该事物对我们而言才有趣味。
进入初中以后,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加深,部分学生开始产生畏难心理,逐渐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最终导致数学学习的失败。要改变这一现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爱好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是后续学习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课题提出:抓好每节课的开始,结合所学容,注重“趣导”,倡导“教必有趣,以趣促学”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