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高考小说阅读课件(1)

【精】高考小说阅读课件(1)


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概括主旨。
(贾平凹)
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探究创
作意图
考情分析
全国卷近几年在小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 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但2017年略有调整(一道单选、两道主观 命题 题,约14分)。 分析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3.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 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小说中的“我”
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 不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 作用。
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 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 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2)问题的切 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 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题。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文本特点
小说阅读难点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的人生; 专注于故事,忽略了鉴赏; 没有熟练掌握鉴赏的角度; 艰深的主题意蕴难以把握;
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
四个“抓手”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 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故事情节
环境 主题
这个人交代出当时的某种社会环境和背景。
这个人或直接或间接体现某种主题。 这个人身上寄寓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次要人物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 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 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认真审题
(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 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 字分析。
(2)是性格还是形象。 “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 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 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 位、职业等因素。主人公是一个(性格) 的(身份)
目录
1
2
3
4
01
PART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外貌、性格、品质、身份 7种典型人物形象积累 塑造人物的手法 次要/主要人物的作用,小说中的“我” 物象的作用
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把握小说中的人首先要完成 的就是牢牢抓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①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
①从人物言行心理去分析;②从人物事件情节去分析;③从环境社 会去分析;④从他人或作者的评价去分析
答题模式:性格特点+事例分析
①概括人物性格特征;②概括人物的外在特征;③概括人物的主要 事迹
答题模式:xx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事例(在前或在后)
①对主要人物起烘托作用;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奠定感 情基调;④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寄寓作者情感⑤线索
、跃然纸上
人物,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 突出
、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 特点,
发展
展现
人物
性格
品质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作用
高考真题
(2016·全国丙卷)“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6·全国甲卷)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 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5·浙江高考)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 用意?
主要人物
情节
这个人可能是全文的线索(穿针引线)或者是整个事件的见证 者(增加真实感)。 这个人的某种行为推动某一情节发展或者带来什么样的结局。 这个人的出现可能使情节出现波澜,避免平铺直叙。
“小若懂事,不像毛毛。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 《爸爸去哪儿》……”
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娘 的。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老葛看了一眼,没接。 “谁的电话?小若吗?接吧!”主任说。老葛摇晃着接电话: “喂,喂,你 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谁的电话 呢?”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讨债的,别接!” 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 一句:“喂,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
因一个错误的电话而产生的 ①分析小说开头的作用、理解语句 《战争》 爱情被战争摧毁的故事,放 含义、探究情节和主题; (迈尔尼) 映了战争给个人带来的悲剧, ②赏析作品的情节;
表现了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 ③鉴赏作品的形象 ④探究作品的题目
一个意外伤人事件后的伦理、 ①分析情节的作用,次要人物形象,
《玻璃》 法制的冲突
主题意蕴
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
四个“抓手”
四个“抓手”
阅读要领
1.阅读文章时边阅读边圈点勾画重要信息(人物、线索)、关键语句。 2.阅读后先明确三点:①明确写作对象及其特点或主要事件、人物;②理清文章情节 /脉络;③明确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 3.审题要细致深入,既要关注问题,也要关注分值。 4.树立文本意识,答案要从文章中来。 5.答案组织要点面结合。 6.答题思路要清晰,用语要准确,不写错别字,能分点作答的尽量分点,标出① ② ③。
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
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④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形象怎么考
类型
解题策略
人物性格概括 人物形象概括 人物形象作用 物象的作用
渴望救援的故事,折射出灾难 ②分析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
面前生命力的伟大。
③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选文
主旨概要
考点
2016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锄》 (李锐)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农耕文 明渐失的社会现状及人们对 土地的眷恋。
①分析小说开头的作用、人物形象, 探究情节和主题; ②赏析标题的寓意 ③分析作品的结构 ④探究作品的形象和主题
生命不因体型巨大而伟大,不 ①理解小说内容。
全国Ⅲ卷 《微纪元》 因身材渺小而卑微。
②分析小说人物心理
(刘慈欣)
③分析文本特征(“科学”与“幻
想”)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选文
《天嚣》 2017 全国Ⅰ卷
主旨概要
考点
某基地科研项目试验队深入 ①分析小说开头的作用、人物形象,
戈壁滩旷野遭遇风沙侵袭后 探究情节和主题;
注意事项
高考示例
( 2016年高考山东卷 ) 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4分) 吴秋明是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的单身心理学女博士的形象。
(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 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 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选文
主旨概要
考点
《赵一曼 全国Ⅰ卷 女士》
(阿成)
《有声电
全国Ⅱ卷 影》
2018
(老舍)
表现了抗日联军女英雄赵一 ①理解小说内容、主旨
曼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热 ②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爱祖国精神。
③分析小说叙述方式的作用
①理解小说人物形象、主旨、标题 作用; ②分析小说具体内容; ③举例说明小说语言的幽默性
《小步舞》 (莫泊桑)
对为增快日益工业化城市进 度而放弃原有的人们于社会 生活中的精神家园的无奈
①理解小说内容、人物形象、主 题; ②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③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不忘初心,承担使命,为人 ①理解小说主题意蕴
《到梨花屯去》 民负责。
②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何士光)
③分析小说开头结尾情节的作用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旨;②反复出现,全文线索,是结构 更加严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④推动情节发展;⑤ 寄托作者某种情感
人物形象 概括
高考真题
1.2018年全国一卷: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 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2017江苏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6分) 3.2017山东卷:请简要概况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4分) 4.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5.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2016年高考山东卷: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4分) 7.2015年高考安徽卷: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