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学课程质量管理方案

研学课程质量管理方案

XXXX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原则与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原则
1.开放性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展示的多样性和评价的灵活性。

2.整合性原则:以研学旅行资源及教学内容、方法和师资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会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时效性,实现课程的生成性。

3.体验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突出体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体验教学。

4.生活性原则:着眼于生活实际的观察视角,把学生从最简单熟悉的生活层面引领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加强教育的生活性,突出生活的教育化程度。

(二)课程内容
1.了解社会状况。

通过研学旅行活动,了解当前社会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交通、卫生、网络、饮食、环境、动植物保护以及人口老龄化、就业压力、就医入学等现实状况。

2.探究学科问题。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语文、英语、政治、历史、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以及学科交叉知识的探究,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3.前沿科技应用。

在研学活动中,学习和研究前沿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领域的应用。

如3D打印、AR/VR、无人机、无人驾驶等。

三、课程实施
(1)课程开发要立足教育性。

要使研学旅行做到立意高远、目标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就必须把教育性原则放在首位,寻找适切的研学主题和课程教育目标,深度促进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

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既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又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在课程目标的制订上,要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活动中的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和核心素养的目标等等,都应该是落实课标的核心要点。

(2)研学旅行课程突出实践性
正是我国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创新。

研学旅行的课
程应当超越学校、课堂和教材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因地制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在实践学习中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研学课程开发要加强融合性。

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要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

研学旅行基地功能的拓展、研学旅行线路的设计、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都需要进行创造性地整合。

同时,课程还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进行系统整合,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内容体系。

(4)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要确保安全性。

部分研学课程会在户外进行或者某一些环节要在户外进行,比如无人机飞行表演等,开放性非常强,所以安全性原则是确保活动课程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

针对课程中可能会存在的安全性问题,需要从课程设计、组织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切实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确保活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安全性。

四、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1、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制订授课计划
制订授课计划是执行教学工作的第一步。

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熟悉研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着手,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消除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备课
教师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提高教师备课水平是减轻师生负担、让师生共同感受美好课堂生活的前提保证。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编写课时教案,教案格式规范。

每堂课必须有教案,杜绝不备课就上课或课后补备课现象,教研负责人将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

(三)上课:(重点)
课堂教学是研学旅行的主要阵地,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

教师在上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a.教师要严格按课表正常上课,按时上下课。

上课时间,不会客,不擅自离开课堂,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保证“40分钟”全过程用于组织教学。

b.教师应严格执行课表上课,不得私自调课、代课及弃课,调课、代课必须按规定提前到教研负责人处办理调、代课手续。

突发事件请及时与教研负责人联系,事后补办相关手续。

c.教师上课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全班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课堂结构要合理,时间分配应得当,课内要有25分钟以上的学生
自主实践时间,坚决反对教师占用课堂全部时间(俗称“满堂灌”)。

e.上课时,教师严禁酒后讲课,严禁在教室里吸烟,严禁使用移动通信工具。

f.关心爱护学生,不说有损学生人格的话,不说有损教师形象的话,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事,不剥夺学生的上课时间(不准把学生赶出教室,不准因迟到不让学生进课堂),依法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g.课堂上教师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教态稳重,正常情况下不得坐着讲课。

上课语言文明、规范、使用普通话,富有激情,营造“文明、民主、平等、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

2、教学日常检查
(一)考勤
教研组安排值日人员每天进行考勤,对教师上课迟到、早退、空堂,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课堂纪律检查
教师上课组织教学不力,任学生自由散漫(如打瞌睡、玩手机、讲小话、看其他书籍、迟到、早退等)而不加以制止,或制止无效,检查人员应及时提醒任课教师。

若提醒三次仍然出现类似现象,则记录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三)授课进度和教学日志检查
教师授课进度严格按授课计划进行,若发现授课进度零乱,与授课计划不符,则视情节轻重予以扣分。

确因学生学习原因需对授课进度进行调整,需书面写申请,经教研负责人批准方可执行。

教师上完一次课后,均应认真、全面、详细、实事求是地填写教学日志,若发现不填写教学日志或填写不详细、不真实,则根据教师考核方案中的有关规定予以扣分。

(四)教案检查
教案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负责人每两周全面检查一次,教案要按要求、按授课计划进行制作。

(六)磨课检查
各馆老师每周只少参加一个磨课,按照上课的要求进行无生上课。

附:教案格式与磨课评分表
附件1:教案格式
主题名称
一、课程导入
简单介绍课程。

二、对应学科
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心理学等领域
三、适用学段
小学1-6年级,初中,高中(课程适合哪个年龄段就写哪个年龄段)四、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内容
(一)情境引入(5分钟)
(二)教学过程
1.第一步:(需要的时间)
2.第二部(需要的时间)
3.第三步
(三)教学总结
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四)思考与探究
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五)课外延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