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中国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福建基地政治部老干办熊军民黄永战内容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世界“连接性”的不断增强,中国人的视线越来越被海洋所吸引。
中国正在逐步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陆地国家转型为一个海洋国家,至少已经成为一个海陆并重的新兴大国。
随着中国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深,海洋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也就日益显着。
中国要制定怎样的海洋战略,以及如何制定将是本篇文章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关键词:海权、海洋形势、海洋战略、海洋权益、海洋子战略、海洋观念通信地址: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路34号老干办,邮编:350007 “中国国家海洋战略”之我见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是世界各个名族繁衍生息的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自古至今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
在陆上资源日益匮乏、世界能源消耗上涨、国际政治军事斗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国均围绕海洋展开了激烈争夺。
那么,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处于什么位置?这将是我们制定海洋战略的关键所在。
一、“中国海洋战略”提出背景海洋自古至今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
争夺海洋水域管理权,海洋资源归属权、海峡通道控制权,已经成为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马汉的“得海洋者得天下”理论得到了践行。
遗憾的是,马汉的海权论思想在中国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影响甚微。
中国虽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中国始终不是一个海洋大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海洋战略一直就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其中有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思维方面的原因。
思维不是主动的态势,国家战略又怎能主动呢?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的“两弹一星”是主动战略思维的充分体现。
在海洋问题上,我们处于一个被动挑战的地位。
现在,我国占陆地面积1/3的“海洋国土”安全仍正受到多方面威胁:150余万平方公里争议海域面临被瓜分危险;40多座岛礁目前已被其他国家非法侵占;富饶的海洋资源也遭邻国不断攫取。
在很多国际性海洋问题上很少我们发言权的问题,等等。
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我国社会和国家的需求还没有进入海洋层面。
我们对海洋的需求目前尚处于一种理论的应该状态,而还没有进入一个实际需要阶段。
于是,很多领导和国民对海洋的概念是恍惚的,对海洋意义的认识也是可有可无的。
近年来,中国东海、南海上空风云骤起:日本购买钓鱼岛,日美要协防;菲律宾立法侵占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越南也不落后。
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遭遇严峻挑战,中国在上述海域的正当权益面临被蚕食的危险,海权危机日益凸显。
今日之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有关中国海权、海洋权益、海洋战略等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民族复兴及中国崛起密切相关。
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海洋就必须从一个战略的角度去思考、争取、利用和开发海洋,于是需要制定一个海洋战略作为指导。
中国只有在战略思维的指导下才有可能最终克服、缓解或者摆脱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羁绊。
应该说,中国从海洋中得到的多少将直接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进程。
而中国海洋战略又决定着中国在未来海洋争夺战能得到多少。
综上所述,我国利用海洋时不我待,中国面临的海洋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及时制订国家的海洋战略予以积极应对。
中国和平发展的海洋战略应该是我国和平发展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发展战略、地缘战略。
二、实施我国海洋战略的具体方法途径笔者认为中国海洋战略的总体目标是:构建海洋强国,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海洋战略:海洋战略是中国领导人、政府首脑、国家与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处理海洋事务的策略、方法和艺术。
是在国家海洋政治原则指导下的宏观思维,包括海洋权、海洋权益、海洋开发与保护、海洋防务、海洋科技等问题的国家目标、行动方案,实现上述目标的方案和手段等。
[1]海洋权益:主要根据国家法律和国家参与缔结的国际条约、协定或其他有关国际法,而有关国家享有的,不容侵犯的控制、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家管辖范围内海域的权利和利益及根据国际法和国家参加缔结的国际条约、协定,而国家享有的,不容侵犯的开发利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和海底的权益。
[2] 我认为中国的海洋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战略:(一)、海洋经济发展战略1、海洋经济的现状。
2 0世纪9 0年代以来,我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海洋渔业和盐业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造船业世界第三,商船拥有量世界第五,港口数量及货物吞吐能力、滨海旅游业收入居世界前列,海洋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
但是,我国海洋经济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规划,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较低,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国家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任务。
于是,海洋经济开发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终于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将会使21世纪作为海洋世纪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海洋经济强国。
一般说来,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所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之总和。
我认为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应在秉承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加快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及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行业发展尤其是加快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比例,并践行“中国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中国海岸带开发战略”、“中国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开发战略”、“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战略”、“中国海洋经济安全战略”、“中国海洋国际合作战略”、“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战略”、“海水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战略”等具体战略。
具体来说有以下措施:一是实施科技兴海,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三是发挥沿海自身优势,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四是加大海洋环保投入,保障可持续发展。
五是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海岛的建设和发展。
六是提高海洋防灾能力,完善海洋服务体系。
(二)、海洋政治战略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但不是世界上的强国,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跨越,必然要经历“陆地中国”向“海洋中国”转变。
因此,中国要真正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必须自陆下海,自海出洋。
然而,向外看,海洋政治形势异常严峻。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的蓝色国土所面临的严重威胁的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统一思想,拓展海权在我国,由于陆上的战略压力,长期以来一直以陆权为主,海权的追求只是陆权的附属战略,服务于陆权。
冷战结束以来,我国的周边环境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导致了我国战略形势的相应变化,陆上压力明显减轻,陆上边界纠纷出现了通过政治方式逐步解决的趋势。
与此相反,由于海洋利益的激烈争夺,我国的海上环境却出现了恶化的趋势,海洋权益的维护必须提上日程来。
2、主权立场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主权问题从来就是一个不容讨论的问题。
台湾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和东海问题,都是涉及我国主权的问题,台湾岛及其周围属于中国的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岛屿,既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的前沿基地,又是中国东部地区经济黄金地带的前锋拱卫;南沙群岛是护卫中国在马六甲海峡通行自由权利的最前沿的基地,这些我们都要寸土必争,但是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
我们应在重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近海防御”的同时,以海军为后盾,实行军事威慑,尽可能的加强勘察南部远洋海域的资源点,并予以保护和占领,这要构成中国海洋政治战略的主要内容。
诚然,中国政府的强硬立场或行为势必会引起“中国威胁论”的复发或抬头;但这种对中国的恐惧感也正是震慑南亚诸国的一种天然的工具。
历史告诉我们,政府的政治策略和政治素质是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关键。
(三)、海洋军事战略海洋军事战略的目标在于应对海洋领域的传统军事安全以及形形色色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全球化带来的我国贸易的全球化,也使得我国的海外利益日益扩展,利益边疆不断扩大,因此,我国的海上军事战略也应相应向海外扩展,走向远洋。
中国的历史经验与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我认为中国应采取比较有度的进攻型战略来处理与周边国家的领海争端解决中国的“海权危机”。
尤其是对付日本等国家的无端挑衅行为时,传统的韬光养晦的鸵鸟政策已经不能再作为当前中国的外交和军事战略,中国应变的更加强硬,该出手时就出手。
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后盾,中国海军是防止其他国家肆无忌惮侵蚀中国海上利益的强大威慑力量。
我国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必须:能够确保国土、海岸线及海域的安全,有效的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和安全;能够有效突破岛链的封锁,解除大国军事力量给我国造成的海上威胁;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能够控制战略水道以有效的保护我国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倾全国之力大力向海洋进军!总体上进攻,但同时自我约束,在道义上立于不败,同时避免树敌过多的内敛型进攻型战略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同时要注意加强国际军事合作当前,海洋尤其是远洋日益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发展的生命线,但海洋并不太平,大国的军事竞争再起波澜,国际恐怖主义、国际海盗、贩卖人口等国际犯罪日益猖撅,某些国际海道掌控国控制能力的不足,这些都需要我国加强国际军事合作,积极参与,以维持区域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四)、海洋科技战略海洋科技战略的目标在于寻求海洋发展的科学技术支撑,并协调科技与海洋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必须实行科教兴海战略,提出“海洋科技战略”,意味着要围绕海洋进行战略科技研究,在海洋战略中一定要奉行科技先行战略,并要在战略科学和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鉴于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我认为中国应继续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在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指导下,深化近海研究,参与深海竞争、拓展大洋和极地研究,发展战略性前沿技术,攻克急需的关键技术,不断提高对海洋规律的认识水平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权益和安全。
(五)、海洋教育战略笔者认为中国海洋教育战略用一句最简短的话来概括即国民海洋观念的重塑。
海洋观念的重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正确的海洋国土观(2)树立正确的海洋价值观(3)树立正确的海洋权益观(4)树立海洋养身观念(5)树立正确的海防观(6)树立先进的海洋文化观念(7)树立正确的海洋生态观念(8)形成完备的海洋管理理念(9)掌握较多的海洋法律知识海洋教育有四个战略要点:(1)、根据各地不同的条件和特点,实行不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