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课件第六章领土法

国际法课件第六章领土法


二、划界 划界的程序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划界, 划界的程序通常包括三个方面:⑴划界,⑵勘 制定边界文件。 界,⑶制定边界文件。 双方签订边界条约的步骤为“划界” 双方签订边界条约的步骤为“划界”,这个边界 条约称为“母约” 是划界的基本法律文件。 条约称为“母约”,是划界的基本法律文件。两国 的边界文件由边界条约、边界议定书、地图构成。 的边界文件由边界条约、边界议定书、地图构成。 按照惯例,对于划界过程中不一致的地方, 按照惯例,对于划界过程中不一致的地方,遵照下 列原则解决: 列原则解决: 界桩位置与议定书和附图不符时, ⑴界桩位置与议定书和附图不符时,以议定书 及附图为准; 及附图为准; 附图与议定书的规定不符时, ⑵附图与议定书的规定不符时,以议定书的规 定为准; 定为准; 议定书与条约(母约)不符时,以条约为准。 ⑶议定书与条约(母约)不符时,以条约为准。
传统方式
先占:A.无主地 B.有效占领 无主地; 有效占领——合法 先占:A.无主地;B.有效占领 合法 时效:有争议, 时效:有争议,现已不合法 添附: 添附:合法 征服:以战争合法性为基础, 征服:以战争合法性为基础,现已不合法 非强制——合法 割让 非强制 合法
强 制——非法 非法
领土取得方式
第一节
概述
一、国家领土的概念和意义
国家领土是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 国家领土是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 包括陆地、水域以及这些陆地和水域的底土及上空。 包括陆地、水域以及这些陆地和水域的底土及上空。 领土主权是指一国对其领土享有最高权力,包括两个方 领土主权是指一国对其领土享有最高权力, 一方面国家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面:一方面国家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另一方面国家享有排 它的领土管辖权。领土主权不可侵犯, 它的领土管辖权。领土主权不可侵犯,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 原则。 原则。
第二节
内水
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两部分。内水又有广义、狭义之分。 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两部分。内水又有广义、狭义之分。 狭义的内水和领海是海洋法上的概念。这里是指陆地内的水域, 狭义的内水和领海是海洋法上的概念。这里是指陆地内的水域, 即河流、运河、湖泊及内海。 即河流、运河、湖泊及内海。 一、河流 国内河流: 1.国内河流:是指从河源到河口均在一国境内的河流 包括运河),故亦称为内河,如长黄珠。 ),故亦称为内河 (包括运河),故亦称为内河,如长黄珠。 国界河流:是指流经两国之间、边界线所经过的河流, 2.国界河流:是指流经两国之间、边界线所经过的河流, 故亦称界河。 故亦称界河。 3.多国河流: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河流,如 多国河流: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河流, 元江、澜沧江、舍尔德河。 元江、澜沧江、舍尔德河。 国际河流: 4.国际河流:多国河流如经国际条约确定对所有国家开 便成了国际河流。 放,便成了国际河流。这种河流的主权仍分别属于各段的流经 但在管理上则由有关国家设立国际委员会进行管理。 国,但在管理上则由有关国家设立国际委员会进行管理。主要 有:莱茵河、多瑙河、刚果河、尼日尔河等。 莱茵河、多瑙河、刚果河、尼日尔河等。 二、运河
例题: 例题:以下关于国际法上领土主权的表述中不 正确的是哪些?( 正确的是哪些?( ) A.领土主权是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享有的最高 权力,是国家主权的主要内容和表现, 权力,是国家主权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包括所有权 和统治权两个方面 领土主权及于领土的全部范围,在领陆、 B.领土主权及于领土的全部范围,在领陆、领 领空以及领陆、 水、领空以及领陆、领水下的底土均能行使 C.派遣国对于本国驻他国大使馆享有领土主权 D.领土主权不得施以任何限制
划界一般适用的原则: 划界一般适用的原则: 以山脉为界,通常采用分水岭原则, ⑴以山脉为界,通常采用分水岭原则,即以 构成分水山岭及其山脊线为界。 构成分水山岭及其山脊线为界。 以河流为界, ⑵以河流为界,可以通航河流以主航道中心 线为界;不通航河流则以河道中心线为界。 线为界;不通航河流则以河道中心线为界。 以湖或内海为界,除另有协议外, ⑶以湖或内海为界,除另有协议外,通常把 边界定在湖或内海的中央。 边界定在湖或内海的中央。 三、边境争端 四、边境制度 边境制度是指相邻国家在边界两边一定范围 的地区建立边境制度,以维护边界标志、 的地区建立边境制度,以维护边界标志、管理边 界河流、方便地方居民来往、处理边境争执等。 界河流、方便地方居民来往、处理边境争执等。
第六章
领土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掌握国家领土、 通过本章教学,掌握国家领土、领 土的构成及领土主权的概念, 土的构成及领土主权的概念,了解领土 变更的方式、 变更的方式、边界和边境制度及中国的 边界和某些领土问题, 边界和某些领土问题,了解南北极地区 的法律地位和制度。 的法律地位和制度。
有些运河连接两面海洋,通称为“通洋运河” 有些运河连接两面海洋,通称为“通洋运河”。 最重要的有基尔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等。 最重要的有基尔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等。
第三节
国家领土的取得和变更
传统国际法把引起领土取得和变更的方式有五种, 传统国际法把引起领土取得和变更的方式有五种, 即先占、时效、割让、征服、添附。 即先占、时效、割让、征服、添附。这些方式 不同 程度地反映了过去西方列强领土扩张的要求和特点。 程度地反映了过去西方列强领土扩张的要求和特点。 从现代国际法的观点看来, 从现代国际法的观点看来,这只能说明领土变更 的历史事实,而不能作为取得领土的合法依据。 的历史事实,而不能作为取得领土的合法依据。 国际法不否认国家领土的变更。 国际法不否认国家领土的变更。两国在自愿基础上更 换部分领土,或在争议地区进行全民投票以决定其归 换部分领土, 是符合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原则的。 属,是符合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原则的。国家在行使 领土主权时可能受到国际习惯和条约义务的限制。 领土主权时可能受到国际习惯和条约义务的限制。 根据国际法,国家承担某种地役义务,或对某地 根据国际法,国家承担某种地役义务, 实行国际共管。但是, 实行国际共管。但是,凡违背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原 则的限制领土的行为,都是违反国际法的。 则的限制领土的行为,都是违反国际法的。
第四节
对领土主权的限制
国家对其领土享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 国家对其领土享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但领土主权不 是绝对的。对领土主权的限制来自两个方面: 是绝对的。对领土主权的限制来自两个方面:国际习惯和国 际条约。 际条约。国际习惯的限制如国家不得禁止外国船舶在其领海 内的无害通过: 内的无害通过:国家有义务防止任何人在其领土上作有害他 国的行为。国际条约的限制是对领土主权的特殊限制, 国的行为。国际条约的限制是对领土主权的特殊限制,其形 式有共管、租借、国际地役和势力范围四种。 式有共管、租借、国际地役和势力范围四种。 一、共管 二、租借 三、国际地役 国际地役可依其性质而分为: 国际地役可依其性质而分为: 积极地役,是允许他国在其境内建筑及经营铁路、 ⑴积极地役,是允许他国在其境内建筑及经营铁路、设 立税关、派驻武装部队, 立税关、派驻武装部队,或允许他国武装部队通过领土或允 许他国国民从事某些活动。 许他国国民从事某些活动。 消极地役, ⑵消极地役,是一国承担条约义务不在其领土上行使某 方面的属地最高权,如不设防等。 方面的属地最 全民投票(条约或国内法有规定) 全民投票(条约或国内法有规定) 民族自决 交换领土 收复失地
二、传统国际法上的国家领土取得和变更的方式 传统国际法上的国家领土取得和变更的方式 国家
传统国际法上的国家领土取得和变更的方式有:先占、 传统国际法上的国家领土取得和变更的方式有:先占、时 割让、征服和添附。 效、割让、征服和添附。 1.先占 先占的两个要件: 占领的对象必须是“无主地” 先占的两个要件:①占领的对象必须是“无主地”;②占 领的方式必须是“有效占领” 有效占领包含两个基本事实: 领的方式必须是“有效占领”。有效占领包含两个基本事实: 占领者以取得国名义实行占有,对该地移民定居; ①占领者以取得国名义实行占有,对该地移民定居;②在该地 建立行政管理机构,宣布主权,并行使管辖权力。 建立行政管理机构,宣布主权,并行使管辖权力。 2.添附 添附有自然添附和人工添附两种情况。 添附有自然添附和人工添附两种情况。 3.时效 时效,是指占有他国的某块土地后, 时效,是指占有他国的某块土地后,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受 干扰地占有而取得该土地的主权。 干扰地占有而取得该土地的主权。这一原则来自罗马法中的 物权取得时效” 时效与先占的根据区别在于: “物权取得时效”。时效与先占的根据区别在于:时效是对他 国领土的占领;而先占是对无主地的占领。 国领土的占领;而先占是对无主地的占领。 4.割让 5.征服
领土主权包含三个意义: 领土主权包含三个意义: 领土不可侵犯; 1.领土不可侵犯; 国家在领土范围内享有属地管辖权; 2.国家在领土范围内享有属地管辖权; 国家对领土国的自然资源享有永久权利。 3.国家对领土国的自然资源享有永久权利。 国家领土完整,就其领域来说, 国家领土完整,就其领域来说,是整个领土范围的 完整性和不可侵犯性;就其内涵来说, 完整性和不可侵犯性;就其内涵来说,是包括领域 和资源两个方面的主权。 和资源两个方面的主权。 二、国家领土的构成 领陆。亦称“陆地” 1.领陆。亦称“陆地”,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 全部陆地和岛屿。 全部陆地和岛屿。 领水。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 2.领水。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包括 领陆内的水域和沿岸的“内水” 领海” 领陆内的水域和沿岸的“内水”和“领海”。 领空。指领陆和领水的空气空间。 3.领空。指领陆和领水的空气空间。 底土。指领陆和领水下面的全部底土。 4.底土。指领陆和领水下面的全部底土。
三、现代国际法上的国家领土取得和变更的方式
1.殖民地独立 . 2.全民投票 全民投票又称全民公决。 全民投票又称全民公决。它是指由某一领土的居民自主地 参加投票来决定领土的归属。 参加投票来决定领土的归属。全民投票的领土变更的方式必须 是当地居民意愿真正自由的表达。 是当地居民意愿真正自由的表达。这种方式考虑到居民的民族 成分而变更国家某一部分领土,符合民族自决原则。 成分而变更国家某一部分领土,符合民族自决原则。 3.民族自决 4.交换领土 交换领土是指相邻两国之间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交换领土是指相邻两国之间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依据平 等和自愿原则,在协议一致的基础上交换一部分领土。 等和自愿原则,在协议一致的基础上交换一部分领土。这种正 常的变更领土的方式符合国际法的国家领土主权原则。 常的变更领土的方式符合国际法的国家领土主权原则。 5.收复失地 收复失地是指一个国家为恢复其历史性权利而收复先前被 别国侵占的领土。 别国侵占的领土。既然国际法宣布以武力威胁所取得的土地不 予承认,那么,国家就有权恢复或收复被侵占的领土。 予承认,那么,国家就有权恢复或收复被侵占的领土。收复失 地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即通过谈判签订条约, 地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即通过谈判签订条约, 以和平方式解决;另一种方式是武装斗争的方式。 以和平方式解决;另一种方式是武装斗争的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