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作品的创作——《规划设计》
摘要:
本节课在“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创作”一章中具有重要的目标导向作用,所以本节课在目标预设及目标达成上做了充分的考虑与准备。
抓住初中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所选取的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学案向导的巧妙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明确;新知讲授中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对新知的了解与掌握。
使学生在乐学、合作、探究中主动掌握技能并能学以致用。
关键词:多媒体规划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是山东省泰山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课本第二册·下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第一章主要讲授的是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创作,而第一节《规划设计》在整个作品的创作中具有重要的目标导向作用。
本章的精彩之处在于学生所创作的多媒体作品的呈现展示,所以本节课目标预设是否成功、目标达成是否理想将会直接影响后面章节学生作品创作的兴趣和作品质量。
为此,在确立多媒体作品主题与绘制规划简图的教学环节,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旨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集思广益,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在认知发展上处于一种既懂事又不完全清楚的状态中,即各种认知过程都在发展而又都发展得不完善。
因而,在教育中,我们既要向他们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要求,又不能奢望过高。
针对他们富于想象、崇尚英雄的特点,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树立榜样的作用,基于本章多媒体作品的创作,可以通过欣赏优秀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渴望,提升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人所长,创新自我。
本章主要应用的是office家族中的另一位成员powerpoint软件。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了学习word软件和excel软件的基础,所以对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并不会陌生。
所以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另一学习目标: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我们采用“帮助他人作品纠错”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潜移默化的掌握软件相关操作使用。
三、学习目标:
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以下技能:
◆规划设计演示文稿;
◆收集整理素材;
◆添加新幻灯片;
◆调整幻灯片的布局。
为了实现知识点与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便于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对各个环节时间的把握可控操作,我们对教材上的学习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将“搜集整理素材”环节放到最后讲解。
整节课以“学案向导.exe”文件呈现六大探究模块,每个模块有具体操作说明,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
六大模块的设计有自主学习,有合作探究,旨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
围,希望学生在乐学、合作、探究中主动掌握技能并能学以致用。
制作的“学案向导.exe”文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有利于学生在每个学习环节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操作。
具体授课流程如下:
作品欣赏,激发兴趣
导入所采用的作品素材来源于学校社团同学制作的主题作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身边同学制作的优秀多媒体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打破软件的神秘感,为后面制作自己的多媒体作品做铺垫。
本环节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学校社团同学制作的“校园宣传册.ppt”演示文稿作品。
学生需要打开桌面上的“学案向导.exe”点击“作品欣赏”按钮,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回答老师提出的3个问题:
(1)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2)作品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作品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的信息?
欣赏结束后,学生交流问题答案,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知识点:
理解什么是多媒体作品: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融合在一起表现主题的作品。
将所欣赏的作品用规划简图形式呈现给学生,为后面“确立主题,绘制规划简图”做铺垫。
询问学生多媒体作品能否用以前学过的word软件实现,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本章要介绍的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因为word和powerpoint同属于office家族的成员,所以软件在界面和操作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下一模块的教学顺水推舟的转向对软件基本操作的探究使用。
帮助他人,探究软件
这一环节我安排学生对社团另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修改完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顺其自然的接受软件的操作技能,鼓励学生在会用word软件的基础上,尝试powerpoint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
本环节学生需要明确“学案向导.exe”中“软件探究”模块的任务要求,尝试完成其中的挑战任务。
1、删除与主题不相符的幻灯片
2、根据“目录”调整相关幻灯片的位置
3、插入缺少的幻灯片
4、保存修改
在揭晓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教师”的作用,凡是学生可以完成的操作都鼓励学生演示讲解,在此过程中老师进行补充强调。
这样安排既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软件的学习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获得成功感。
学生有了对软件的基本掌握,对作品的剖析认识,现在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们一定非常期待运用软件创作自己的多媒体作品了,在这个时候转入正题——创作自己的多媒体作品。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
确立主题,绘制规划简图
本环节学生需要明确“学案向导.exe”中“确立主题”模块的任务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主题作品规划简图的绘制。
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主题,鼓励学生自我创新。
规划简图绘制完毕,各小组分享交流彼此确立的主题,及内容模块,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有了对powerpoint软件基本操作的掌握,接下来学生可以把绘制的简图用软件的形式构建出来,下一个环节
应用powerpoint构建作品框架
本环节学生需要在“学案向导.exe”中“构建框架”模块的指引要求下完成演示文稿框架的构建。
在此过程中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对作品中的字体进行修饰及灵活应用设计模板。
对于优秀的作品及时的转播学习。
简单的文字呈现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创作作品的需要,此时学生需要搜集更多的素材充实完善自己的作品,下一环节
搜集素材,分类存储
考虑到学生需要上网搜集,为了对学生搜集过程在时间上有一个可控的把握。
我们把教材上原本安排在第二部分讲授的素材整理放到后面来讲解。
本环节学生对素材的种类进一步回顾归纳,对素材获取的渠道有所了解,明确建立合理的素材文件夹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做好分工,根据“学案向导.exe”“搜集素材”模块中的任务要求各自上网搜集相关的素材。
素材的搜集是需要不断充实完善的,在本节课最后几分钟让学生梳理课堂所学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进而最后一个环节
总结收获,自我评价
五、评价设计:
针对评价,我们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具体细化为10条,叙写如下:
学习掌握的情况对自己做出评价,并将评价量表提交给老师。
六、教学反思:
虽然这节课在威海市优质课程资源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但是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瑕疵与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就本课教学设计中的几点优势与不足总结如下几点:
1、作品导入恰当:导入所选用的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他们富于想象、崇尚英雄的特点,这种榜样作用的树立,马上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学生在欣赏中产生羡慕,进而激发起自己的创作欲望,为本节课内容的开展做了有力的铺垫。
2、教学环节设置合理:依据教学需要调整教材上的知识模块,有益于课堂操控。
实践表明经过调整后的环节设计既达到了目标预设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上课的学习热情。
3、小组合作适时:小组合作一直是我们教师课堂研究的话题,如何发挥出小组应有的作用而不让合作流于形式,也是大家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本节课主要在两个环节实施小组合作:一是确立主题,绘制规划简图,二是搜集素材,分类存储。
一部优秀作品的产生,有时候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无法实现的,学生要在短短几节课的时间里创作出一个满意的作品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小组成员共同确立主题,商讨分工,团结协作,对于后面作品的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4、指令发放明确:这节课学生在每个环节都进行的有的放矢,主要在于“学案向导.exe”的精心设计,加以授课过程中教师明确的指令强调,及时的扭转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新的教学环节的探索之中,有力的保证了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与教学目标的达成。
应该说本节课整体教学效果还比较理想,完成了预设的几个学习目标,课堂上激发出了学生自我探究的学习欲望,学生课堂表现也比较活跃,最后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收获与自我评价也比较理想,希望通过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进步提高。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始终贯穿教学生涯之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