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一、外国文学方向1.不朽的艺术形象——堂吉诃德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探微2.论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面性3.《红与黑》的心理描写艺术探析4.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英雄形象的塑造5.论易卜生戏剧的现代性6.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世界——《罪与罚》再解读7.简爱中的女性意识分析8.悲剧英雄:论《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9.海明威的“硬汉形象”10.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11.浅析《平家物语》的悲剧性12.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13.浅论《复活》中的“忏悔贵族”14.试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15.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16.试论《死魂灵》的讽刺艺术17.从《十日谈》看薄伽丘的爱情观18.高老头形象分析19.论福楼拜的现实主义20.契科夫笔下的小人物21.从XX(作品)看契科夫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22.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思想意义及艺术成就23.《静静的顿河》中的妇女形象简析24.《旧约》的神话传说及特点浅析25.论《源氏物语》中的XX形象26.论《雪国》中的XX形象27.《少年维特之烦恼》与德国的“狂飙运动”28.从《玩偶之家》看“社会问题剧”的特点29.论奥涅金与达吉亚娜的爱情悲剧30.高尔基早期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浅谈31.《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精神32.一个扭曲灵魂的再生——谈《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33.试析《悲惨世界》的叙事特色34.试析《基督山伯爵》中的复仇色彩35.复仇与爱情——《基督山伯爵》主题研究36.《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特征及现代启示意义37.三重矛盾对立的人物性格——浅析《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塑造38.于连的悲剧根源与小说主题探微——重读小说《红与黑》39.论《红与黑》中的马蒂尔德形象40.《红与黑》中于连的性格发展过历程41.论司汤达《红与黑》中的爱情观42.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的创作风格43.《高老头》中父爱悲剧原因浅析44.葛朗台与高老头之“父亲形象”比较45.试论《高老头》的创作特色46.幻想与现实的冲突——浅谈《包法利夫人》中艾(爱)玛的人生悲剧47.论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48.试论包法利夫人与潘金莲形象之异同49.《双城记》中的理想人物及其思想内涵50.简·爱抗争意识的社会原因探究51.简析《简·爱》中的爱情观52.论《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人物悲剧53.论《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54.论海明威《老人与海》的“硬汉精神”55.《老人与海》的多重象征解读56.《静静的顿河》主题思想探析57.《静静的顿河》中达丽亚形象分析58.爱与美的毁灭——浅析《静静的顿河》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59.《追忆似水年华》的时间观探析60.《追忆似水年华》的主题阐释61.卡夫卡《变形记》研究综述62.卡夫卡《变形记》的“异化”内涵解读63.从卡夫卡《变形记》看人性异化64.浅谈《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65.论《百年孤独》中“魔幻”与“现实”的结合66.论《源氏物语》中女性命运与“物哀”美67.浅谈白居易诗歌对《源氏物语》的影响68.从《源氏物语》看平安时代贵族的婚姻二、古代文学方向(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1.上古神话中的女性形象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3.治水神话的蕴含意义4.论《诗经》的艺术成就5.《诗经·国风》的思想6.论《诗经》的写作特点7.《诗经》所反映的婚姻爱情生活8.《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9.《诗经》与妇女问题10.论《诗》与《骚》的关系11.论《诗经》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12.论屈原和《楚辞》13..论《楚辞》的文学史意义14.《离骚》象征手法探微15.从《离骚》看屈原的人格16.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7.论《左传》和《国语》中的人物形象18.论《左传》中的行人辞令19.《左传》塑造人物的几种方法20.《左传》所体现出的作者的进步观点21.《左传》的艺术特色22.论《孟子》中的寓言特色23.论《庄子》中的寓言特色24.论《战国策》的思想倾向25.论《战国策》中的辞说艺术26.论《韩非子》的论说技巧27.论汉乐府民歌的抒情特点28.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29.论《史记》的抒情性30.《史记》人物传记中的文学价值31.从《淮阴侯列传》看《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艺术32.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33.论《史记》、《汉书》人物形象塑造之同异34.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和刘邦的35.《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项羽、刘邦、李广、信陵君、廉颇、蔺相如、刺客、酷吏等)36.司马迁笔下的反面人物37.《史记》塑造正面人物的艺术方法38.《史记》诸侯形象述论39.《史记》将军形象述论40.汉武帝时期赋家论(司马相如、张衡、扬雄、东方朔等)41.司马相如大赋的艺术特点与成就42.论曹操在四言诗创作上的贡献43.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44.曹操其人与其诗45.浅析曹丕诗歌46.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47.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48.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49.论“建安七子”的文艺思想50.从汉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妇女问题51.《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52.《孔雀东南飞》及刘兰芝形象研究(或焦仲卿形象)53..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54.论左思的《咏史》诗55.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56.阮籍的身世及其《咏怀》诗57.隐士集团——“竹林七贤”58.论陆机诗歌的艺术成就59.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60.论陶渊明的田园诗61.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62.谈陶渊明诗的平淡与醇美63.鲍照诗歌的艺术特点64.论谢灵运的山水诗65.《搜神记》故事情节的几个特点66.论《世说新语》的小说性质67.论《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流68.《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69.《世说新语》中名士言行与风度研究70.《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71.魏晋南北朝小说历史的地位(二)唐宋文学1.论“初唐四杰”的文学成就(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任选一)2.“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3.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4.论沈、宋在格律诗发展中的贡献5.论王、孟诗派的诗歌成就6.王维心态与诗歌创作7.试论王维的边塞诗8.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9.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0.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研究11.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研究12.盛唐边塞诗研究13.盛唐边塞诗人代表研究14.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15.李白杜甫比较研究16.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17.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18.白居易诗歌理论与中唐诗歌的繁荣19.“韩孟诗派”创作研究20.“元白诗派”创作及地位研究21.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成就22.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23.论新乐府24.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5.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点26.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7.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8.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29.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30.论“花间派”对词创作的主要贡献31.花间词派的成因及艺术风格32.“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33.论李煜词在词史上的地位34.论唐代传奇的主要艺术成就35.比较分析唐传奇《李娃传》与《霍小玉传》(人物形象、叙事艺术、爱情婚姻主题等)36.唐人传奇小说研究(《莺莺传》、《长恨歌传》、《李娃传》、《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柳毅》等)37.论唐传奇《柳毅传》与《虬髯客传》的侠义思想38.欧阳修的散文风格39.论苏轼诗歌的艺术创新及其得失40.论“二晏”词的艺术特点41.论柳永词的艺术特点42.柳永词的雅和俗43.谈柳永词中的市民情调44.论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45.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差异及成因46.李清照婉约词形成的缘由47.论李清照词的愁思48.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49.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50.论姜夔词的主要艺术成就51.论吴文英词的主要艺术成就52.论婉约词的风格53.论豪放词的风格54.论苏轼的婉约词55.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异同论56.陆游与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比较57.论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58.黄庭坚诗歌创作59.论江西诗派在诗歌发展中的主要贡献及流弊60.江西诗派诗歌艺术风格研究61.论陆游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62.陆游诗歌(或爱国诗,或纪梦诗)研究63.论“永嘉四灵”的诗歌特点64.严羽《沧浪诗话》的诗论意义(三)元明清文学1.元杂剧的梦境描写2.论关汉卿的戏曲艺术成就3.浅论窦娥的形象及其悲剧意义4.论关汉卿杂剧中妓女形象的塑造5.论关汉卿喜剧之“双壁”——《救风尘》与《望风亭》6.论关汉卿的历史剧7.《琵琶记》中蔡伯喈的艺术形象8.论王实甫《西厢记》的主要艺术成就9.《西厢记》中崔莺莺(或张生、红娘、崔夫人)的艺术形象10.论白朴的戏曲艺术11.论马致远的戏曲艺术12.浅析纪君祥《赵氏孤儿》13.浅析郑光祖《倩女离魂》14.论元代的“水浒”戏15.论元代的公案戏16.论元好问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17.论萨都剌词的主要艺术特点18.《牡丹亭》杜丽娘形象分析(或柳梦梅)19.《牡丹亭》杜宝形象分析20.论《西厢记》和《牡丹亭》艺术结构的异同21.杜丽娘与崔莺莺之比较22.论《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23.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24.《三国演义》中周瑜形象浅析(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张飞、孙权、赵云、魏延、司马懿、郭嘉等)25.《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艺术26.论《三国演义》中的史实和虚构(“七分事实,三分虚构”)27.论《水浒传》的主要艺术成就28.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29.《水浒传》的忠义观30.《水浒传》中的战争叙事艺术31.《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主题的审美比较32.论《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33.《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浅论(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浪子燕青、杨志、吴用等)34.《水浒传》中的女英雄形象(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等)35.《水浒传》的坏女人形象(潘金莲、王婆、潘巧云、阎婆惜等)36.《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37.《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及其成因38.《水浒传》李逵与鲁智深形象之比较39.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40.试论《水浒传》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41.陈忱及《水浒后传》研究42.论《西游记》的主题43.论《西游记》的叙述结构44.论《西游记》中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45.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46.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47.试论孙悟空猴的性格特征48.浅析《西游记》中女妖形象49.浅论元杂剧繁荣之内因50.“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51.“吴中四才子”(或唐伯虎,或祝枝山,或文徵明)52.“唐宋派”代表归有光53.“公安派”创作54.“竟陵派”创作55.论明代俗曲的“色情”特征与晚明“奢靡”之风56.论晚明小品的写作特点57.从小品文看晚明文人心态58.论明代公案小说的类型与源流59.《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60.《金瓶梅》女性命运悲剧原因分析61.《金瓶梅》中潘金莲形象分析62.《金瓶梅》不同类型女性心理剖析63.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64.《聊斋志异》对科举制度的批判65.《聊斋志异》的爱情婚姻观66.《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与文人心态67.《聊斋志异》中小翠的女性美68.《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女性美69.论《长生殿》的主题70.《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71.《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论72.《桃花扇》中侯方域形象论73.论《桃花扇》的主题74.论《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75.从《儒林外史》看明清科举制度76.《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形象论(范进、周进等)77.《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形象及其意义78.论《儒林外史》的写人技巧79.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80.浅析“三言”的主题思想81.“三言”、“二拍”中的市民意识与传统道德观念82.论“三言”、“二拍”的结构技法83.从《杜十娘怒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84.杜十娘与茶花女悲剧命运之比较研究85.论曹雪芹和《红楼梦》86.《红楼梦》和《金瓶梅》比较研究87.《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论(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探春、王熙凤、贾母、晴雯妙玉、花袭人等)88.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89.论《红楼梦》中香菱形象的文化意义90.论《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91.论《红楼梦》中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92.《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优劣论93.论《红楼梦》中的贾雨村94.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95.从悼亡词谈纳兰词的艺术风格三、文学理论方向1.艺术典型与时代精神关系浅析——以XX作品为例2.浅谈艺术欣赏中的共鸣问题3.司空图审美观初探4.中国XX导演的创作评析5.外国XX导演的创作评析6.“意境美”与电影的画面构成——以XX电影为例7.浅谈金庸武侠小说的叙述技巧及其魅力8.当代流行歌曲的文学特质浅析9.论美育与中学语文教育——以XX地区为例10.面向生活——当前文艺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1.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浅析12.浅论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13.当代中国新诗衰落原因探析14.论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15.浅谈文学经典在中国当下的处境16.后现代语境下的解构与狂欢——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戏剧性阐释17.论八零后文学创作的意义——以XX作家为例18.试论当代小说创作的地方特色及其文化价值——以XX作家为例四、现当代文学、民族民间文学及民俗方向1.中学语文教材中名家名篇分析——以XX为例2.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妇女形象3.论当代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英雄”形象——以XX作品为例4.革命样板戏中的英雄史观——以XXX作品为例5.“红色经典”再解读(可任选一部)6.新写实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以XX作家XX作品为例7.贾樟柯电影研究8.《铁梨花》中铁梨花之人物性格浅议9.论《白鹿原》中白嘉轩的精神品质10.论《尘埃落定》中的藏族巫文化11.论《尘埃落定》中的僧人形象12.浅谈XX传统节日及其文化价值13.论XX地区XX族与XX地区XX族XX习俗之异同14.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5.试论鲁迅《野草》的哲学意蕴16.卞之琳《断章》主题思想述评17.席慕蓉现象研究18.论王统照的前期创作19.浅谈沈从文小说创作与湖湘文化之关系20.论郁达夫小说的忧郁情结——以XX作品为例21.杨朔散文的美学思想小议22.试论毛泽东诗词的历史意蕴23.平庸时代的英雄神话——张承志论24.浅论赵树理与高晓声笔下农民形象之异同25.小议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义26.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宗教的关系——以XX民族为例27.XX民族神话的文学特质28.少数民族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以XX民族为例29.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以XX民族为例30.少数民族民间传说形成途径探微——以XX民族为例31.少数民族情歌的艺术魅力——以XX民族为例32.少数民族长诗中的悲剧女性形象——以XX民族为例33.郭沫若笔下的日本女性形象34.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异化”现象35.论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笔下主要女性形象塑造之影响36.由《色戒》看张爱玲作品的影视传播37.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凉意象38.张爱玲作品电视剧改编的难点与误区39.论张爱玲主要作品中的“宿命论”40.个性解放与民族意识的融合——浅析郁达夫《沉沦》的创作思想41.发泄与超越——简析郁达夫小说的创作心理42.何为“春风”何为“沉醉”——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解读43.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抒情艺术之美44.郁达夫小说《迟桂花》中的婚姻理念及成因浅探45.论徐志摩早期诗歌的抒情特征46.论徐志摩后期诗歌创作风格的嬗变47.浅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48.试析徐志摩诗歌中的音乐美49.《骆驼祥子》中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分析50.为虎妞“平反”——《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形象重读51.试析《骆驼祥子》中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52.简析老舍作品中的“京味”(或“幽默”)53.论老舍小说《月牙儿》的思想内涵54.论老舍的“京味”小说55.巴金小说《家》中的“激流”意象解读56.论巴金小说《家》及其文学史意义57.巴金小说《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论析58.论巴金散文《小狗包弟》的结构艺术59.论巴金《随想录》中的忏悔意识60.《寒夜》与巴金的“创伤性记忆”浅谈五、语文教育教学方向1.论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与运用2.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师素养与课程改革关系的辩证思考3.浅谈目标教学在小学(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4.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5.中学语文美育的途径与方法浅探6.论语文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成长的影响7.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词汇的积累8.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关系浅析9.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10.浅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1.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中的语感培养12.《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旧大纲的对比研究13.欠发达地区小学(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以XX地区为例14.浅析语文教学中的“谈话法”15.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及其培养方法浅析16.XX地区的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浅议17.试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XX地区为例18.浅谈小学语文错别字教学——以XX地区为例19.浅析初中(小学)生作文“假话现象”20.论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以XX地区为例21.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以XXX为例22.XX地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三沟通”问题浅析23.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24.关于中学(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的思考25.关于中学(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思考26.关于中学(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的思考27.中学(小学)语文教学板书设计浅谈28.中学(小学)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形成途径探析29.浅议中学(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统一30.略论中学(小学)的课外学习指导六、语言文字方向1.浅谈汉字与古代农耕文化2.汉字字形与词义的辨析浅探3.浅探象形字分析与小学(中学)语文教学4.中学语文中的汉字教学5.浅谈小学语文的词汇教学6.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思考——以XX地区为例7.隐喻在初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8.浅论现代汉语“准语言”及其社会意义9.古典文献简体转繁体的注意事项10.语文教材、教参文言文注释评析(商榷)11.试论“使动”与“意动”的区别12.现代汉语方言词与普通话关系浅谈13.试论上古汉语词义引申的主要方式14.从《说文》“酉”部字看中国古代的酒文化15.从《说文》“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16.试论“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17.“以形索义”之训诂方法浅谈18.现代汉语谐音词与汉文化关系浅谈19.网络谐音词研究——以XX(词类,如称谓词、名词等)为例20.浅谈现代汉语中忌讳语词21.现代汉语词语的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简析22.XX地区方言词汇与普通话地主要差异——以XX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为例23.现代汉语外来词规范化问题浅谈24.“同义词”与“同源词”浅谈25.论语法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26.当代广告语语言艺术简析七、影视文学方向1.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中国古典四大名著2.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研究:如老舍作品3.当下某题材(或某一题材剧)电视剧研究4.王海鸰电视剧作研究5.张纪中武侠电视剧研究6.清宫历史题材剧研究7.中国当下情景喜剧研究8.从《长征》(《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看我国革命历史体裁电视剧的创作走向9.以某部知名电视剧为例,论韩国(或日本)电视剧的民族特色10.以某部知名电视剧为例,论美国电视剧的开放性叙事策略11.以某部知名动漫作品为例,分析中国当代动漫作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2.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红色经典”改编热13.对某部电视剧(文化方面、人物形象、叙事话语等)研究14.论当前电视剧创作的平民叙事15.影响研究:中国三十年代电影与好莱坞电影16.从文学到电影:张爱玲电影编剧研究17.《霸王别姬》视听语言分析18.冯小刚贺岁片的商业化策略探析19.简论葛优的表演风格20.姜文表演风格研究21.年度中国电影(或电视)发展综论22.影视剧作人物塑造研究23.李少红影视作品的“唯美”色彩24.以《魔戒》系列(或者《哈利波特》系列)为例,论述魔幻电影的类型片特征25.宫崎骏动画研究26.当代好莱坞电影剪辑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27.美国电影体现的美国精神28.琼瑶电视剧研究29.知名导演研究新论: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徐克、王家卫、王晶、吴宇森、李安等30.当下台湾娱乐节目研究31.成龙的功夫喜剧电影新论32.香港武侠电影影响研究33.台湾电视剧与大陆观众的收视心理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