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的月意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意象
2、学习月意象的分类
3、探寻月文化
学情分析:
学生对“意象”认识模糊,对诗词中出现的众多月意象不能很好把握,需要对月意象进行归类整理,加深学生的认识。
重点难点:
月意象分类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月意象
音频,听李双江演唱的《水调歌头》
问:这首歌中的名句是哪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问:“婵娟”指的是什么?(月亮)(是月亮的美称)
问:月亮还有哪些美称?生自由回答,老师展示幻灯片
活动2【讲授】月意象
意象
1、问:月亮在这首歌中,有什么意义?(对弟弟的思念)
2、问:什么是意象?(学生根据理解回答)老师展示幻灯片
3、在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有固定的意蕴,形成了特定的诗歌语言,鉴赏诗歌时,根据意象的特定含义,能较快的把握诗歌内容。
能举出一些意象吗?
例如丁香(愁思)丁香空结雨中愁
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同学们列举学过的诗词中的意象
柳:送别,留恋,伤感菊:隐逸,高洁,脱俗
雁:思乡,音信梅:傲雪,坚强,逆境
竹:气节,虚心,正直落花:凋零,失意,惜春
月意象分类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的诗词俯拾皆是。
请同学们背出咏月的诗文句子。
1、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情怀
2、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3、以月渲染凄清气氛,烘托孤苦情怀
4、以月蕴含时空的永恒
月意象的文化探源
1、从文化渊源上看,月文化源远流长
2、从月亮的亮度和质感上看
3、从月亮的特征上看
4、从月亮的形态及变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