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损伤与预防研究XXXXXXXXX初级中学【摘要】足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强的项目.在教学和运动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运动性损伤,教师应分析造成运动性损伤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在足球教学和运动中的安全,以达到教学目的和锻炼身体的效果。
足球运动是损伤发生率较高的运动项目之一,本文介绍了足球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原因、类型及预防知识,并就足球运动损伤的危害性及预防的必要性提出建议。
了解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的知识对球员的身体健康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足球运动;运动损伤;治疗方;原因及预防前言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球为主,两个队在同一场地内进行攻守的体育运动项目。
它是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
一场精彩的的足球比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和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成为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内容,有关足球消息的报道,占据着世界上各种报刊的篇幅,当今足球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上经常参加比赛的球队约80万支,登记注册的运动员约4000万人,其中职业运动员约10万人。
足球运动有如此大的魅力,不仅在于足球运动孕育着丰富的内涵,而且也与足球运动的特点和作用有关。
1 足球运动的特点1.1 整体性足球比赛每队由11人上场参赛。
场上的11人思想统一,行动要一致,攻则全动,守则全防,整体参战的意识要强。
只有形成整体的攻守,才能取得比赛的主动权及良好的比赛结果。
1.2 对抗性足球运动是一项竞争激烈的对抗性项目,比赛中双方为争夺控制权,达到将球攻进对方球门,而又不让球进入本方球门的目的,展开短兵相接的争斗,尤其是在两个罚球区附近时间、空间的争夺更是异常凶猛,扣人心弦。
1.3 多变性足球运动是一项技术上多彩多姿、战术上变幻莫测、胜负结局难以预测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比赛中运用技、战术时要受对方直接的干扰、限制和抵抗。
技、战术是依临场中具体情况而灵活机动地加以运用和发挥。
2 足球运动的作用足球竞赛规则比较简练,器材设备要求也不高。
一般性足球比赛的时间、参赛人数、场地和器材也不受严格限制,因而是全民健身中一项十分易于开展的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2.1 有利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的形成经常从事足球运动,不仅对自身良好性格的形成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自制力、责任感及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密切配合、集体荣誉感、守纪律等思想品德。
2.2 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经常从事足球运动,可以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并能使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得到改善,尤其能增强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
2.3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在重大国际足球比赛中,能激发人民团结拼搏、进取向上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
3 足球运动损伤据统计,足球运动它是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
外伤程度,最轻的是擦伤,重的可以有骨折、脱位及内脏破裂。
损伤中除一般常见的擦伤及挫伤外,踝关节的扭伤最常见。
其次是大腿前后肌肉拉伤、挫伤。
膝关节损伤又次之。
其中半月板撕裂,膝十字韧带撕断,髌骨骨折,髌骨软骨病等虽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却较困难。
3.1 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比赛较激烈导致比赛时紧张地争夺、疾跑与铲球,易发生大腿与小腿的肌肉拉伤与断裂。
突然改变体位,小腿的突然扭转、内收或外展,可以引起膝、踝关节的韧带及骨的损伤。
3.2足球运动创伤的部位众所周知,在足球运动中,跑、跳、踢、铲等下肢动作占80%~90%,由于运动员的下肢经常受到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且常常是一条腿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负担过重,这既是足球运动的特点,也相应导致了以下肢为主的运动创伤的特征。
从所看的参考文献得知,受伤部位以下肢最多。
据肖亮子130例调查中,占全部创伤的66.7%,其中又以踝关节最为多见,共45例,占23%。
其他分别为:膝关节损伤39例,占20%;小腿部损伤26例,占13.3%;大腿部损伤20例,占10.3%。
此外,头面部创伤共27例,占13.8%;躯干部创伤共20例,占10.3%;上肢创伤最少,仅18例,占9.2%。
[1]3.3运动创伤的类型足球运动中所发生的创伤多属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这种损伤在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以下肢为主的足球运动中较多见。
据董坤、张葆欣.文安调查的195例运动创伤中,扭伤53例,占27.2%;拉伤48例,占24.6%;挫伤38例,占19.5%;擦伤30例,占15.4%;铲踢伤25例,占12.8%;脱位1例,占1.0%。
[2]因为足球运动是一项技术特点复杂的运动,其运动技战术多样、对抗激烈等,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会因为各方面的因素而导致损伤,影响因素较复杂。
如场地的影响、年龄差异的影响、性别的影响等,都会导致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损伤。
据调查表明:足球运动中损伤多发部位为下肢、髋、踝关节,约占7%、腰部占1%、上肢关节多为守门员倒地动作不合理所致,占15%,其中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膝关节尤应加强保护练习,占37%。
[3]3.4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经调查研究,影响足球运动损伤的因素较多,包括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环境方面及对手表现等,需要我们全面分析、细致研究,最大程度的去减少或避免这些影响因素,以保证足球运动员的人身安全。
陆勇、贾文[4]等对足球选项课、课外活动、比赛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思想上重视不够、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量安排不合理、激励比赛致伤是影响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因素。
李静[5]则认为足球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有内部机制(如:关节不稳定、肌力不平衡、肌紧张、身体结构不合理、旧伤等);也有外部因素(如:位置不同、场地因素、竞赛规则因素、训练量、装备等)。
而我个人则认为发生足球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点:3.4.1 防守者动作过大足球运动中常常会遭遇到对手的粗野甚至恶意犯规,如蹬踏、背后铲球以及不合理的身体对抗等,可能会直接造成严重的踝、膝关节、腰等部位的身体伤害。
3.4.2 技术运用不当在比赛中由于身体技术运用不当或者使用技术不合理或者技术不过硬,再加上对手的逼抢就很容易造成失误以致意外伤害。
比如在运球过人时出现踩球摔倒、脚内侧打门时造成的铲地、脚趾捅球、大腿内侧拉伤、争抢头球落地时或遇紧急情况时自我保护不当等。
3.4.3 身体素质差这里所说的身体素质差是指局部柔韧性、关节的稳定和灵活性、骨骼和肌肉的发达程度达不到要求,容易造成拉伤、扭伤、挫伤、脱臼、骨折等现象。
3.4.4过度疲劳体力消耗过大时容易造成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动作变形、灵活性差、肌肉力量不足等现象,从而导致损伤的发生。
所以教练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要适当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并合理的安排训练和比赛。
3.4.5 心理因素影响运动员心理因素主要有唤醒水平、焦虑、注意力和自信心。
适度的唤醒水平能够使运动员临场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缺乏唤醒的激发、身心的能量和技术运用的发挥只能局限在较低水平上。
而过度的唤醒激发又会阻碍技术水平的发挥。
3.4.6 其他因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候、保护措施不当等原因也增加了意外损伤的可能性。
3.5 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3.5.1 肌肉韧带拉伤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预防:选教练、场地及适当的课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3.5.2 关节扭伤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让教练或自己速度放慢。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3.5.3 重力休克表现:头晕、眼发黑、心难受、脸苍白,手发凉,严重时晕倒。
原因:动时血液都供应下肢、突然静止运动时静脉回流不够,脑缺血缺氧,产生脑贫血。
预防:强度运动后,不要马上停止运动。
处理:让患者平卧、脚垫高、头低于脚,从小腿顺大腿按摩。
3.5.4 肌腱、小腿肌痛原因:经常提脚跟造成的。
预防: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和放松要多伸展肌腱、小腿肌可以防止损伤和减轻疼痛。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洗,伸展助减痛等。
3.5.5 半月板症原因:半月板症一般由过度膝部动作、跑步,造成的,半月板症常会有"咔"的响声。
预防:减少过多的膝部动作、减少转体、跳等的撞击动作,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洗3.5.6 胫骨膜炎表现:胫骨前骨膜与骨有剥离的感觉,产生疲劳、酸痛。
原因:练习方法不当,地面不平等,小腿的肌肉发展不平衡,突然的压力预防:学习正确的锻炼方法(如:不要长时间的连续跳跃动作、上下踏板动作),处理:注意全面锻炼、练习后要放松、休息、按摩、热水洗,做伸展练习减疼痛等。
4.足球运动损伤的预防足球运动损伤发生,必须对损伤的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努力消除其他因素,则可达到预防目的。
4.1 进行足球运动前,不要空腹、运动的前中后要饮足够的水。
4.2 足球是一项激烈的运动,必要的护腕、护膝、护踝等护具是需要佩带的。
4.3 学会在摔倒时的各种自我保护方法,如落地时用适当的滚翻动作以缓冲外力等。
4.4 保持有氧运动和无有氧运动的锻炼均衡。
同时参加一些力量和柔韧练习防止受伤。
4.5 科学的安排运动量。
运动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运动损伤的预防、运动寿命的长短。
运动量过大,机体负荷过重,容易降低体能而发生损伤。
运动量过小,机体因刺激负荷过小而使机体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也容易发生损伤。
因此,只有遵守训练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量,方能避免或减少伤害事故,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4.6 做好准备活动,加强易伤部位的保护和训练。
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
对于易伤部位应采取各种辅助手段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提高他们的应激能力,加强薄弱关节以适应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的要求。
同时,应尽可能地运用保护支持带或其他的保护方式对各个易伤部位进行保护和帮助。
4.7 建立医生、教练员、运动员相互学习制度,共同分析研究专项运动损伤的发病机理,做到有的放矢,预防为主。
5 常见损伤的治疗5.1 冷疗法冷疗法是指运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分子(如冷水、冰、蒸发冷冻剂等)刺激来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5.1.1 作用冷疗法主要是通过降低组织温度,使周围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量及伤部充血现象,减轻周围神经传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