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进度管理
[摘要]
本文以笔者所主持的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检测识别及预测、预警系统项目为实例,探讨了信息系统项目整体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分别论述了活动定义、工作量估算、识别项目关键任务、进度计划编制、进度控制等项目进度管理过程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及实施的经验。
在该项目中,笔者作为系统集成方的软件项目经理参与项目的进度管理工作,负责项目软件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管理控制。
我们科学地运用项目进度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指导方法,灵活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有效的平衡了各方的利益,控制了项目的范围和进度,保证了项目的质量,顺利完成了这个项目。
[正文]
2011年2月,笔者作为项目经理参与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检测识别及预测、预警系统项目。
项目从2月正式启动,计划历时1年,投资2600万元,其中硬件(服务器、水文观测孔传感器、束管监测系统改造、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矿压监测系统升级)1800万,软件(数据集成平台、GIS平台、预测预警系统)800万。
该项目是工信部“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综合性项目,以井下水、火、瓦斯和顶板重大危险源为研究对象,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基于GIS技术和网络集成技术,完善并提高现有矿井自动化和专业安全监控系统的检测技术水平,建立识别重大危险源的指标体系库,探索性地开展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隐患识别技术,实现重大危险早期预测预警。
对提高煤矿防灾减灾能力,实现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提高煤矿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消灭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检测识别及预测、预警系统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要实现的功能模块较多,特别是需要集成水文监测系统、束管监测系统、安全监控系统、顶板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预测预警,因此,加强项目的进度管理非常重要。
进度管理是信息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执行项目进度管理过程和使用一些基本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来保证项目按计划时间完成。
项目组整体上把按预算和进度交付项目作为我们最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对项目进度的控制和管理。
我们主要通过在估算工作量和技术难度,识别关键任务和进度追踪与控制,随时了解项目进度,必要时调整进度表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包括的主要工作流程有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资源估算、活动历时估算、制定进度计划、进度控制。
结合项目进度管理的相关理论,笔者在项目进度管理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活动定义并对活动进行工作量估算
工作量估算大致可分为参数估算法、类比法和自底向上法三种。
参数估算法使用项目特性参数估算工作量,一般参考历史信息,重要参数必须量化处理,特点是相对简单,比较
准确。
类比法借助经验丰富人员的“本能感受”识别待估项目和历史项目的相似与差异,并评估差别对估算的影响。
这种方法的主观意识较强,估算精确度与估算人员的经验有很大关系。
自底向上法是将项目分解成较小的活动,对每个底层任务做估算,然后将底层估算值相加得到项目总的工作量估算值。
这种方法共算工作量较大,容易让开发人员产生责任感,进度更有保障。
在本项目中我们采用自底向上法和类比法结合的方式来来估算工作量:主体上采用自底向上法来估算工作量,对于具体的工作包采用类比法。
对于估算把握不是很好的任务,我们采用三点估算法:通过提供一个乐观估算A、悲观估算B、正常估算M后利用公式(4*M+A+B)/6计算取整,最终得出的工作量估算值。
二、识别项目关键任务
由于系统涉及很多硬件设备,而笔者单位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工作,硬件设备需要向第三方硬件厂商采购;煤矿硬件设备下井要求煤安认证和防暴标志,需要进行资质的审核,而且其供货周期长(一般需要2-3个月);预测预警需要对大量的危险源的传感器实时和历史数据进行数据挖掘,这些数据都要从第三方厂商的系统中进行采集得到。
综上,第三方硬件设备厂商的设备采购和数据采集是整个系统的关键任务。
本项目的核心是危险源的预测预警功能,预测预警的算法模型研究和预测预警指标体系库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
预测预警指标体系库需要水、火、瓦斯、顶板危险源数据的自学习和修正,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因此,预测预警的算法模型研究和预测预警指标体系库建立也是整个系统的关键任务。
三、进度计划编制
由于本项目中硬件设备需要向第三方硬件厂商采购,系统从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同步进行。
根据进度安排,笔者设定了三个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硬件设备采购、安装、调试,以及预测预警模型算法研究。
第二个里程碑,水、火、瓦斯、顶板危险源数据统一采集存储,并基于GIS平台在系统中集成展示。
第三个里程碑,数据统计分析、预测预警、短信报警服务。
依据以上三个里程碑和定义的项目活动为依据,笔者制定了详细的进度计划表,进度表内容包括任务工作量,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结束时间、任务版本号等,并且让每个项目组成员都知道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的时间表,根据自己的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工作日志是了解每个模块小组成员工作情况的很好的方式,我们要求每个模块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工作都有工作日志,对自己进行的工作做详细的记录。
每周对自己所做工作进行总结,向项目组汇报。
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做出的结论负责,这样可以随时了解项目的进度,为调整项目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四、进度控制
笔者在该项目中采取定期检查和定点检查的方式控制项目进度。
定期检查的主要形式是周例会,该项目规定在每周五下午定时召开项目总结会,并形成小组任务进度报告向项目组汇报。
项目例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了解项目进度,参会人员主要是项目经理和各任务组组长,项目任务组组长向项目组汇报该组周工作完成情况,工作进度结论中不得使用“差不多”“大概”“基本上”等模糊字样,项目经理对工作完成情况与计划进行比较,如果出现了偏差,则及时地调整措施,纠正偏差。
定点检查主要是在事先设定的检查点,如里程碑结束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进行检查,判断偏差是否会对项目工期造成影响,如果对工期造成影响,则需要上报给CCB 请求变更,并说明引起变更的原因及建议的解决方案。
基于该项目在项目初期项目范围没有明确界定,需求难以定义和项目工期紧的原因,为了确保项目不出现多次返工的情况,我们选择迭代模式进行开发,设计与编码同时进行,尽量保证项目人力资源没有闲置的情况。
对于两个关键任务,采取并行任务的方式快速推进,第三方硬件设备厂商的设备采购和数据采集与预测预警的算法模型研究同步进行。
项目的开发工作于2011年12月中旬基本完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2012年1月下旬组织了第一次脱产培训,组织集团公司和煤矿36人参加,得到了用户的一致认可,并获得了大量信息反馈与宝贵意见。
项目于2012年2月底顺利验收通过。
项目的顺利验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进度管理工作,但是笔者也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由于系统涉及水、火、瓦斯、顶板四大危险源,没有全面考虑系统的集成测试,对工期的估算做得不够准确;预测预警指标体系库需要现场大量数据的自学习和修正,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在以后的项目中,我一定会努力改进,多多学习、交流、探讨,不断提升项目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