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导型教学设计《观察鱼》
教学环节
教学
内容
所用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以课件展示的形式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5分
谈话:鱼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鱼类的知识。
关于鱼,同学们知道哪些知识?同学自由发挥,述说自己知道的有关鱼的知识。
创设一种随意的情境,评价一种共同的表现,不仅仅是让学生在正式学习前有一种真实的感知,更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欲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到了三年级,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限于观察水平,他们的认识往往笼统片面,但只要引导得当,既在课堂上将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有效地进行优化与整合,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来开展学习,极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
2、由于前两课的探究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描述方法,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等)。教学本课时不可低估学生的这些能力。
1、观察一些动物图片,辨别它们是否是鱼?
2、自由发言:鱼类是我们人类的伙伴……
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反思,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一种很好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能得到一种清晰的概括。
拓展作业
收集资料,做成科学小报。
5分
收集有关“鱼类之最”的资料,向朋友介绍有关的知识!
把收集的有关“鱼类之最”的资料做成科学小报。
探究新知
认识鱼的共同特征
25分
1、各种鱼及其他动物;
2、多媒体展示:学生提出有关鱼特征的假设;
3、多媒体演示;
4、小结鱼的共同特征;
5、多媒体演示:有关实验的提示,观察鱼的运动,交流鱼的繁殖,摸摸鱼的外表
分组讨论:提出假设(鱼有鳃、有鳍……)
思考:如何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讨论。
分组实验(课件提示探究)。
教学
目标
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能用文字和图画描述鱼;初步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对鱼提出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研究问题,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能用绘图实验等多种形式,有目的地交流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意识到要珍爱小生命。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外形、运动、呼吸及鱼的繁殖方式,归纳鱼类的共同特征。解决策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自己观察鱼,小组合作交流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收集的资料选择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能更大限度地调动起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加投入;
4、这堂课不是为了给学生灌输一些鱼的知识,而是教给他们获取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方法,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自如,相信自己。
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学生课件设计的还不够精细,某些细节掌握还不是很精确,课堂用语还不够精练,对此我将继续努力,以课改精神为宗旨,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
没有直接指导学生认识鱼的各部分名称,而是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在画得像与不像的比较中,去认识鱼的各部分名称,这样显得很自然。同时让学生评选出画得好的小组并奖励小圈,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巩固应用
学会辨别鱼
5分
1、多媒体展示: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辨别判断下列动物是否是鱼
2、课件展示:了解鱼的利用。
授导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学科科学授课年级三年级下册学校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教师姓名张俊
章节名称
第1课观察鱼
计划学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观察鱼》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鱼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也是常见的动物。课文旨在放手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发现鱼的秘密。教材安排了这样一些活动:观察几种鱼的外形和习性,让学生经历从部分到整体的观察过程;指导学生描述他们的发现,讨论关于鱼的各种问题;学生分组研究关于鱼的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探究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及
解决措施
学生独立进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策略: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练习。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提升独立进行科科学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以“观察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为主线,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过程从四个环节展开,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已有鱼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观察鱼的方法。通过层层递进、层层深入,从部分到整体,从外形到生活习性,从课堂上观察到长期饲养观察,力求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和自主性;在有关鱼的特征、生活习性和饲养等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对话来形成共识;在科学探究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质疑,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看法,力求达到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
学
反
思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索:
1、上课前一周,布置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查询网络、收看电视等方式获取有关鱼的各种资料。这样通过课前准备,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课件,将多姿多彩的鱼展示给学生,他们的探究欲望马上被激发起来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专
家
点
评
依据的理论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遵循媒体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努力构建知识向能力迁移的动态系统。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有关鱼的知识和探究提示
初步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多媒体课件展示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感受体验
激发兴趣,
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可续页)
通过拓展性作业,使得学生对鱼的探究更加开放,延续到课外。也让学生能进一步关注、研究鱼的相关问题。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
教学反思
现在的“主体性”课堂教学观念,是要把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转变为开拓性、创新性的教学,就是说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受传统思维和方法的束缚,而要大胆地用新异的思维和方法来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