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二、“四有”的内在联系1“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的本质要求2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赋予的是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四有”的灵魂,规定着“四有”的性质和方向3有文化,在于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异文明成果丰盛和提高自己,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三、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严重意义是什么?(1)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严重意义表现在:1不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不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3不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4不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5不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优良的道德风尚(3)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掌握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健思想武器,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四、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1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宏伟恢复3积极努力,为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出贡献五、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1二者的区别: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应当如何做;法律规范人们行为必须如何做2两者的密切联系: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密不可分、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
道德是维护法律的基础,法律为道德提供法律保障。
第一章坚强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与基本类型特点:1思想性与实践性2时代性和阶级性3多样性与共同性类型: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2职业利益3道德领域4社会领域二、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它们的关系与区别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3(1)联系: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
任何信仰都包含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信念是信仰的基本信条,理想是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详尽体现。
(2)区别: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相信,就是信念。
而他们对自身未来发展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
三、理想信念在人生实践中具有哪些方面严重作用?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四、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有哪些特点?1现实性2科学性3崇高性4健全性3坚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4坚强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六、确立理想信念应该注意的问题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强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例外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1对立: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善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等等。
2统一: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
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会变成新的现实。
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心爱一、怎样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命运和祖国的命运严紧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巨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二、简述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1对祖国的忠诚与心爱是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2心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严重内容3心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4心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领导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四、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结合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五、简述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结合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雄壮人生的力量源泉六、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强的爱国者?1培育爱国感情,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2维护民族结合,促进祖国统一3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七、当代大学生应该以臬的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学国义务?1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2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结合和统一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一、人生观的含义和基本内容,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众的核心地位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二、为什么要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待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人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三、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意义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达到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理的方向四、实现人生价值观的条件和根源途径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严重的主观条件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源途径五、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遵循胜利交往的基本原则1同等原则2诚信原则3宽饶原则4互助原则(2)掌握胜利交往的方法和艺术1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2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3运用合适的沟通方法(3)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六、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1)1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
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的社会价值存在的必要条件3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2)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严重的人生实践活动1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源途径2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原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3在当代中国,最严重的社会实践,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宏伟恢复第四章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道德的来源、产生条件及其本质是什么?(1)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2)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3)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分外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二、道德的功能、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是什么?(1)调节、认识、教育、评价、导向、激励、辩护、沟通(2)1调节功能(最主要)2认识功能(主要)(3)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加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严重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安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一定时期可能出现停滞或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1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4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康健发展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一致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康健发展的基本要求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优秀性要求和广博性要求的统一六、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1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2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3趋荣避耻,贵在践行七、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其科学内涵和意义是什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源看法和基本观点。
科学内涵:1以心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5以结合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以厚道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意义:1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产生正确的价值激励,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严重组成部分3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4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光鲜指向,引领风尚八、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2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
3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要求,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九、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是相辅相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2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优良品德一、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二、多选题道德规范的内容1爱国守法2明礼诚信3结合友好4节约自强5敬业奉献公民生活的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博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4活动结果的相关性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爱情特征1同等互爱性2专一排他性3剧烈持久性4结净严肃性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1真挚负责2同等互尊3文明相爱家庭美德内容1尊老爱幼2男女同等3夫妻和睦4节约持家5邻里结合三、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