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容器育苗技术行业标准

容器育苗技术行业标准

4.1.1 容器育苗用的基质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应具备下列条件:
a.来源广,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肥力;
b.理化性状良好,保湿、通气、透水;
c.重量轻,不带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
4.1.2根据培育的树种配制基质,配制基质的材料有黄心土(生黄土)、火烧土、腐殖质土泥炭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使用。培育少量珍稀树种时,在基质中掺以适量蛭石、珍珠岩等。
5.4播种
5.4.1容器育苗要选用良种或种子品质达到GB 7908规定的二级以上种子。
5容器苗培育
5.1育苗地条件
5.1.1 本着“就近造林,就近育苗,就近取土”的原则,选在距造林地近,运输方便,有水源或浇灌条件、便于管理的地方。
5.1.2育苗地要平坦,排水良好,不能在种过蕃茄、薯类等的菜地育苗。山地育苗要选在通风良好、阳光较充足的半阴坡或半阳坡,不能选在低洼积水,易被水冲、沙埋的地段和风口处。
b,用时展开成蜂窝状,无底。在育苗过程中,容器间的胶粘剂溶解,可使之分开。
3.1.5硬塑料杯
用硬质塑料制成六角形、方形或圆锥形,底部有排水孔的容器。圆锥形容器内壁有3~4条棱状突起。
3.1.6 其他容器
因地制宜使用竹篓、竹筒、泥炭以及木片、牛皮纸、树皮、陶土等制作的容器。
3.2容器规格
3.2.1育苗容器大小取决于育苗地区、树种、育苗期限、苗木规格、运输条件以及造林地立地条件等。在保证造林成效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规格容器,西北干旱地区、西南干热河谷和立地条件恶劣的、杂草繁茂的造林地适当加大容器规格。常用容器规格见附录A(参考件)。
4.1.4.2有机肥应就地取材,要既能提供必要的营养又能起调节基质物理性状的作用。常用的有河塘淤泥、厩肥、土杂肥、堆肥、饼肥、鱼粉、骨粉等。有机肥要堆沤发酵,充分腐熟,粉碎过;筛后才能使用。无机肥以复合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等为主。
4.2基质的消毒及酸度调节
4.2.1 为预防苗木发生病虫害,基质要严格进行消毒,方法见附录C(参考件)。
容器育苗技术行业标准
———————————————————————————————— 作者:
———————————————————————————————— 日期:
容器育苗技术行业标准
LY/T 10000一199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容器苗的容器选择、基质配制、容器苗培育方法及出圃规格等。
3.2.2容器大小的表示方法
3.2.2.1 塑料薄膜容器为圆筒状,以装填基质后容器的直径和高度来表示,如:5cm×12cm表示在装填基质后,容器的直径为5cm,高为12cm。
3.2.2.2营养砖为长方体,以长×宽×高表示其大小。如:7cm×7cm×12cm表示砖的横断面为7cm×7cm的正方形,砖高为12cm。
4.1.3配制基质用的土壤应选择疏松、通透性好的壤土,不得选用菜园地及其他污染严重的土壤。制作营养砖要用结构良好、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壤土。制营养钵时在黄心土中添加适量沙土或泥炭。
4.1.4基质中的肥料
4.1.4.1基质必须添加适量基肥。用量按树种、培育期限、容器大小及基质肥沃度等确定,阔叶树多施有机肥,针叶树适当增加磷钾肥。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裸根苗造林不易成活的地区和树种的容器育苗,也适用于珍稀树种和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容器育苗。在温室、大棚内培育容器以及果树、园林绿化树种的容器苗可参照本标准。
2引用标准
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GB 6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育苗技术规程
GB 7908林木种子
3、育苗容器
3.l容器种类及技术要求
3.2.2.3营养钵为圆台体,用上底直径、下底直径和高三个数字来表示其大小。如:3cm×5cm×7cm表示上底直径为3cm,下底直径为5cm,高为7cm。
3.2.2.4蜂窝状六角形容器以外接圆直径和高度来表示,如:4cm×12cm表示六角形外接圆直径为4cm,高为12cm。
4育苗基质
4.1基质成分及配制要求
3.1.1 育苗容器应具备的条件
有利于苗木生长,制作材料来源广,加工容易,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保水性能好,浇水、搬运不易破碎等。
3.1.2塑料薄膜容器
3.1.2.1 一般用厚度为0.02-0.06mm的无毒塑料薄膜加工制作而成。
3.1.2.2 塑料薄膜容器分有底(袋)和无底(筒)两种。有底容器中、下部需打6-12个直径为0.4-0.6cm的小孔,小孔间距为2-3cm,也可再剪去两边底角。
5.2.3育苗地周围要挖排水沟,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淹。
5.3装填基质和摆放容器
5.3.1基质要在装填前湿润,含水量10~15%。基质必须装实,装填无底薄膜容器时,更要注意把底部压实,使提袋时不漏土,基质装至离容器上缘O.5~lcm处。
5.3.2将装好基质的容器整齐摆放到苗床上,容器上口要平整一致,苗床周围用土培好,容器间空隙用细土填实。
5.2整地作床
5.2.1育苗地要清除杂草、石块,平整土地,做到土碎、地面平,营养砖育苗在作床前充分耕耙圃地,使之熟化。
5.2.2在平整的圃地上,划分苗床与步道,苗床一般宽1~1.2m,床长依地形而定,步道宽40cm。根据育苗地水湿状况不同,苗床分为高床、平床、低床三种。气候湿润,雨量较多的地区或灌溉条件较好的育苗地,可以采用高床,即将容器摆放在与步道相平的床面上;干旱地区或灌溉条件差的育苗地,采用低床或平床,即在低于步道的床面上摆放容器,摆好后容器上缘与步道平(平床)或低于步道(低床)。
3.1.3泥质容器
3.1.3.1营养专用腐熟有机肥,火烧土、园圃土,并添加适量无机肥料配制成营养土,经拌浆成床、切砖、打孔而成长方形营养砖块。
3.1.3.2营养钵用具有一定粘持性的土壤为主要原料,加适量磷肥及沙土压制而成。
3.1.4蜂窝状容器
以纸或塑料薄膜为原料制成,将单个容器交错排列,侧面用水溶性胶粘剂粘合而成,可折
4.2.2配制基质时必须将酸度调整到育苗树种的适宜范围。
4.3菌根接种
4.3.1用容器培育松苗时应接种菌根,在基质消毒后用菌根土或菌种接种。
4.3.2菌根土应取自同种松林内根系周围表土,或从同一树种前茬苗床上取土。菌根土可混拌于基质中或用作播种后的覆土材料。
4.3.3用菌种接种应在种子发芽后一个月,可结合芽苗移栽时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