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法知识故事集目录1帮母亲打官司 (1)2这次工伤谁负责 (2)3谁是保险金受益人 (4)4真的无责不赔吗 (5)5这是两回事 (6)帮母亲打官司——刘德李克南秦安在外地念大学,几年都没回家。
这年学期结束,一放暑假,他就急着回家。
一推开家门,秦安愣住了,母亲躺在床上,瘦了好多,脸色蜡黄蜡黄的,这是怎么了?在秦安的追问下,母亲终于道出了实情——半年前,母亲患上一种罕见的怪病,叫“狼疮性肾炎”,极难治愈,而且费用高昂。
为了给秦安省出学费,母亲决定放弃治疗,还嘱咐亲友不要把她的病告诉秦安,免得他担心。
秦安决心要治好母亲的病。
这时,他想起一件事:去年,母亲曾买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当时保险推销员说,如果得了重大疾病,就可以到保险公司索赔。
秦安赶紧拿出那份保险合同,打开一看,高兴坏了,母亲得的那种病正好在理赔范围内。
于是,秦安陪着母亲,拿着合同及相关材料去了保险公司。
接待员看了合同及医院诊断书后,对他们说:“很抱歉,您母亲的这个病,本公司无法理赔。
”两人满怀希望来到保险公司,不想却被人兜头一盆冷水浇下来,秦安当然不服,他说:“保险合同的每项条款我都仔细研究过的,你倒说说,为什么不能理赔?”接待员说,虽然“狼疮性肾炎”符合合同中规定的保项,但保单后面还有一个括号,里面特别说明:“符合世界卫生资质诊断标准定义的Ⅲ型至Ⅴ型狼疮性肾炎”这个注解把承保的范围大大缩小了,就不包括秦安母亲患的那种病。
秦安忍不住和接待员吵了起来,其实这明摆着,保险公司预设文字陷阱,坑害投保人,可合同白纸黑字,上面还有母亲的签名呢!,最后,接待员软中带硬地说,如果他们对合同有异议,可以起诉,请法院来裁决。
不过相信胜诉几乎是不可能。
母子俩回到家,抱头痛哭了一场。
亲朋好友知道这事,纷纷赶来安慰。
可大家都觉得,母子俩是弱势群体,怎么可能斗得过财大势大的保险公司呢?到时候,官司赢不了,还得倒贴一笔诉讼费……这天晚上,秦安把合同研究了一晚上,他想,既然保险公司设置文字陷阱,那就一定有办法破解。
忽然他想起了什么。
抓过身边的一本字典翻阅起来,翻着翻着,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最后,他跳了起来,冲进母亲的房里,大喊着:“这官司我们能打赢!”他对母亲说,他要帮母亲起诉保险公司……不久,法院开庭审理这一保险合同纠纷案。
法庭辩论时,秦安代表母亲向法院出示了一本字典,说道:“按国家颁布的语法规范,如果正文后面有括号,括号中的文字只能对正文作解释或者补充说明,不能改变正文原文的意义。
合同中括号的用法不符合语法规范,也就不具备法律效力……”被告方开始理直气壮,振振有词,但随着辩论的深入,他们迆觉得遇到了强手,口气也渐渐软了下来。
最后,法庭经过合议,判决保险公司败诉,依据合同规定,保险公司支付秦安母亲保险金10万元。
律师点评:故事《帮母亲打官司》主要说明两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其一、提供合同文本这一方(如保险公司)、房产公司等)对技术性或者专业性条款应该负有提醒,告示及解释的义务;当然,我们在签约时仍需擦亮眼睛,仔细阅读每一项条款,以免误入陷阱。
第二、字典中的“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对括号的解释是“用于行文中注释性地部分”;国家《标点符号用法》也明文规定:“行文中注释的文字,用括号表明。
”由此可见,保险公司合同“狼疮性肾炎”后面小括号内的文字,改变了正文原有的意义,不符合语法规范,属于不当注释。
既然是不当注释,对当事人就不具有约束力,该合同应该以正文的含义为准。
我们对合同中文字方面的理解,除了看呆板的条文,还需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掌握逻辑推理技巧。
这次工伤谁负责——刘和根住在平安小区的李菲和老公开了一个小厂。
在处理厂务时,两人经常发生分歧。
这回,上面贯彻《社会保险法》,老公就说要给员工买保险,可李菲坚决不同意。
说着说着,两人就吵起来。
吵到最后,老公说:“你行,你来管,我出国去溜达溜达。
”李菲毫不用客气地说:“正好,免得你碍手碍脚。
”老公走了,李菲开始大显身手。
可是不久,厂里就出了事,员工毛虎稀释硫酸时,烧坏了眼睛。
李菲领着毛虎到小诊所用蒸馏水洗了洗,滴了眼药水,蒙了两块白纱布就算完事。
哪里料到,第二天,毛虎父亲就带着七大姑八大舅一行十多人,气势汹汹地上门讨说法来了。
李菲胸有成竹,不慌不忙拿出了毛虎的工资单。
毛虎的父亲接过一看,工资单上除了写工资金额外,还注明:,以上金额含五险一金,由本人领取后向相关部门缴纳,工厂不再负担任何责任,单子最后是领取人毛虎的签字。
毛虎的父亲被难住了,但他仍坚持说:“在你厂里出的事,你就得负责!”也有亲戚懂点法,坚持说工伤保险,个人不能代交。
李菲被纠缠得无法脱身,只好答应他们提出的要求:1,不管是否交纳工伤保险,工厂要认定工伤;2,不管责任由谁承担,要进行伤残鉴定。
后来,经医院认定,毛虎的双眼矫正视力均小于0.1,伤残级别在四级和五级之间。
四级和五级的赔偿金不同,李菲就想把级别定低一些,工厂少付些钱。
她托关系,最终如愿以偿把毛虎的伤残级别定成五级。
不久,老公回来了,问起工厂情况。
李菲就把毛虎的事说,最后她还不忘自吹自擂一番,说自己如何努力,把四级伤残定成了五级,为厂里节约不少费用。
老公一听就急了,抱怨说:“胡闹!员工的工伤险,我买了一年。
”“真的?”李菲高兴得手舞足蹈,“这下,毛虎的工伤应该由保险公司承担了。
”突然,她不笑了,狐疑地问:“但你那来的钱?”老公只好如实供述:“老婆,对不起,我骗了你,我没出国旅游,而是用旅游的钱替员工买了保险。
”不管怎么说,这不是坏事,李菲顾不得埋怨,赶忙拿好相关资料,来到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保障局,她准备把毛虎的保险金领出来。
但是,没想到,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保障局的同志告诉李菲,《社会保险法》第38条和第39条规定: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由国家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由用人单位支付。
这也就是说,毛虎的伤残津贴仍由企业自己支付。
李菲傻眼了,心说:花了那么大代价,将毛虎的伤残降低到五级,谁知是这样的结局,我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嘛!律师点评:《这次工伤谁负责》故事主要涉及三个法律方面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其一,用人单位以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而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属于无效条款;其二,受伤职工如对事故鉴定结论不服,可在收到被鉴定之日起15日之内依法再次申请鉴定;其三,四级伤残津贴和五级伤残津贴承担主体不一样,前者在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后者由用人单位支付。
谁是保险金受益人——刘强张亮与董辛新婚不久,两人利用婚假驾车到庐山度蜜月,在庐山游玩了一星期后,两人高高兴兴地驾车回家。
这天,天下着大雨,张亮开着车,和妻子董辛有说有笑,正聊得起劲,突然,张亮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重型卡车急速驶来,张亮避让不及,两车迎面相撞。
车祸发生时,董辛坐在副驾驶座上,由于没有系安全带,在惯性的作用下董辛整个人撞向前挡风玻璃,当场就丢了性命。
而张亮也因颅脑受伤昏迷过去。
闻讯赶来的交警急忙把他送进附近的医院抢救,但因头部受伤较重,一个星期后也随妻子董辛而去。
一对新人就此告别人间。
张亮与董辛的父母悲痛欲绝。
他们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料理了张亮和董辛的后事。
一天,张亮的母亲在整理儿子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张保险单。
原来半年前,张亮在保险公司为自己买了一份意外伤害人身保险,保险金额为6万元,受益人是他当时的女朋友董辛。
于是,张亮父母找到了这家保险公司,要求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
因为受益人是董辛,所以必须要董辛出面办理,张亮父母把情况说明后,保险公司就让他们到派出所开了一张因车祸死亡的证明,最后把6万元保险金给了张亮的父母。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董辛的父母知道了这件事。
他们认为,张亮的保险受益人是他的老婆董辛,这6万元应该由董辛的家属继承。
于是他们找到张亮的父母,婉转地要他们将钱退出来。
一对新人尸骨未寒,亲家就找上门来要钱,张亮父母很不高兴。
双方互不相让,越闹越僵,最终闹上了法庭。
法庭上,董辛父母坚持认为:保险虽然是张亮花钱买的,但董辛才是保险金的受益人,董辛因车祸去世,保险金就应该作为董辛的遗产,全部由董辛家属继承。
法官认真审理了案件,认为:本案中,张亮为自己购买了意外伤害人身保险,指定的受益人是董辛,但在车祸中受益人董辛先于被保险人张亮死亡,此时,根据保险法,保险金已经变成了保险人张亮的遗产,按照继承法,应由张亮的直系亲属继承,因此,张亮父母领取保险金符合法律规定。
而董辛父母并不是张亮的继承人,所以没有权利继承保险金,由此法院驳回了董辛父母的诉讼请求。
律师点评:《谁是保险金受益人》故事涉及到一个法律问题,即保险金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的情况下,这笔保险金该归谁。
根据我国保险法有关规定,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依据法定继承程序执行。
故事中,因受益人董辛先于被保险人张亮死亡,保险金作为张亮的遗产,转为由继承人张亮父母领取。
真的无责不赔吗——陈伯群齐云峰买了辆新轿车,没事时,常带着老婆娇娇出去兜风。
这天,他们开车到了公园路口,见红灯亮了,齐云峰就把车停了下来。
这时就见一辆摩托车像脱缰的野马,冲了过来。
齐云峰还没反应过来,就听一声巨响,那摩托车重重地拦腰撞上了自己的车。
那摩托车驾驶员翻了几个滚,头破血流地倒在地上。
见出了大事,齐云峰马上掏出手机拨打110和120。
交警很快到了现场,经勘查,交警当场认定摩托车驾驶员是酒后驾车,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承担齐云峰车的全部维修费。
没多久,救护车也赶到了,把伤势很重的摩托车驾驶员拉去了医院。
齐云峰心疼车子,又无可奈何,只好把车送到修理厂去修,厂里估算了一下,维修费要六万多元。
这么多钱,齐云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摩托车驾驶员,他是全责,当然找他。
齐云峰来到医院,那个摩托车驾驶员姓李,听说维修费要花六万多元,一下子急得呼天叫地,忍痛挣扎着跪在齐云峰面前,苦苦哀求道:“兄弟,是我的责任,该我赔,但我没有投保险,自己又伤得这么重,连治伤的钱都没有,你叫我怎么办?我求求您,想想其他办法行吗?”齐云峰看他那穷酸样,知道就是把他的骨头拿出来熬油,也熬不出多少钱,只好无奈地回家。
回到家,齐云峰把这事对老婆娇娇一说,娇娇提醒道:“老公,你不是在保险公司买了车保险吗?何不找保险公司赔?”齐云峰在保险公司买了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车辆不计免赔条款等多种险,但他有些犹豫,这事是人家的全责,保险公司能赔吗?带着疑问,齐云峰找到保险公司。
果然保险公司态度坚决:“无责不赔,这是我们公司历来的规矩,你没有责任,我们当然不能赔。
”齐云峰傻眼了,这可如何是好?走投无路之际,他想到了找律师。
一咨询,事情似乎有了转机,只听律师高兴地说:“太好了,这下有典型案例了!”按照律师的建议,齐云峰一纸诉状把保险公司告上了法庭。
开庭那天,律师是有备而来,对保险公司的行规或者说是铁律进行了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