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框的应用》
教材分析
《古诗赏析——文本框的应用》《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画图与Word提高”中的一课。
应用“ word”中的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 Word文字处理模块的终点,又是应用该模块的起点,鼓励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创作作品,达到能正确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树立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树立设计思想,应用“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并体会文本框的妙用。
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开始进入少年期,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
在课前了解到学生古诗教学及学习的情况:本学期古诗学生已经学习了四首,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古诗赏析页面,达到《纲要》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学会插入文本框,合理设置文本框的格式、效果,设计古诗赏析;在设计中,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在互助合作中完成任务;在诗情古韵中创作,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体会古诗的意境,畅抒心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2 .设置文本框格式。
教学难点——合理设置对象的格式。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诗情画意——激情导入
入情: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目的: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对祖国古老文化的热爱之情。
入景:对比语文书中的古诗排版,让学生观察思考背景图案的作用和其与文字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图文之间的关系。
学习策略:对比感知,思考作答。
教学策略:激情引入,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通过欣赏古诗赏析范例作品,布置本课任务——制作古诗赏析页。
目的:明确任务,了解设计顺序,做好准备。
二、诗情古韵—赏诗
内容:
教学插入文本框,先介绍学习资源位置——资料丰富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同时设计了相同页面规格,不同文字排版的各类古诗文档,以便学生应用时产生认知冲突,建构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
在随后的思考辨析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网对比学生中的不同设计,让学生体会文本框的作用,自己得出结论——应用文本框可以方便地排版。
最后梳理插入文本框的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构应用软件的技能技巧,渗透合理应用的理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教学策略:放手尝试,先用后讲。
学习策略:自主探究、思考辨析
三、入情入境—观景
内容:教学设置文本框格式,本环节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忆设置自选图形、背景等设置对文本框的线条、填充等项目进行综合设置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
同时在学生设置之前提出探究问题:如何设置文本框才能实现整体和谐?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审美意识和创作美的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产生知识迁移,解决本课重点。
教学策略:对比效果、讲解审美,突破难点。
学习策略:知识迁移、尝试探究。
四、畅抒心意—评析
内容:美化文本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审美指导,让学生领会什么是和谐统一,从模仿做起,逐步实现具有审美的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产生美,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同时还有学生归纳梳理方法的环节,落实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品的审美分析,让学生理解整体和谐统一的设计思想。
教学策略:分析审美,梳理方法。
学习策略:理解审美,模仿创新。
五、展示与评价
内容:应用评价量规,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落实评价的公平性、广泛性、多元性目标。
学生应用量规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避免了人情分等不公平的现象。
五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应用评价量规评价法,对自己的作品和能力水平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而且还能分析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还对创作有激励作用,又能随时纠正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