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本框的应用

文本框的应用


教学课例分析
1、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学会插入文本框 并设置文本框的格式。 2、在为作文排版的过程中,感受图文和谐 的设计原则,提升审美意识。 3、通过亲历文章版面的编排,增强学习的 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课例分析
教学重点: 1.插入文本框 2.设置文本框格式
教学难点: 合理设置对象的格式
教学课例分析
教学课例分析
教学策略 :对比效果、讲解审美。 学习策略 :知识迁移、尝试探究。
教学设置文本框格式,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 忆上一课中如何设置自选图形的填充效果,让文字更加清晰, 而从对本课文本框的线条、填充等项目进行综合设置,达到 协调统一的效果。 在学生设置之前提出探究问题:如何设置文本框才能实 现整体和谐?(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审美意识和创作美的能 力)
教学课例分析
2、学生情况: 总之,学生在假期中都有各自的收获。因此, 本课可以让学生把假期的收获,用更精彩的、一张A4 纸排版方式呈现出来,形成一篇小作文,并推选优秀 文章在教室绒板上进行展示。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 学生运用文本框完成了作文的展示,还为教材第四单 元“板报设计”制作板报的技能做了巧妙的铺垫,同 时还达到了《纲要》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1、教师出示同一篇作文的两种排版效果,在学生对比的 基础上,提问:如果要把这篇作文贴在教室的绒板上进 行展示,哪种版面更活泼,显示效果更好?为什么?
教学课例分析
教学策略 :激情引入,任务驱动。 学习策略 :对比感知,思考作答。
教学课例分析
2、指导学生思考,要达到这样的“文字块”排版效果, 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对象能实现?(自选图形) 3、想要让一个自选图形中显示文字,需要几个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文本框的妙用,让你的文章 用更漂亮的方式呈现出来。
教学课例分析
设计、应用、创作……
学习(迁移):插入文本框。 设置文本框格式、效果
学生能运用作文表达自己的收获, 并非常愿意在同学之间展示交流 会设置对象的叠放层次 会插入图片并设 置图片格式 能熟练输入、 复制文字
本课新知
已具备
教学课例分析
3、教学方式: 教师:演示法、任务驱动等; 学生:观察模仿、自主探究等方法。 4、教学手段: 教学范例;学生用电子版作文(提前几周发布 任务:准备两三个方面的假期的收获的小作 文)、照片(风光背景一张,与收获有关的个 人照片3-4张);评价工具。
【设计意图】:明确任务,了解设计意图,做好准备。
教学课例分析
教学策略 :放手尝试,先用后讲。 学习策略 :自主探究、思考辨析。
1.先介绍学习资源位置(学生提前准备好的小作文和3-4张代 表性的照片)。 2.指导学生设置页面大小,插入准备好的背景图片,自主探 索,进行版面的设计,以便学生应用时产生认知冲突,建构 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 3.在随后的思考辨析中,对比学生中的不同设计,让学生体 会文本框的作用,自己得出结论——应用文本框可以方便地 排版。最后梳理插入文本框的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构应 用软件的技能技巧,渗透合理应用的理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促进 其可持续发展。
教学课例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能力根据评价量规,对自己和他人的作 品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同时还对自己的创作有激励作用。 评价方式: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评、互评。根据成绩选前两名作为推荐作 品。 2、每组选一个推荐作品,说说自己创作的技巧和感受。 3、推荐的作品,课后打印,钉在学生班级的展板上,供学 生课后继续欣赏。
有趣。
教学课例分析
比较普遍的需求: 1、在Word默认方式下输入的文字是从左向右横排的, 有些时候,在编辑一些特殊应用文体时,需要竖着排列 文字,例如:编辑请柬或编辑很有古典韵味的唐诗、宋 词等等,这时候,我们需要使用文本框; 2、利用文本框可以将文档中的段落、图形、表格等很方 便地显示在页面的任意指定位置上,因此在排版过程当 中,要经常使用文本框。
教学课例分析
1、教材内容: 第 13课《文本框的应用》是海淀版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画图与 Word提高”,第三单元《七彩文学社》的最后 一课。学习的内容是在“ word”中插入并调 整文本框,做出图文和谐的作品。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 Word文字处理模 块的终点,又是应用该模块的起点,鼓励学生 应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创作作品,达到能正 确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树立应用信息技术的
教学课例分析
2、学生情况: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 开始进入少年期,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的欲望和能 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 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 在课前通过访谈的方式向五年级学生了解了学 生假期的生活、学习情况:有参加各类培训班、发展 爱好和特长的;有跟随父母外出游玩,欣赏祖国的大 好河山的;有回乡下老家,体验乡村生活,品尝农村 原生态食品的„„。
教学课例分析
评价项目 1 、字体 设计
评价指标体系 5 ☆ 字体、字 号、颜色 的设计与 整个画面 协调 段落摆放 位置没有 遮挡自己 的照片 文本框的 填充、线 条以及效 果设计与 整个画面 协调 3 ☆ 1 ☆ 有字体、 部分完成 字号、字 字体、字 体颜色的 号等方面 设计 的设计 段落摆放 位置遮挡 了部分照 片 有对文本 框格式、 效果的美 化设置 段落摆放 位置把照 片全挡住 了 没有对文 本框的美 化设置
教学课例分析
教学策略 :对比效果、讲解审美。 学习策略 :知识迁移、尝试探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产生知识迁移,解决本课重点。
教学课例分析
在课堂练习的环节,指导学生继续调整文本框的显示效 果,部署分层次任务。 1.可以继续改变文本框的角度、边框、填充等效果,让文字 更加清晰易读。 2.还可以使用上节课的“自选图形”,衬托在文本框下面, 让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使用分层次任务, 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运用文本框+自选图形相结合的 版面编排方法,也为后续单元“板报的制作”进行了潜移 默化的学习。
教学课例分析
我们认为,教材在“自选图形”之后安排文本框, 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文本框相比自选图形的 优势:对于编辑多个不同位置的“文字块”,使用文本 框更加快捷方便,减少操作的步骤。 例如:文本框插入后可以直接进行文字编辑,而自 选图形要多一步:“右击-编辑文字”。 如果要把自选图形中的文字变成竖排文本,更要多 两个步骤。所以在文章中某几个不固定的区域要输入较 多的文字块时,用文本框更省时省力。
自评
互评
2 、段落 位置 3、文本 框格式及 效果
成绩
教学课例分析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收获技术, 更要让学生收获应用技术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而在 作文排版的创作中,学生不但提升了自我的表现欲,而且 应用技术创造了美,实现了学以致用。
教学课例分析
我们的日常应用: ☆有一行文字要打在两行文字的正中间,如果不用 文本框就不好做了,因为文本框里面的字体可以随 着文本框随便移动的,便于排版和编辑。 ☆整篇文章分两栏的时候,忘了把标题在页面居中, 为了省事,就只能插入文本框才能把标题放在文 这些功能,用自选图 档正中。 形也能实现。而且有 时候显示的效果还更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