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讲解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讲解

巨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的单片机开始出现
12
微处理器发展过程
13
第一代 4位和低档8位机 (1971-1973)
Intel 4004 第二代
中高档8位机
(1974-1978)
8080/8085、Z80、MC6800
第三代 16位机
(1978-1981)
Intel 8086、Z8000、MC6800
特点:
10
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 计算机TRADIC
11
▪1971年开始的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出现微型计算机、单片微型计算机,外部设备多
样化,可靠性更进一步提高,体积更进一步缩小, 成本更进一步降低,速度提高到每秒几百万次至几 千万次
▪1986年开始的第五代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运算速度提高到每妙几亿次至上百亿次。由一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安排
• 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主编:
• 理论学时:40学时 • 实验学时:8学时
1
课程目标
掌握: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 建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形成微机 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
2
参考书目
➢ 李正华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8
21
1.3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
微型计算机系统从全局到局部 分为三个层次:
1.微型计算机系统 2.微型计算机 rocessor)简称µP或MP,或 MPU(Microprocessing Unit)。MPU是采用大规 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将算术逻辑部件ALU (Arithmetic Logic Unit)、控制部件CU (Control Unit)和寄存器组R(Registers)三 个基本部分以及内部总线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 上构成的电子器件。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 (Central Processor Unit),简称CPU
8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9
1958年开始的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运算速度提高到几万次至几十万次,可靠性提高, 体积缩小,成本降低,工业控制机开始得到应用,磁 芯作主存储器, 磁盘作外存储器,开始使用高级语言 编程
▪1965年开始的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使用半导体存储器,出现多终端计算机和计算机网 络,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体积进一步缩小,成本进一 步下降,运算速度提高到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在此 期间,形成机种多样化,生产系列化,使用系统化, 小型计算机开始出现
IBM PC机 IBM PC/XT机
IBM PC/AT机
8088CPU
17
1.2 微型计算机的分类
微型计算机的品种繁多,系列各异,最常见的有 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 按微处理器的位数分类 按微处理器的位数分为4位机、8位机、16位机、 32位机、64位机,即分别以4位、8位、16位、32位、 64位处理器为核心组成的微型计算机。 2. 按微型计算机的用途分类 按微型计算机的用途分为通用机和专用机两类。
➢ 周明德,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 戴梅萼等,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 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
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考勤+实验)
期末考试
70%
30%
4
第1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5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 系统的三个层次, 了解微型计算机三种总线 结构以及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四代 32位机
(1981-1992)
1、速度越来越快。
80386、80486
2、容量越来越大。 3、功能越来越强。
第五代 64位机
Intel Pentium(1993后14 )
Intel4004和采用4004的计算器
15
Apple微型计算机
Apple-I
Apple-II
16
IBM PC系列机
23
1).运算器
运算器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它主要由算术 逻辑运算单元(ALU)组成,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可以完成各种 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其他操作。
2).控制器
控制器是统一指挥和有效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的关键 部件,是微型计算机的指挥控制神经中枢。它从存储器中逐条 地取出指令、分析指令,并向各部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使 它们一步步地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另一方面,它又接收运 算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的反馈信息,以确定程序的执 行顺序。
19
4. 按微型计算机的组装形式和系统规模分类
按微型计算机的组装形式和系统规模可分为单片 机、单板机、个人计算机。
单片机是将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微处理器、 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集成在一片大规模集成电路 芯片上形成的微型计算机,它具有完整的微型计算机 功能。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成本低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智能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工业控制等 领域。
6
教学重点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7
1.1 微处理器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自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制成的世界上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以来,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 了五代的变化: ▪1946年开始的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计算机运算速度一般为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体积 庞大,成本很高,可靠性较低,在此期间,形成了 计算机的基本体系,确定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数据处理机开始得到应用
20
单板机是将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 简单外设等部件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形成的微型 计算机。单板机具有结构紧凑、使用简单、成本低等 特点,常常应用于工业控制和实验教学等领域。
个人计算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PC机,它是将一块 主机板(包括微处理器、内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芯片)和若干接口卡、外部存储器、电源等部件组装 在一个机箱内,并配置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部设 备和系统软件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PC机具有功能 强、配置灵活、软件丰富、使用方便等特点,是最普 及、应用最广泛的微型计算机。
18
3. 按微型计算机的档次分类 按微型计算机的档次可分为低档机、中档机和高 档机。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它的微处理器,也可以根 据所使用的微处理器档次将微型计算机分为8086机、 286机、386机、486机、586(Pentium)机、 PentiumⅡ机、PentiumⅢ机和Pentium 4机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