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两极格局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1、战后初期,美国以其雄厚的实力妄图独霸世界,苏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反抗,由此形成两极格局。
(形成)2、20世纪50年代,两大阵营全面对峙。
美国杜鲁门政府咄咄逼人的攻势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构成可对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严重威胁;苏联采取相应措施,把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组织起来,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的全面对峙,成为两极格局的主要特征。
(特征)3、20世纪60年代的动荡、分化和改组,出现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苗头。
(发展)a、民族独立国家的大批涌现以及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着两级格局。
b、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变化。
c、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4、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激烈争夺,多种力量迅速发展,对两个超级大国产生重大制约作用,促使世界格局发生新的、深刻的变化。
(演变)多种力量:a、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军作用b、西欧的联合趋势进一步加强,成为制约两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力量。
c、日本力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与其经济实力相当的影响,要成为政治大国d、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日益发挥着自己独立的作用。
为什么说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必然趋势?当今国际舞台上现实存在着美、欧、日、中、俄这五大力量,在加上新的地区大国或国家集团正上升为世界性的力量,这些力量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既定发展目标,都在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国力、调整对外政策,任何一种力量都不会国际竞争中衰败下去,也不会被排斥出局。
1、从大国实力对比关系的动态看,美国的相对实力优势无法提供建立单极霸权的基础。
2、单极霸权是对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否定。
任何一个真正的潜在大国都不太可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单极统治世界的安排。
3、中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和印度等主要国家推动多极化的努力和意坚定不移。
4、联合国是保证多极化趋势顺利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体制基础。
怎样认识当今国际舞台上单极和多极的矛盾斗争?它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如何?1认识:当今国际舞台单极和多极的矛盾斗争即美国实行单边主义、维护全球霸权的行为与大多数国家追求多极化之间的矛盾。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和维护一种由它主导的全球秩序,但这不可避免地与整个世界多极、多元的发展趋势产生矛盾。
2 发展趋势和前景:政治单边主义将受到多变主义力量的强有力的挑战和制约,它对多极化趋势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
美国单极霸权设想除非的到主张世界多极化大国的支持和默许,否则它只能是一厢情愿。
只要这些大国致力于推动多极化进程,那么任何单边之一作风都只能暂时地延宕多极化的进程,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第2章战后世界经济演变的根源是什么?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国家一直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些战败国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战胜国中的英国、法国等也是遍体鳞伤。
惟独美国的经济在战争中膨胀起来,在工业生产、国际贸易和金融等方面确立了自己的压倒性优势,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建立起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经济集团,创造了一个统一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2、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集团形成的“经济互助委员会”于1949年1月成立。
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经济集团到社会主义国家经互会的建立,统一的世界经济终于分化成为两个隔离的经济体系;3、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转折,资本主义国家出现通货膨胀,苏联因争霸计划而经济增长受阻,中国受内“左”倾政策影响经济大幅度滑坡,而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却大大增强,第三世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增添了新角色,推动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美国、西欧和日本在经济上三足鼎立;4、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不但调整和改革经济,而且加强同他国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联合取得集团优势来增强自身实力,由此,区域集团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最为显著的发展趋势,大大小小的经济组织约有30多个,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怎样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原因和意义?内涵:所谓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
原因: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联系;2)全球性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条件;3)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制约和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面对、共同解决。
意义:经济全球化可以加强各国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达到最佳配置,可以增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使各国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目的。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主要问题:1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严重。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它包括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和经济实力水平的不平衡。
正是在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大国力量的逐步均衡化,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转变。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形势也由于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而更加错综复杂和动荡不安。
美、日、欧为争夺世界市场掀起新贸易保护主义,西西矛盾激化。
发展中国家出现分化,新兴国家在成功地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的同时,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之争和规则之争。
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贫困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整体繁荣。
2环境恶化问题。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空间和物质基础,环境问题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产物。
大气污染、臭氧层损耗、全球气候变暖、水体污染、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锐减、生物物种消失等一系列问题,早已超越国界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3能源短缺问题。
能源消费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作为世界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短缺的威胁,这不仅加剧了人们对全球能源危机的担忧,而且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4粮食危机问题。
作为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物质资源,粮食的自给自足仍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受到削弱,粮食生产不足又缺乏进口粮食的必要资金,经常出现程度不同的粮食危机,甚至出现社会动荡。
在全球范围内,粮食产量增长速度开始放慢,但需求却持续增长,粮食供需经常出现较大缺口,数亿人生活在饥荒的阴影之下,构成了对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严重威胁,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挑战。
5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金融危机是现代经济中资本过分追逐利润的必然结果。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国的金融危机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金融动荡,由此可见金融稳定不仅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世界政治的安全与稳定。
第3章“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提出的依据是什么?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的历史依据2)对国际现实的科学分析是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的现实依据3)对世界形势未来走向的前瞻性分析是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的重要依据。
试析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p117)1从必要性角度看,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掠夺、控制发展中国家,使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扩大,众多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困境,负债累累,贸易条件恶化,资金严重短缺,经济发展徘徊不前,人民生活长期贫困,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与共同繁荣。
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改造国际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
2从可能性角度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得到了广泛认同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家行为规范。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和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一个大发展,包括超级大国、众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不用说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了。
所有这些国家都表示同意遵循这一原则来发展和中国的外交关系。
基于这样的历史实践,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完全可能的。
3从现实性角度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体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贯穿了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精神,将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单极格局的斗争前进。
这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第5章怎样看待二战后社会民主党在西欧政坛的崛起及其建设福利国家的实践?在政治上既反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又反对共产主义和“极权主义”,宣称要成为替代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第三者力量;在意识形态上,主张多元主义,反对单一的思想基础;在国际问题上,主张国际民主,把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当今时代的最高任务,推动裁军进程,促进南北经济合作,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但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社会民主党提出的“和平变革”口号迎合了西方人民要求社会主义变更而又求稳怕乱的心理,在西欧许多国家执政参政,为时间自己的改良主义纲领提供了机会,从而在欧洲政坛上留下了深刻印迹。
什么是欧洲一体化?试析欧洲一体化的动因与作用动因:1)西欧国家认识到欧洲的和平和欧洲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有赖于国家的联合2)防止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再起3)冷战的开始导致欧洲国家对共同行动更具紧迫感,以对内防御共产主义,对外防御苏联威胁4)美国为对付苏联和便于控制西欧,支持西欧复兴,大力促进西欧联合得以发展的动因:1)西欧地区内密切的经济交往和相互依赖产生了打破民族国家壁垒、降低交易成本的客观要求,以满足资源、市场、资金流转的需要2)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促使有关国家希望通过深化内部协作,增强创新能力与国际讨价还价能力;3)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使其在国际背景下的经济利益融合较易实现4)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政府出面加强西欧国家见的经济联系和协调,奠定了基础。
作用从西欧范围看:1)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2)维护了欧洲内部的长期稳定从世界范围看:1)增强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多极化的促进力量和不断上升的力量中心;使西欧成为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顺应着与推动力量。
2)欧作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局域性经济集团,提供了经济一体化的成功范例。
分析北约东扩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1)北约东扩突破了欧洲在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安全界限,使冷战后的欧洲形成了以北约为主导的欧洲安全结构。
2)北约东扩牵动着世界政治与安全格局。
3)北约东扩的实现方式,反应了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特点,即在大国关系中,在地区国际体系的建构中,传统的地缘政治竞争与新型的安全合作者两类互动模式交织并存。
4)北约哦是扩大后,内部关系复杂,美国与西欧盟国之间的协调合作面临考验。
第6章试析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国际原因1)战后国际环境长期和平,尤其是日本国际国内环境的限制,日本军费开支锐减,使日本有更多的财力投资于经济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