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教学计划第九单元总复习提示:因为6=2×39=3×3可以看出:6包含有因数3,9也包含因数3,从而得出:6的倍数中一定包含因数3,9的倍数也一定包含因数3。
所以,6和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3.质数和合数。
(1)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又称作什么数?(2)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3)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复习讲授】1.写出36的所有因数和100以内的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怎样写才能不缺写也不多写。
2.从下面四张卡片中取出三张,按要求组成三位数。
0 5 8 7(1)奇数。
(2)偶数。
(3)5的倍数。
(4)3的倍数。
(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7)是2,3,5的倍数。
由学生独立完成,能写几个就写几个,然后,全班反馈,集体评价。
3.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里(数字可重复使用)1 2 4 8 9 1012 15 21 57 91 68练习要求:(1)学生分别将各数写在相应的圈里。
(2)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判断过程。
(3)回答下列问题:①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剩下的一定是偶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②自然数中,除了合数,剩下的一定是质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③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④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⑤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巩固作业】1.完成课本第116页的第1题。
此题是有关2、3、5倍数特征的习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2.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1~4题。
第3题:此题是巩固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习题。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4题:此题是有关公倍数的实际问题。
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4个装一排正好能装完,6个装一排也正好装完,说明松花蛋的数量就是4和6的公倍数。
学生明确题意后,让学生找出4和6的公倍数,并根据70多个松花蛋这个条件,判断出是72。
【课堂作业】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5的倍数大于4的倍数。
()2.4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
()3.偶数加偶数和是偶数,奇数加奇数和是奇数。
()4.自然数是由奇数和偶数组成的。
()5.两个实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
()【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予以解决)【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教 学 过 程【知识梳理】1.分数的意义。
(1)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2)你怎样理解单位“1”?(3)什么是分数单位?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
教师板书。
如:53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 2.真分数和假分数。
(1)什么样的数是真分数?真分数大小特征?(2)什么样的数是假分数?假分数大小特征?找一找,填一填。
真分数:( )假分数:( )(3)什么样的数是带分数?假分数如何化成带分数?化一化,练一练。
把81545、化成带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说一说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
举例说明。
4.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练习:请求出12和18,5和3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5.约分、通分。
(1)什么叫做约分?约分根据什么?(2)什么是最简分数?约一约、练一练。
将下面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3)什么叫做通分?通分根据什么?将下列每组分数通分。
说一说取公分母的方法。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试一试:化成分数:0.6 0.02 0.47 0.125(2)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怎么办?试一试:把74259100017103、、、化成小数,说一说分数化成小数的几种特殊情况。
7.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加法: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计算。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8.计算方法和步骤。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如:9239293+=±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①通分 ②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①不带括号的:从左到右顺序计算。
②带括号的:括号里的数先算。
(4)简便运算。
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基础练习】1.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5题。
此题是有关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习题。
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2.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8题。
这是一道有关最简分数的习题。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全班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最简分数的概念及化简的方法。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119页第7~10题。
【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还有疑问吗?【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2课时分数及其运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分数加、减法步骤:(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如:9239293+=±(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步骤:①通分②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课后小记与前面因数与倍数的复习相似,本单元的概念也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时同样需要复习有关概念,并通过练习,将这些概念具体化。
复习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线段图等图例帮助学生进行复习,让学生能真正掌握其要领。
第九单元总复习课题第三课时空间与图形授课类型复习课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本第116页的第2~3题,课本第119~120页的练习二十八第11~16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一视图和三视图摆放小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进一步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能利用旋转和平移方法设计简单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了解物体旋转后的变化,能按照指定的旋转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位置。
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
①上、下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②前、后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③左、右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⑤如果这个长方体箱子没有盖子,那么要扣除哪个面的面积?需要材料面积是多少?⑥如果要在这个箱子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哪些面的面积?(3)体积。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以上面的图为例)①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求?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4)体积单位。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②一般情况下升、毫升是用于什么单位?③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116页第2题。
完成课本117页第3题。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1.摆一摆。
(1)只给正面看到的图形;(2)给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
2.图形的变换(1)轴对称(2)旋转3.长方体和正方体(1)具体特征:六个面,十二条棱(2)表面积(3)体积:V=Sh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知识梳理】1.单式折线统计图。
出示课本117页第4题。
2.复式折线统计图。
(1)课件呈现如下统计图。
请学生回答题目中的3个问题。
(2)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教师出示题目内容。
去年1~6月份商店售出A、B两种饮料情况:②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复式折线统计图。
③完成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3)说一说,从统计图中你又得到哪些信息。
(4)有12瓶水,其中11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来?①独立思考,在纸上进行分析。
②点学生说出分析过程③天平两边各放4瓶水,如果天平不平衡,则盐水在天平上较重的那4瓶里;如果天平平衡,则盐水在剩下的4瓶里。
再在有盐水的4瓶里拿2瓶在天平两边各放1瓶,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