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教案第一章

城市轨道交通教案第一章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教案首页章节课题:第一章导论课时: 2 书写时间:2015 年1月教师:阳艳本章节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德育目标要求:、1、了解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的必要性。

2、掌握各类型轨道交通方式技术经济特征知识、技能传授目标要求:1、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2、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起源。

3、了解世界主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4、了解中国主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和突出方法:城市轨道交通是指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用轮轨运行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

通过设疑、解答的方法来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和化解方法:通过对别与展示了解及掌握各种类型的轨道交通方式类型与技术特征教学方法手段实施设计:查找资料通过对不同的交通方式技术特征进行讲解作业与辅导设计:通过案例讲解,选取几种案例进行解释分析。

教案续页b、轻轨交通轻轨交通是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等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它车辆轴重较轻,施加在轨道上的荷载相对于市郊铁路和地铁的荷载来说比较轻,称为轻轨。

早期的轻轨系统一般是直接对旧式有轨电车系统改建而成,7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开始修建全新的现代轻轨系统。

轻轨适用于中等运量,多采用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实行信号控制。

其线路在市区部分可置于地下或高架,在郊区部分一般多在地面运行。

轻轨平均速度为20~25km/h,单向高峰流量1~3万人次/h时采用。

适用于道路坡道较大或弯曲的大中城市,也可在特大城市配合地铁在郊区的延伸。

在运输能力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其造价仅为地铁的1/5~l/3。

地下铁道与快速轻轨交通又统称为快速轨道交通,是具有专用路权的大容量客运列车系统,有地下、高架或采用立交的地面铁路,具有高标准的站台,并有不同程度的自动化设施。

c、独轨交通可分为跨座式和悬挂式两种,前者跨在一根走行轨道上行走,其重心位于走行轨道上方;后者车辆悬挂于可在轨道梁上行走的走行装置的下面,其重心处于轨道梁的下方。

轨道梁比较窄,仅为85cm,对城市的景观及日照影响较小。

独轨交通有噪声低、振动小、对城市的景观及日照等影响小、通过小半径曲线能力和爬坡能力强等优点。

但独轨车有运能小、速度低、能耗大、粉尘污染等缺点。

(一)特点地铁和轻轨同属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一部分,是具有快速、安全、舒适、能耗低、污染小等优点的绿色交通方式。

主要优点如下:(1)运量大(2)速度快(3)污染少(4)能耗少(5)占地省(6)安全与环保(一)地铁与轻轨的比较二者分属于大容量和中容量轨道交通体系,故二者的设计标准如钢轨类型、线路坡度、曲线半径、车辆编组、牵引动力等带来差异。

地铁:市区大都修建在地下,部分可修建在地面或高架桥上。

正线最大坡度一般为30‰,困难地段35‰,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300~600m。

轻轨:以高架线和地面线为主,平曲线半径最小100m,特殊地段可采用50m,最大坡度60‰,正线运行速度一般不大于35km/h。

D、自动导向交通系统自动导向交通系统是指系统中利用导轨导向、自动控制运行的新型轨道交通系统。

E、市郊铁路市郊铁路是连接城市市区与郊区,以及连接城市周围几十公里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城镇或城市圈的铁路,但它往往又是连接大中城市干线铁路的一部分,因此它具有干线铁路的技术特征,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铁等其它类型不同,在市郊铁路上通常是市郊旅客列车与干线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混跑。

市郊铁路虽然是国家铁路的一种运输方式,但它是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市郊铁路主要为通勤者提供运输服务,有时也称为通勤铁路(Commuter Rail)或地区铁路(Regional Rail)。

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城市间的铁路运输。

在一些大城市比较重要。

在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萧条后,市郊铁路在美国的10来个城市又活跃过来。

伦敦、巴黎也都有较大规模的市郊铁路运输网络。

在加拿大、亚洲、澳大利亚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都有一些市郊运输。

市郊铁路的特点是装备重型化,最高速度较大,加、减速度较低,通常由机车牵引一列列车。

线路长度一般在40~80km。

列车最高速度可达100km/h以上。

由于市郊铁路具有运量大(单向最大运能可达8万人次/h)、投资省、见效快、速度比较高、效率高、技术上容易实现、服务范围广等特点F、磁悬浮交通系统磁悬浮交通系统是指一种非粘着、用直线电机驱动列车运行的新型轨道交通系统。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与发展1)城市轨道交通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交通的运力与运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出现了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各种交通问题,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与发展世界各国经过长期的探索后形成一种共识,即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一个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综合交通系统。

2)城市轨道交通产生与发展的条件城市需求是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前提条件;资金投入是城市轨道交通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城市轨道交通产生与发展的有力保障。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的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电动机的出现(3)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1.诞生前阶段(1804~1863)1804年2月29日,英国人理查德·特雷维塞克设计制造了第一辆蒸汽机车“新城堡号”。

1832年,约翰·史蒂芬森在美国纽约的上曼哈莱姆之间建立了第一条市区有轨马车线路。

2.诞生起步阶段(1863~1890)1863年1月10日,世界公认的第一条地铁——“伦敦大都会铁路”开通,标志着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

1870年,美国第一条在曼哈顿格林威治大街及第九达到的高架快速轨道交通线开始运营。

1881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在柏林近郊铺设了第一条电车轨道。

3.初步发展阶段(1890~1924)1890年,在英国伦敦,第一条使用电力机车牵引的地下铁道建成。

1896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修建了欧洲最早的电气化地铁。

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条地铁,在整个欧洲则居英国之后。

1904年,美国纽约地铁巴尔蒙线开通,被誉为“纽约地铁之父”。

美国纽约成为美洲最早建立地铁系统的城市。

1913年,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建成地铁系统,成为拉丁美洲最早建立地铁系统的城市。

4.停滞萎缩阶段(1924~1949)1926年,澳大利亚悉尼开通了隧道电车。

1907年,日本东京开通了浅草至涩谷的地下铁道线,成为亚洲最早的地下铁道。

1935年,莫斯科第一条地铁通车运营。

5.再发展阶段(1949~1969)有轨电车-汽车-地铁-轻轨6.高速发展阶段(1969~现在)伴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城市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设施。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与发展世界地铁客运量和建设规模较大的城市有:俄罗斯的莫斯科地铁日本的东京地铁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地铁美国的纽约地铁法国的巴黎地铁英国的伦敦地铁韩国的首尔地铁德国的柏林地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与发展1)我国有轨电车的历史1899年,我国最早的有轨电车出现于北京。

伴随着近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受国外侵略势力的影响,从1904年开始,香港、天津、上海、大连等城市相继开通有轨电车。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各城市陆续拆除其有轨电车线路。

至今仍有有轨电车运营的城市只剩下香港、大连、长春、鞍山。

2)我国地下铁道的产生与发展起步阶段:①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我国先后于1969年和1976年在天津开通了两条地铁。

文化大革命中的几年,地铁建设基本停顿。

这一时期兴建地铁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备战。

1979年10月,香港第一条地铁线路开始运营。

平稳发展阶段:②平稳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2000年)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地铁的建设也由服务于战备转为服务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客运。

继北京、天津继续修建地铁外,上海、广州也修建了地铁。

香港地铁完成了现有7条线路的建设,挤进世界城市地铁系统的前列。

1996年台北市修建了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快速发展阶段:③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现在)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地铁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各大城市地铁项目竞相立项开工。

全国20多个城市在建或筹建中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已超过5000km。

(3)我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与特色北京:北京地铁标志的外形采取圆形,以字母“G”构成,表示地铁隧道,中间是字母“D”,为“地铁”拼音的首字母,D的内心是字母“B”,表示“北京”。

三个字母字母构成“北京高速电车”(现“北京地铁”)的缩写。

天津:天津地铁标识颜色由红与白组成。

红色的圆形外形象征地铁隧道圆形洞体。

整体图形以“TIANJIN”的“T”为核心元素,白色部分构成“T”形,与顶部红色部分交相辉映,整体图形外观似一“天”字,三重定义充分体现天津地铁的特点。

上海:上海市1995年开通地铁一号线,成为我国第三座拥有地铁的城市,其圆形的标徽由英文字母S和M组成,其中S代表上海(即SHANGHAI),M表示地铁,而圆弧状形似地铁的圆形区门隧道;M又像在隧道内相向行驶的两辆地铁列车。

广州:香港:(1)表示香港本岛与九龙半岛之间有地铁贯通;(2)表示轨道交通的两个车站与一个区间;(3)字型类似中国“寿”字的古体,喻平安吉祥之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