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1 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我们班的图书角里有很多图书。

有《幼儿画报》、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书、有幼儿自己带来的图书,也有很多老师找来的和主题相配合的资料。

应有尽有,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只要一有机会,几个孩子就会钻进图书角翻书看,也经常有幼儿会带新书到幼儿园里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而这些新面孔也正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昨天,乐乐从家里带来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动物篇的。

上面有许许多多可以让孩子们增长知识的东西。

所以饭后,我用了双倍的力气尽快把地打扫干净,让孩子们进来一起看一看这本好书。

孩子们兴趣很高,很会动脑筋。

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们,当我问道:“飞鱼为什么要飞出水面?”。

这个问题时,孩子们的想象力远远超出了成人的想象范围。

晖晖说:“因为飞鱼想到上面来看风景。

”昊昊笑着说:“因为飞鱼想在上面看看水底下到底有什么吃的东西。

”航航抓抓脑蛋说:“飞鱼是想表现自己,告诉其他小鱼,自己会飞。

”琪琪说:“因为飞鱼在锻炼身体。

”孩子们的答案各不相同,语言风趣幽默,真让人忍俊不禁。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向孩子问问为什么,层层引导,多给孩子说的机会,对他们智力的开发,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要发展幼儿的语言,首先就要让幼儿喜欢说,不管说对说错。

教师要多多引导,多多锻炼幼儿说的本领,直到会说。

2 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确保幼儿良好的食欲,养成饮食卫生习惯和一些相应的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打好了一定的基础。

上午的教学活动结束了,我们通过讲餐前故事将幼儿的情绪由兴奋转化为安静。

孩子们开始津津有味地用餐,我们两位老师也开始在幼儿周围巡视,检查幼儿的用餐习惯,姿势以及对饭菜的合胃口程度。

大多数的幼儿都吃得津津有味,有的幼儿很快就把饭菜都吃完了,而且还把掉在桌上的饭菜收拾干净,然后检查一下自己周围有无饭粒再满意地把碗筷放到指定的位置后去洗脸。

走到珩珩旁边却看到碗里里还有很多饭菜,基本上是没有动过,我问她:“珩珩,为什么不吃饭啊,你看有的小朋友吃得多快,多干净啊!加油!”听了我这么一说,珩珩的小嘴象征性地动了几下,等我再次来到他的桌子旁边,其他幼儿已经都吃完了都乖乖地在聊天玩耍,但他盘子里的饭菜还是这么多,我有点生气地说:“珩珩,你怎么还是满满一碗饭,你看只剩下你没有吃完了。

”他低着头说了句:“我不想吃了。

我不喜欢吃。

”又是不想吃了,不喜欢吃了。

珩珩吃饭经常是这样的状态,于是我连忙拿起碗和筷子喂他,他很不情愿地张开嘴巴吃饭。

几分钟后就吃完了,他马上露出了笑脸拿起了椅子和其他幼儿聊成了一片。

珩珩在家吃饭时,看着一桌饭菜,他就只会挑些自己喜欢吃的菜,时间一长挑食的习惯就养成了。

饭吃不下就会对饭产生厌恶心理,最后只能是由大人喂。

最基本的自理能力也就在慢慢丧失。

一般在幼儿园里,幼儿是不允许吃零食的。

而在家里,许多家长都是随着孩子的性子来,特别是一放学或者双休日孩子的零食经常不离口,长此以往就让孩子没有饥饿感。

孩子想吃什么零食,家长就给买什么。

针对珩珩挑食的习惯我们对他的点滴进步予以肯定,对于进一步加强的地方予以指正。

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采用节制法,对幼儿吃零食的量、次数有所控制、节制,少量吃的品种既要有精细的,也有“粗茶淡饭”的。

通过家园共育逐步改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3 您的孩子“两面性“吗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家里什么菜都不肯吃到幼儿园里就会吃?这是真的吗?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家里脾气很倔,在幼儿园很听老师的话?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家里很开心,上幼儿园就要哭闹呢?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家里语言表达滔滔不绝,在幼儿园却一声不肯呢?这些问题都是家长抛给老师的问题。

总结以上问题说明孩子在园与在家的表现不一样?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现象呢?其实孩子向一面镜子,反应了每一个家庭的生活的习惯与教育的方法。

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的“两面性”行为是很正常的,家长应以平常心来对待,对于孩子来说,家是他们可以撒娇、任性、霸道的地方。

在幼儿园有教师、有小朋友、有秩序、有约束,或多或少的有些不自由,回到家里,面对的是父母、是祖辈、是亲情,孩子的两面行为不是很正常吗?我们来探讨几个问题,关于吃饭的问题,大部分家长都是件头疼的事。

我们可以采用激励法:有的孩子不爱吃菜?这其实与家里吃菜有关,有的父母不爱吃蔬菜那么孩子当然也不会喜欢,因为吃的少慢慢的会变的一点都不碰蔬菜。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你想孩子做的好首先自己要树立好模范的作用激励他,爸爸妈妈特别喜欢吃,渐渐的孩子会让你的激励而转变。

还有些父母采用的是投降法,孩子就是不吃也没办法呀?现在是6对1的养育模式家长对孩子语气都非常的温柔,一般都会问: “囡囡,吃菜菜啊”?“不吃”这时候家长都会随孩子的喜好去喂食,久而久之偏食现象就会慢慢拓展为挑食。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同使孩子的行为有了“两面性”,幼儿在园与小朋友生活在一起,幼儿之间有榜样作用,而且,每个孩子自尊心很强,同伴在一起,谁也不甘落后,尤其是当教师表扬某个幼儿时,就会激起其他孩子的表现欲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下,又有同伴的影响,孩子们在幼儿园表现的都很出色。

在家里就不一样了,有父母教养、教育方式的不当等,使孩子在家时任性、撒娇,家长说什么也不听。

相反,有的孩子由于内向、不善交往、集体面前就不敢讲话,而在家里同父母一起时,有说有笑,好像变了个人,其实这都与孩子生活的环境有关。

4 别将谎言与孩子品质划等号请不要轻易将谎言与孩子的品质划等号,因为谎言有时只不过是幻想,或者孩子小小的如意算盘。

2—4岁:爱说大话孩子为什么说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所以他们常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当你带孩子从公园回家的时候,他告诉你他在公园里看见了独角兽。

他并不是在有意欺骗你。

换个角度想,这说明他的智力还在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

你的孩子还不能分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他也同样不能把他的梦和真实生活区分开。

当然,也有的孩子说一些小慌是害怕父母的责备和惩罚。

他们会指责那些自己想象出来的朋友,告诉父母是他们做出了这些错事。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淘气会使爸爸妈妈不高兴的,所以撒了个谎。

听到谎言怎么办:这么大的小孩子因为说谎就受到惩罚,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也许还会有负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或者抢了小朋友的饼干吃,你肯定会对他训斥一番。

但是,如果他同时还对你说了谎,你你注意力就转移到说谎这个问题上,并为此更加严厉地惩罚他。

但事实上,你对诚实和正直的长篇大论,对孩子来说,只是耳边风;你的惩罚也不能使他知道问题的所在。

相反,他只知道他又淘气了,而且将来他肯定不愿意让你知道这些淘气的事儿。

所以,更加关注他的不良行为效果会更好一些。

你可以告诉你的孩子:“我知道你是怕我不高兴,所以不想告诉我真相。

但是我亲眼看见你打了小朋友。

如果你下次对他有礼貌些,我想他会把他的玩具给你玩的。

但是,如果你对孩子的小小谎言过于在意的话,将会或多或少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与其揭穿孩子的谎言,不如把它看作孩子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机会。

做父母的肯定不想压制孩子的幻想,因为有了幻想,才会有创造力嘛。

因此,父母惟一应该做的就是确保孩子的幻想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

比如说,父母可以让孩子相信圣诞老人,但是必须让孩子知道人是不能飞起来的,即便插上翅膀也不能。

如果孩子的话总是不着边际,那么父母最好给孩子讲一讲《狼来了!》的故事了,让孩子懂得为什么对人诚实很重要。

5—7岁:逃避训斥孩子为什么说谎:快到上学年龄的孩子,他们就会意识到说谎是解决问题或者逃避惩罚的一个好办法。

毋庸置疑,你的孩子肯定会不断提高他的欺骗技能,试探他欺骗的限度有多大。

这个时候,父母的“杀手锏”就是不能让孩子因为说了慌、解决了问题就任他洋洋得意地逃脱掉。

而且,父母向孩子灌输诚实的美德的时候,最好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可能地自己先做到诚实,不说谎。

另外,也要让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

听到谎言怎么办:告诉你的孩子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不伤害其他人的感情。

给孩子举个例子能够使他更加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说,当你被同班小朋友邀请到他家做客的时候,如果你直接告诉他你不喜欢他,所以你不去,那么你的话就会伤害他,使他很伤心。

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你有别的事情不能去,虽然并不是真正的实话,可是不会令他伤心和难过。

”另外,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善意的谎言也能够使孩子明白他们需要替别人想一想,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他的感受。

然而,当你发现你的孩子说谎只是为了掩盖他的错误和做的错事的时候,你就应该立刻清楚地告诉他你不允许他这样说谎。

父母立场鲜明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针对孩子的说谎行为,有的父母认为还可以试一试下面的做法:1、如果你明知孩子说谎,不要对他一再追问。

其实,父母是希望能够再给孩子一次说实话的机会,结果反倒又给了孩子一次说谎的机会。

因此,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就不要再反问孩子;当父母不知道真相,但是能够肯定孩子的答案也不可信,那么也不要向孩子提问题。

总之,不要向对你说谎的孩子提问题。

否则,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谎言遮掩他先前的谎言,既加深了孩子心理的内疚和不安,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

与其这样,还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断,告诉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通过与我4岁儿子的反复“唇枪舌战”,我从中领会到不能要求他向我坦白事实真相,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真相反而更简单。

就拿我儿子喜欢用铅笔在墙上乱画的行为举例吧,以前我看到后会问他:“这是谁画的?”,而现在我就直接告诉他:“我看见你在墙上画了。

到厨房拿一块儿擦桌布,然后蘸点水把墙上画的东西擦掉。

”前者给了他一个说谎的机会,后者则没有。

2、如果孩子是习惯性的说谎,那么向孩子提问题之前你就先告诉孩子你知道他会对你说谎,然后允许他给你一个更好的说法。

很多孩子在说谎之前根本就没想他们还能说点别的理由。

因此,父母可以先发制人:“我知道,如果我问你,你肯定不想对我说实话。

不过,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更好的说法。

准备好了吗?我要问了。

”然后向孩子提出问题。

5 父母培养孩子自制力的五个方法自制力对于孩子的发展特别重要,用坚韧、顽强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欲望的孩子更稳重可靠,更能适应环境,更受人们欢迎,但与此相反自制力较差的则孤僻不受人们的喜欢。

1、父母要为宝贝做出榜样培养宝贝的自制力,并非父母口头上讲道理就行,应具体教他。

例如,带宝贝去商场购物时,抗诱惑力差的宝贝见了玲琅满目的商品,可能会对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父母应该帮助宝贝明白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东西是可以买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设法纠正宝贝见什么要什么的不良习惯,养成宝贝不为外物所动的自制力。

宝贝经过一次次的“失望”,自制力就会逐渐提高。

2、运用“社会认知提示法”,使宝贝自觉遵守规范,抵抗外界的诱惑社会认知提示法是指在社会性认识(如人际关系、行为规范、道德法律等)上给宝贝以提示和教育,使宝贝能够时刻想到他应该遵守的社会规范或行为准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