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院系:文法学院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班级:新闻一班学生姓名:***学号:************当代大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摘要】: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审美群体在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审美活动的各个方面与社会上其他的审美主体或相通,或在某些方面截然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审美理念,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审美样态通过考察这些与大学生们息息相关的独特审美样态,我们可以发现其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审美活动这种最具人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并呈现出与美学理论有所偏差的多种特点,如何对当代大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关键字】:当代大学生、审美样态、审美娱乐化、审美教育一、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样态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精英,思想活跃、感情丰富、精力充沛,对美好的事物有着出自本能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从主流来看他们是积极向上的新一代,有着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具有一定的审美知识和能力,高校也是美学教育与研究的中心,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里每天都在供应形式多样的审美大餐.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当代大学生的各种审美活动中存在着审美兴趣不强,美学知识缺乏,审美能力偏低,审美修养欠缺的现象和问题。
1、不确定性大学生求知欲强,没有成见,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再加上各种现代传播媒介多元化的导向,使得青年学生的审美样态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但更为主要的是进入大学前长期的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文化压抑感"[2],以及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压力[3],使得部分学生忽视了培育自己作为一个人所应当具有的本质性存在方式,即大学生作为人已经被"异化"了.当被问及有什么兴趣爱好的时候,许多大学生无言以对,或者大而杂,流于空泛.2、直接功利性从一些大学生们普遍喜闻乐见的的审美样态中可以发现这一点.这是与审美活动的应然属性偏离最大的一个特点,也是与目前整个社会浮躁、功利的风气密不可分的.[4]流行音乐、美国大片、网络游戏等伴随着麦当劳快餐和快节奏的现代体育运动一起主导了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同时,"国粹"、高雅艺术、中外名著与古典音乐等"传统美"显得与大学生的人生样态格格不入.这固然印证了审美活动的历史生成性,使得大学生们成为引领社会审美潮流的主力军,也并不表明一些长者所担心的大学生"格调低下",但这些通俗化了的审美样态所反映出的现实却是当代大学生追求感官刺激、强调实用性,试图通过自己所认为的"审美活动"让精神得到娱乐、感情得以宣泄.景色优美的校园为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视而不见,没有人愿意花哪怕半个小时的时间和他人对弈一盘,很少有人会停下脚步听一听人文学科老师的谆谆教诲.一些大学生更愿意在电脑屏幕面前坐一个通宵,或者耳塞一插把自己关入重金属音乐的牢笼.的确,这些都是大学生缓解压力、调节生活的有效途径,但却凭借其直接的功利性取代了实际上会更为有效的真正的审美活动——作为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审美活动在排斥直接的功利性的同时,能够使得审美主体从平凡琐碎的现实生活当中超拔出来,并促进人们更加勇敢地面对现实.3、从众性和个性的矛盾"哈日"、"哈韩",当代大学生们虽然个性迥异,但总能在审美观上获得一致.作为同质性程度较高的一个文化群体,大学生审美样态的从众性是文化传播的结果,丰富了自身的精神生活,新兴的大学生艺术社团也通过使参与者加强彼此联系而获得良好体验.但求异一直是潜藏在各人心底的冲动,盲目在众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缺乏审美主体性与审美创造力的表现,也造成审美主体本真性的丧失.二、当代大学生审美价值的娱乐化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制度性改革,中国文化领域在发生结构性变异的同时,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部也产生了相应的深刻变动,广大民众的精神取向和价值观念正在迅速发生变更.中国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异呈现出由统一向分化,由教化模式向消费模式、由社会活动向个人娱乐、由自发向自觉的转换,从而形成了整个社会审美风尚的大改变.于是,"娱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审美也出现娱乐化倾向.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追逐时髦,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寻求欢乐、享受和紧张心理的释放,在丰富多彩的审美追求中呈现出娱乐化的倾向。
1、从审美对象的类型看,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心理未定形的动荡时期,好奇心强但又比较脆弱,而此时他们却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沉重的心理压力,如学习、考试、就业、情感等等,神经犹如一张绷紧的弦,紧张的心理迫切需要找到释放的空间.大众文化的快节奏、猎奇性和娱乐性,正好迎合了他们追求时髦的生活方式和好奇的心理特点,包含其中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情绪、心理,以其特有而强大、隐蔽的诱惑力对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给了他们一个释放紧张的机会和空间,并促生了文化消费娱乐化的心理定势,审美生活也不自觉地走人了娱乐化的圈子.在欣赏弥漫轻松情调、生活化气息、情绪化情节和怪诞夸张的情境中,他们得到了暂时的审美满足和心理缓解,而宏大的历史主题如民族存亡、文化启蒙、民主革命却被有意无意地遗忘了.大学生比较喜欢生活化、情绪化、青春偶像和搞笑类作品,2、从审美内容和关注点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各种传媒的声像效果.日新月异的技术文化推动着审美作品的迅速传播和形式的多样化,强烈地满足了观众、听众的感官刺激需求,而互连网、移动电话等通讯技术的飞速进步,也推动了流行文化的快速传播.在高新技术文化的推波助澜下,大学生审美娱乐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大学校园,计算机的普及和校园网络的开通,促进了网络文学、网络社区、网络聊天、网络流行语、网络游戏、BBS、手机短信文化甚至网上交友、恋爱等。
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比较注重外在和情绪化的东西,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浅层情感的体验和感受,追求强烈的娱乐刺激,而对于深层内容则不太关注,3、从审美评判标准看,大学生往往把能否满足感官愉悦、紧张心理的缓释需要以及是否只有猎奇性、明星化作为审美评判的依据,而不能从艺术作品的审美本质(艺术性、创新性、思想性、表现力等)去欣赏,评判者也是寥寥无几。
2005年的"超级女生PK大赛"轰动一时,一定范围内说明了大学生的审美追求和审美价值开始发生变化,人们开始敢于挑战传统,打破"男权"思潮,追求女性的独立和个性."超女"PK,更多的是强化和突出了文化形式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使许多大学生开始追求并感受着高科技带来的某种浪漫,奇异,刺激。
"芙蓉姐姐"闪亮登场,用自己的肢体,舞出青春舞出个性,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一下子成为大众的"宠儿".她敢于和旧道德和旧传统唱反调,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叛逆以及对旧传统的蔑视.大众文化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猎奇和追求刺激的心理,成为文化的主导.很多大学生热烈跟风,这种文化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的缺失。
三、审美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审美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审美能力的积极培养,无疑对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大学生们抬起电脑面前疲惫的双眼,用心仰望蓝天、聆听鸟鸣的时候,我们才能称得上一个完整的、本真的、和谐发展的人,才能挑起社会寄托在我们身上的希望.这一方面需要自觉实践,另一方面需要社会,尤其是学校,重视美学教育,担负起培育下一代人文精神的重任.1.将审美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并列的,它们之间有着区别,德育强调“善”,智育强调“真”,体育培养学生具有改造世界的健强的体魄。
美育强调“美”。
它们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着。
德育做人教育中的“美善相依”、“美善相容”,“美善相乐”所蕴含的心灵美:智育中的数学有着“数的和谐”(毕达哥拉斯语)美;宇宙、自然现象、物体结构、运动、造型、色彩构筑的物理美;自然的与实验的各种反应形式所里现的化学美;各种生命现象包括习性、形象、动作乃至宇宙生态造化的综合生物美;拥有人类社会文明和一切人物、风俗、文化等所创造的社会美、历史美:自然风光、地貌形象及地图画面创造的地理美;语言的激情、韵味、逻辑、情趣综合构成的语文美;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美的因素,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审美教育,以美的魅力吸引学生学好科学知识,来改变学生审美态度,把爱美、求真、向善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的审美教育开展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课外艺术活动,这也是实施审美教育不可忽视的途径。
大学生自己掌握的时间较多,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参加活动,发现和培养艺术兴趣和才能,提高审美欣赏和龟6造的能力。
比如举行歌咏比赛、演讲比赛、舞蹈比赛、戏剧小品赛、知识抢答赛、校园卡拉OK赛、艺术体操赛、健美表演、时装表演、书画鉴赏、游园活动、科技发明展览、科技艺术节、邮展、民间工艺、民间雕塑精品展等。
4.美丽的环境熏陶营造优美具有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同样也是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的一条途径。
植树、种花、种草,美化校园,增加艺术性的雕塑,竖立庄严的国旗,设置雅致大方、别具一格的格言牌,文明整洁的校舍,绿荫,花坛、明亮而整洁的教室,井然有序的桌椅。
让每一位踏入校园的学生时时受到美的熏陶和希望的启迪。
5.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创造力,让大学生通过毕业实习、科技扶贫、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去,投身到美好的艺术实践中去。
通过亲身体验生活,与工农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那些产生于群众实践中、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美,如悲欢离合的人间纠葛、深邃的智慧、无私的心灵、忠诚的友谊、忘我的劳动、艰巨的斗争、壮烈的献身,还有勤俭节约、乐观豁达的传统美德等,都会启迪大学生的思想,陶冶大学生的品格,提高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结论】: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并自觉地抵制不良影视文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多吸收优秀文化传统,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审美能力,吸收大众文化的精髓,通过大众文化作品去反映和揭露社会的丑、恶以及不公正,使正义得到伸张我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当代大学生在吸收大众审美价值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吸收我国古代的优秀审美文化精华,兼收并蓄,去粗取精,提炼出审美文化精髓,不断提高社会的审美文化氛围,提升大众文化消费者的审美层次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和传承古代优秀文化,整合大众审美文化市场,引导审美文化市场, 使文化市场的审美文化氛围更"浓厚",不断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使社会主义社会真正成为"和谐"社会安静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