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原理和规律【考纲要求】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结合原电池工作原理,加深对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理解。
2.掌握离子的放电顺序,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池总反应方程式。
3.掌握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
【考点梳理】考点一:电解原理1.电解的定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
电解是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可将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得以发生。
2.电解池的装置特点:有外接电源,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形成条件:(1)与电源两个电极相连;(2)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3)形成闭合回路。
4.阴阳极的判断及反应:考点二: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原电池 电解池 能量转化 化学能→电能 电能→化学能 反应特征自发进行非自发进行装置举例电极电池的正、负极由电极材料决定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导体阴、阳极由所连电源决定阴极:接直流电源负极 阳极:接直流电源正极电极反应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阴离子或金属单质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 负极e-−−−−→外电路正极考点三:电解规律1.电极材料(1)活性电极:既导电又能反应(针对阳极,指金属活动顺序表Ag 及Ag 以前的金属。
)(2)惰性电极:只导电不溶解(惰性电极一般指金、铂、石墨电极,而银、铜等均是活性电极。
) 2.离子放电顺序(1)阳极:阴离子放电顺序(活性金属)> S 2—>I —>Br —>Cl —>OH —>含氧酸根>F —阴极←—|←—阳极离子放电e ―e ―(实际上在水溶液中的电解,OH—后面的离子是不可能放电的,因为水提供OH—的会放电)(2)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阴极本身被保护,直接根据阳离子放电顺序进行判断,阳离子放电顺序:Ag+>Hg2+>Fe3+>Cu2+>H+(酸中)>Pb2+>Sn2+>Fe2+>Zn2+>H+(水中)>Al3+>Mg2+>Na+>Ca2+>K+。
要点诠释:阴阳离子在两极上放电顺序复杂,与离子性质、溶液浓度、电流强度、电极材料等都有关,不应将放电顺序绝对化,以上仅是一般规律。
3.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总方程式(1)电极反应式的书写①首先判断阴、阳极,分析电极材料,判断是电极材料放电还是溶液中的离子放电。
阳极为金属活性电极时,电极材料放电。
②再分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根据离子放电顺序,分析电极反应,并判断电极产物,写出电极反应式。
③电解水溶液时,应注意放电顺序中H+、OH―之后的离子一般不参与放电反应。
(2)电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①必须在长等号上标明“电解”。
②仅是电解质被电解,电解化学方程式中只写电解质及电解产物。
如电解CuCl2溶液:CuCl2电解Cu+Cl2↑③仅有水被电解,只写水及电解产物即可。
如电解NaOH溶液、稀H2SO4:2H2O电解2H2↑+O2↑。
④电解质、水同时被电解,则都要写进方程式。
如电解AgNO3溶液:4AgNO3+2H2O电解4Ag+O2↑+4HNO3。
解题依据是得失电子守恒,解题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1)根据电子守恒法计算:用于串联电路、阴阳两极产物、正负两极产物、相同电量等类型的计算,其依据是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2)根据总反应式计算:先写出电极反应式,再写出总反应式,最后根据总反应式计算。
(3)根据关系式计算: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关系,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建立计算所需的关系式。
【典型例题】类型一、电解原理例1.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B.电解初期,总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电解CuSO4+H2↑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思路点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为阳极,阳极Cu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B、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的基本原理,由题目所给图示可知,活泼金属铜作阳极,发生反应:Cu-2e-==Cu2+。
同时溶液中的H+在阴极石墨上发生反应:2H++2e-==H2↑,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SO4电解CuSO4+H2↑,所以A项不正确,B项正确,D项不正确;随着电解过程不断进行,溶液中的Cu2+浓度不断增大,一定时间后即当c (Cu2+)较大时,由于Cu2+的氧化性大于H+,故此时阴极发生反应:Cu2++2e-==Cu,所以C项正确。
【总结升华】解答有关电解问题的步骤:(1)首先要判定是否为电解池,有外接直流电源则为电解池,否则不是电解池。
(2)对于电解池,首先要考虑阳极材料,若为惰性电极,溶液中的阴离子被氧化;若为活性电极,则被氧化的是电极本身。
(3)若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有多种,则据离子放电顺序判定什么离子先放电,什么离子后放电,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4)根据电极反应式解答相关问题。
举一反三:【变式1】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电解总反应为:2Cu+H2O 通电Cu2O+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有0.1 mol Cu2O生成【答案】A【解析】由总反应知失电子的为Cu,得电子的是H2O中的氢元素。
因此Cu极为电解池的阳极,接电源的正极,石墨为阴极,接电源的负极。
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应有0.05 mol Cu2O生成。
【变式2】某学生为完成2HCl+2Ag==2AgCl↓+H2↑,设计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是()。
【答案】D【解析】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必须电解,且阳极为Ag。
类型二、酸、碱、盐溶液的电解规律例2.用铂电极电解下表中各组物质的稀溶液(如图)一段时间后,甲、乙两池中溶液的选项 A B C D甲KOH H2SO4Na2SO4CuSO4乙CuSO4AgNO3HCl HNO3【答案】D【解析】甲中电解KOH时,实质为电解水,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溶液pH增大,A不正确;甲中为硫酸时,甲中pH减小,①为阳极生成氧气,④为阴极生成银单质,当有1 mol氧气生成时会生成4 mol的银单质,B 不正确;甲中为Na2SO4时,通电之后溶液pH不发生变化,C不正确;甲为硫酸铜溶液时,①为阳极:4OH――4e―==2H2O+O2↑,阴极:Cu2++2e―==Cu,溶液pH减小,乙中为硝酸,电解时溶液pH减小,④为阴极:2H++2e―==H2↑,当转移电子数相同时,在①和④两极的电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正确。
【总结升华】用惰性电极电解酸、碱、盐溶液,其溶液pH变化的判断方法是:先分析原溶液的酸碱性,再看电极产物,即无氧只放氢,pH升;无氢有氧放,pH降;氢、氧一齐放,是碱pH升,是酸pH降。
举一反三:【变式1】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
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试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出现蓝色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出现红色【答案】D【变式2】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种物质(中括号内),溶液能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的是()。
A.CuCl2 [CuO] B.NaOH [NaOH] C.NaCl [HCl] D.Na2SO4 [NaOH]【答案】C【解析】A应补充适量的CuCl2,B、D均应补充适量的水;C中阳极:2Cl--2e-==Cl2↑,阴极:2H++2e-==H2↑,损失的是HCl,因此需要补充适量的HCl。
【总结升华】溶液恢复为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的是指:反应后的溶质要恢复原来的溶质,并且其浓度也要恢复为原来的浓度。
类型三、电解的有关计算例3.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mL的AgNO3溶液中,通电电解。
当电解质溶液的pH由6.0变为3.0时(设电解时阴极没有氢气析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则电极上析出银的质量是()A.27mg B.54mg C.108mg D.216mg【思路点拨】忽略电解前的氢离子,即生成的氢离子浓度为10-3mol/L。
利用电解方程式进行计算。
【答案】B【解析】由总的电解反应式:4AgNO3+2H2O4Ag+ O2↑+4HNO3得计算关系式:4Ag~O2~4H+~4e—因为有HNO3生成,所以pH要变小。
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为(10-3-10-6)×0.5 mol≈0.5×10-3mol(即忽略原溶液中的氢离子),所以析出银的质量为0.5×10-3mol×108g/mol=54mg【总结升华】依电子得失守恒,可得常见的计算关系式:2Cu~2H2~2Cl2 ~4Ag~O2~4H+~4OH- ~4e—举一反三:【高清课堂:399161 例3】【变式1】电解2L 4mol/L的NaCl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2mol电子时,若不考虑由于电解而引起的溶液体积的变化,则溶液的pH为A.2 B.7 C.11 D.12【答案】D【高清课堂:399161 例4】【变式2】Na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1L,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2mol/L,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气体,则原溶液中C(Na+)为A.0.5mol/L B.1mol/L C.1.5mol/L D.2mol/L【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