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环境保护运动20世纪60- 70年代在美国发生了一次以生态观为主旨的规模空前的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这次环保运动是美国历史上自然和资源保护运动的发展和继续,它直接起因是人们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的不满和恐惧,同时它也有着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
与战前的资源保护运动相比,战后美国环保运动具有显著的特点,并且环保运动对美国的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实践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战后60-70年代的美国环境保护运动(下称战后美国环保运动)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它实际上是美国历史上的自然(荒野) 保护运动和资源保护运动的发展和继续。
资源保护运动在二战前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并在进步主义时代和新政期间先后掀起两次高潮。
二战前的资源保护运动为战后的环境运动留下了不少遗产。
首先, 它确立了政府对环境的主要责任以及资源保护立法的传统, 这些责任和传统在战后得以延续和扩大。
其次, 进步主义资源保护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少数政府官员、科学家和实业界人士组成的所谓精英层, 到新政期间因富兰克林罗斯福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及实施其它资源保护措施而使得更多的下层民众参予到资源保护运动中来, 资源保护意识开始在大众中间普及, 这为战后的环境运动奠定了人文基础。
第三,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生态学, 特别是利奥波德基于生态学思想而提出来的土地伦理观对战后美国的环保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利奥波德土地伦理思想的主要贡献在于: 其一, 提出了土地共同体概念并把伦理范畴扩展到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上去, 其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正确的人与土地的关系, 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其二, 构想了生物区系金字塔理论模型, 借用生态学范畴如能量流和食物链等来说明自然体系的复杂性及运行机理。
利奥波德的思想成为环境保护主义的神圣教义, 它勾勒出许多今天资源节约和环保组织的 112 基本信条[ 1] ( 90)。
利奥波德本人则被誉为环境主义的先知先觉式人物。
战后美国环保运动也有着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 它与战后美国社会结构的演变和社会运动的推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 战后美国科技进步、经济繁荣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面貌, 这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第一, 它使得美国步入富足社会, 整个社会日益中产阶级化。
战后美国白领人口同蓝领人口的比率在1960年是0. 49: 1, 1970年上升到0. 61: 1, 1986年则达到了1. 24: 1[ 2] ( 115)。
随着美国社会日益中产阶级化,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拥有健康清洁舒适的自然环境。
第二, 它缩短了工作时间, 同时也就意味着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的增多, 使人们有机会参加各种户外游览和娱乐活动, 出游、滑雪、登山、钓鱼、游泳、打高尔夫球的人越来越多, 这就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 它使得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1965年, 17岁人口中中学毕业生的比率是76%; 1970年, 18至24岁人口的大学入学率达到了32%[ 2] ( 113)。
随着教育的普及, 文化素养的提高, 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在明显提高, 环境的外延也在扩大。
环境观念的转变拓宽了环保运动的社会基础, 并预示着环境保护主义时代的到来。
[ 3] ( 28)塞缪尔海斯认为, 现代环境价值很大程度上是战后时代赋予美国人寻求新的、非物质的舒适而导致的结果, 所谓舒适是指清新干净的空气和水、良好的健康条件、开放的空间、娱乐, 这是许多美国人在有空闲和安全保障的情况下需要的消费项目。
[ 4] ( 4)其次, 在美国历史上, 20世纪60- 70年代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 伴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膨胀和社会的日趋复杂化, 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反战运动、新左派运动、自由主义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等各种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连绵不断。
60-70年代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与环境保护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它们各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推动着环保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 60-70年代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与环保运动有着许多相同的认识和观点, 比如反战运动对战争的谴责和抗议以及对核战争和化学武器对人类文明和环境的毁灭性破坏的警示,新左派运动对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对人们身心的摧残和对破坏环境的抨击等等就与环境保护主义者的主张不谋而合, 它们的思想构成了一种合力并给环保运动以更强劲的推力。
第二, 60- 70年代的社会运动和社会思潮以其创造性的思想和主张为环保运动提供了理论养分和启迪。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 反正统文化的主张就对环境主义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反正统文化认为科学技术扭曲了人性, 使人类失去其最宝贵的自然本性, 他们提出了要打破技术万能的口号, 主张回归大自然, 与自然共生共息, 反正统文化这种重归大自然的主张被就环境保护主义思想所汲取。
第三, 60-70年代的各种社会运动也壮大了环保运动的队伍,很多社会运动的参加者同时也积极地参与环保运动, 在一些社会运动进入低潮后, 他们把主要精力投身到环保运动中来, 从而使这一运动具有持久性。
美国环保运动直接起因于人们对资源日趋匮乏的警觉和对环境污染日渐严重的恐惧。
首先,二战结束以后, 随着军备竞赛的加剧和工业的急速扩展、生育高峰的到来和人口的膨胀, 美国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也以几何级数递增, 这一方面导致了资源枯竭和能源危机, 另一方面也制造了大量工业废料、废气和生活垃圾。
[ 5] ( 179-200)在美国, 从住宅、工厂和公共场所所收集的固体垃圾, 每人每年平均接近一吨。
[ 6] ( 152-153)这些工业和生活垃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引起了公众的不满和抗议。
其次, 二战后对环境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工业污染, 包括水污染、核污染、化学污染, 以及因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空气和噪音污染等等。
在四五十年代, 空气污染成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到了六七十年代, 对空气污染的担心已经被化学污染和核污染的恐惧所代替代了[ 7] ( 24)。
战后美国环保运动的兴起, 就是从反对核污染和化学污染起步的。
40年代中晚期, 美国和苏联先后试爆成功原子弹, 此后两国展开了疯狂的核军备竞赛和试验, 这不但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 而且也造成了令世人堪忧的核污染。
核能的和平开发利用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这些都被生态学家所指出并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
继核污染之后,化学污染又令世人瞩目。
在反对化学污染的斗争中, 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以及由此引发的强大社会反响具典型意义。
在书中, 卡森通过科学例证,运用生态学原理说明化学制剂滴滴涕不仅能杀死113 害虫, 也能杀死害虫的天敌, 进而危害到食用被滴滴涕污染了的农作物制成的食品的人类。
寂静的春天文笔优美、富有感染力, 正是它直接引发了环境运动的大潮, 因此有人称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环境革命的经典之作。
[ 1] ( 107)二与20世纪上半叶的资源保护运动相比, 战后60-70年代的环保运动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 这次环保运动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资源保护运动主要局限于由部分政府官员、科学家和实业界人士组成的所谓精英层[ 12] ( 2), 而战后美国环保运动则是一次由社会各界普遍参予的全民性的规模空前的环境革命。
其次, 战后环保运动以生态学为理论武器, 生态学和生态科学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论是进步主义时代还是新政时期, 其资源保护运动的主要价值基础是经济上的功利主义, 自然界有机平衡的原理并没有纳入到资源保护运动的考虑之内。
战后美国环保运动虽未完全超越功利主义,但是生态学和生态观已经成为环保运动和实践的主导思想, 这使人类对其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也得以深化。
第三, 战后环保运动不但提出了环境这一新的概念, 同时也扩展了保护的范围。
二战前的资源保护运动主要涉及的是自然资源和荒野, 而60年代以后, 环保运动不仅关注荒野和自然资源, 还关心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一切外部因素, 这大大地拓宽了环境概念的外延和环境保护的范围。
第四, 战后美国环保运动开始纳入法制化轨道, 立法和司法成为环境保护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二战前的资源保护运动在很多情况下虽然也以立法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是这些立法主要是有关单个问题的以利用为导向的部门性协议和立法[ 13] ( 83),缺乏系统性。
战后环境立法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机联系, 构成了一种环境法律体系。
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大量有关环境的诉讼案, 环境保护更多地以司法的形式表现出来。
作为一次规模浩大的环境革命, 战后60-70年代的环保运动对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实践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 环保运动使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意识到环境退化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 意识到环境问题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现在我们不仅把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看作是我们幸福健康的必要条件, 也是我们通向自由和机遇的一种权利。
[ 1] ( 114)环保运动使环境意识越来越深入到国家机构、法律和日常生活中[ 1] ( 121)。
环保运动的最大成果恐怕就是在大众中间普及了生态学思想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观念上的变革。
生态学认为,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115 人对自然系统的局部干预, 往往会引起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基于这种思想, 环境主义者认为必须对施加于自然界的人类行为及其方式持谨慎态度; 为了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所有的物种应该得到可持续的开发或者根本不开发,而且他们的生境被保护、扩展或改善[ 13] ( 184)。
生态学思想也促使人们摈弃那种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主宰和征服者的传统观念, 开始对自然持有一种谦恭的态度, 把建立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作为一种神圣的使命。
环保运动也改变了美国人传统的发展观, 以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工业化不可避免的代价, 但是到60年代以后, 至少已有一批政治家深信不疑, 并认为环境问题不仅可以解决, 而且一旦解决, 确能获得良好的成本效益[ 14]。
环境思想上的这些深刻变化是环保运动的主要成果, 它对此后美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其次, 环保运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环境保护被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而加以对待。
在大众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的情况下, 环境保护出现了政治化的倾向, 环境保护成了一种政治筹码, 无论情愿与否, 也无论在竞选中还是执政期间, 包括州长和总统在内的越来越多的政治家都给自己贴上环境主义者的标签, 在任内推行一系列环保政策。
就连一贯不支持环境运动的尼克松总统在1970年2月的联邦咨文中也宣称, 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替以前还债的10年, 我们需要恢复清洁的水和空气, 改善生活环境, 这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