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1 环境保护设计

11.1 环境保护设计

11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11.1 环境保护11.1.1 环境影响主要结论11.1.1.1 环评过程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帕顶梁子风电场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目前尚未编制,本节主要根据风电场建设项目的特点,分析、识别和筛选本工程的主要环境要素,进行初步评价,对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提出措施并进行环境保护设计。

11.1.1.2 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 水环境施工期污废水主要来自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施工机械修配、汽车保养和冲洗产生的含油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污废水产生量均不大,但污染物浓度较高,任意排放对周围环境会造成一定污染。

污废水均需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

营运期污废水主要为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升压站变压器维修或发生事故时产生的含油废水。

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小,污染物浓度较高,需处理后达标排放。

升压站已设置事故油池,主变发生突发事故或检修时产生的事故油水经油水分离后由专业单位统一回收处理,对周围环境无影响。

(2) 声环境施工期噪声产生于风电机基础施工和风电机组安装、生产综合楼和升压站修建、场内道路施工和车辆运输等。

主要施工机械有推土机、挖掘机、搅拌机和运输车辆等,施工机械声压级一般在90~105dB(A)(1m处)之间。

采用点声源模型预测,至单台机械22~126m外,施工机械噪声可降至55dB以下,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夜间限值,不同施工阶段,施工机械不同,多台机械同时运行时,噪声会相互叠加,噪声级一般会增加3~8dB,噪声影响范围会有所增大,至多台机械设备施工噪声200m以外,施工机械噪声可降至55dB以下。

据初步现场调查,儒扎距离4号风机东侧约320m,其他风机及升压站周围500m范围内均无声环境保护目标。

因此,工程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对声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

风电场区场内道路旁有村寨的居民点,包括曼勒、曼仗、南影等,在沿线呈零星分散分布,每一处居民人数较少。

施工产生的噪声及车辆运输产生的交通噪声对道路两侧居民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道路施工和运输工程量较小,在加强施工管理后,运输噪声影响不大。

营运期噪声主要为风机运转产生的噪声和110kV升压站变压器产生的噪声。

本工程推荐选用1500kW风力发电机组,典型风机机组声功率级在95~105dB之间,按105dB计算,距单台风机285m处,噪声已衰减至45dB(A)以下,达到1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环境噪声标准。

距离4号风机东侧约320m处为儒扎,其他风机及升压站距周边居民均在500m以上,因此工程营运期风机运转噪声和升压站噪声对声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各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能满足相应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升压站选用低噪声变压器,主变噪声约60dB(A)(1m),经计算,主变噪声对厂界的贡献值较小,升压站四侧厂界噪声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要求。

(3) 环境空气工程营运期不产生空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无影响。

工程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污染、车辆运输产生的汽车尾气和扬尘。

风电场区产生的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影响范围有限,对周边居民点影响较小。

工程区附近的施工道路两侧分布有零星的居民点(包括曼勒、曼仗、南影等)。

在做好洒水抑尘等措施后,施工车辆运输产生的汽车尾气和扬尘对道路两侧居民的影响不大。

(4) 生态环境风电场风电机组基础、升压站、场内道路等的建设,将碾压、损坏部分植被。

由于风电场占地总面积相对较小且分散,工程区多为次生植被和人工园地,主要占地类型为灌草丛和荒草地。

目前在工程占地区未发现珍稀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等。

工程建设对植被影响不大,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

施工临时占地待施工结束后可实现迹地恢复,消除影响。

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灯光以及人为诱杀活动等可能对风电场区及周边动物的栖息和觅食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施工期较短,工程所在区域目前未发现有珍稀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分布,加上动物具有一定的趋避能力,因此工程建设对周围动物的影响较小。

营运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对风电场区及周边鸟类的影响,风机叶片运转、噪声等对鸟类的正常活动会产生一定影响。

据资料显示,大部分鸟类的迁徙是在天气晴好的夜晚,而且大部分鸟类飞行高度较高,即使飞行高度较低的鸟类,也能够较好的识别障碍物,避免与风机发生撞击,仅在飞行条件较差的时候,如下雨或者起雾时,则有可能发生鸟类与风机的撞击。

本工程风电场所在区域不是候鸟的迁徙通道,风电场区内鸟类较少,实际穿越风电场的鸟类更少,加上鸟类本身的趋避行为,因此本风电场建设对鸟类不会造成大的不利影响。

(5) 电磁环境风电场营运期110kV升压站会产生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根据同类升压站类比,110kV升压站建成运行后,站址产生的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值均小于导则推荐的4kV/m、0.1mT和46dB(μV/m)(0.5MHz)的评价标准要求。

(6) 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弃渣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营运期固废主要为管理人员的生活垃圾,如处置不当,会产生水土流失,特别是生活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固体废弃物应集中堆放统一处理。

11.1.1.3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风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风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勐海县环保局《关于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西定风电场工程建设的意见》,工程选址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灯环境敏感区,不涉及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

工程建成后对当地社会经济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

工程建设对当地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电磁环境、生态环境等影响较小,除工程占地造成土地利用状况不可逆改变外,其他影响均可通过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及环境管理措施予以减缓。

因此,只要项目在建设中认真落实“三同时”,采取相应的环保对策措施后,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11.1.2 环境保护设计11.1.2.1 设计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7)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局第18号令,1997年;(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1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002号文;(11) 《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8月,发改能源[2005]1511号;(12) 《风电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发改办能源[2005]899号;(1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CJ3082-1999);(14) 《小型排水构筑物》(01S519)。

11.1.2.2 环境保护目标(1) 水环境:工程所在区域无规模水体,分布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箐沟。

工程所在地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施工期和营运期各类污废水需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

(2) 环境空气及声环境:距离4号风机东侧约320m处为儒扎,其他风机及升压站周围500m范围内均无集中、大规模居民区,施工道路两侧分布有零星的居民点(如包括曼勒、曼仗、南影等)。

需加强施工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使施工场界声环境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所定各阶段标准,风电场区及周边环境空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修改稿)二级标准,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营运期升压站厂界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

(3) 生态环境:保护对象主要为工程占地区及其附近影响区域的植被和野生动物。

工程建设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工程建成后,对临时占地区和工程永久占地区裸露地表按照原有植被类型进行陆生生态修复,要求植被恢复指数达98%以上,工程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 电磁环境:营运期电磁环境符合《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和《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限值标准。

11.1.2.3 环境保护措施设计(1) 污废水处理①施工期施工期污废水主要有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机械修配和汽车冲洗含油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三大类。

A 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a 污染源分析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含有大量的SS和碱性物质,pH值约在11左右,悬浮物浓度约为5000mg/L。

本工程混凝土拌和系统设混凝土搅拌站一座,生产能力40m3/h ,废水来源于混凝土转筒和料罐的冲洗,按3次/d,3m3 /次计,废水排放量为9m3/d。

工程另设有移动式混凝土搅拌机2台和混凝土搅拌车6辆,冲洗按3次/d,2m3 /次计,废水排放量为48m3/d。

本工程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排放总量为57m3/d,高峰废水排放量为15m3/h,间歇式排放。

b 处理方案根据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水量小、间歇式排放、悬浮物浓度高的特点,工程采用预沉池+砂滤池+清水池处理工艺。

工程在拌和系统附近设置调节预沉池、砂滤沟、清水池各1座,处理后的废水尽可能用于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洒水,多余的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

砂滤池滤料老化后容易堵塞,须定期更换,废滤料与预沉池的沉淀污泥一起运至工程设置的弃渣场。

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B机械修配和汽车冲洗废水a 污染源分析机械修配和汽车冲洗废水主要是由机械修配、汽车冲洗等产生的含油废水,因废水性质相似,可集中统一处理。

废水中主要含有石油类和悬浮物,修理和保养过程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浓度可达10~20mg/L。

工程机械修配厂主要承担施工机械的小修及简单零件和金属构建的加工任务,废水量相对较小,约10m3/d,汽车冲洗废水量约5m3/d,则废水总量为15m3/d,高峰时废水量约6m3/h。

相关主题